北宋的皇帝和大臣们有中年危机吗?现代人有什么技能在宋朝最幸福?北宋宫女能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正在他的Tik Tok主页上更新一篇关于宋朝的短篇小说。赵冬梅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宋史专业,博士毕业后一直任教。
赵冬梅很早就开始关注象牙塔外的知识传播。2012年和2018年,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了北宋政治家寇准和司马光的故事,成为北大历史系第一个上电视向大众传播历史知识的学者。前年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她也以宋史研究者的身份参与了很多讨论。今年,另一部展示宋朝生活的电视剧《中国梦》在屏幕上流行,她也称赞说:“他们对宋史的传播没有伤害,只有好处。”在赵冬梅看来,大众表达的传播力是巨大的。“作为一个学术界,有多少前辈相继研究宋代,但能有多厉害?”随着时代的变化,赵冬梅决定拥抱新媒体。她说,“如果我的短视频达到10000个观众,最后100个或者10个人到了,我会觉得很棒。”以下是赵冬梅在Tik Tok定居半个月后的自述。给大众一个牵引力,一个线头。
起初,Tik Tok给我的印象是它很短,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让公众畅所欲言。现在它有了很多高难度、小众的知识,我其实也很惊讶平台给了知识创造者这样的支持。经与出版团队协商,我定居Tik Tok。到去年年初,我已经和西瓜视频合作了18期节目,比如推荐宋史入门必读书籍,讲述《子同治鉴》的创作背景,讲述宋代著名的乌台诗案如何改变苏轼的人生等等。团队觉得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传播,于是建议把原本很长的视频剪成小条,放在Tik Tok上。相比其他媒体,短视频真的是直达人心。它要求你快速简单地给出一两个金句,同时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很容易把一件事说清楚。虽然有时候可能没有一本书那么细致,但是快速传播还是很有意义的。有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听介绍书的节目,正常情况下可能接触不到我的研究领域和个人兴趣,但是这个节目让我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灵机一动,觉得不错,可能会买下来看看。所以对我来说,做一个Tik Tok人是一样的。其实我给大众一个牵引,一根线,也许就打开了一扇窗,也许你的生活就丰富了。自从我走出象牙塔,开始普及知识,我一贯的态度就是“做就行”。有时候沟通是无法用理智来推断的,所以我对“红”没有那么高的追求。我们会看数据,但不完全听它的指挥。我认为应该分享给大众的,我都会去做。至于有多少人爱,无所谓。就像我讲课的时候,底下坐着两百个人。只要有一个人看懂了,我想我就赢了。不要把戏剧当成历史。
除了制作关于宋朝历史的短视频,热播的电视剧《中国梦》其实也是让大家了解宋朝的一个窗口。网上有一些争议,但我追剧的经历还不错。首先,我们不应该把戏剧当成历史,因为电视剧不同于学者根据文字资料还原的历史场景。影视剧需要动态画面的表达,而这种更丰富的内容必须由现代人的想象力来填充,所表达的内容必须以现代为背景。在古代,赵曾经是个下贱,不排除是古这种背景的男人的第一任妻子,但大概率是个很受器重的妃子。所以影视剧是现代的东西,没必要吹毛求疵。另一个是《中国梦》《清平乐》。这些作品是由全新的创作者创作的。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科学训练,他们不同于“传统流行”的发言者。所谓“传统流行”,是指杨家将、岳飞、包青天的故事,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已经是中国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虽然没有反映历史真相。新的创作者将提供一个相对陌生的故事,并培养新的观众。他们与从小在评书和舞台上听杨家将故事的观众不同,但我相信新观众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老观众也会被吸引过来。毕竟,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符合常识,赏心悦目,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东西。我感谢他们让公众关注宋朝。作为一个学者,我认为它有一些闪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我们知道它,它将丰富我们的历史认知和现在的生活,它也将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中华文明。看过电视剧后对宋朝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我的视频,如果更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文章和作品。对不对?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互动。苏轼将是一个方便的Tik Tok。
打破旧的传说,建立相对真实的历史叙事,其实更多的是我们学者的责任。学术界作为一个集体,有责任用正确的知识和理念影响大众。当我在《百家讲坛》谈论寇准的时候,我必须首先告诉你,杨家将的故事结构从头到尾都是错误的。宋朝统治者对武装力量的破坏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以寇准为代表的士大夫才是国家真正的栋梁。说到这个,我不会花很多时间纠缠,但至少可以帮助观众进入“打破旧传说,建立相对真实的历史叙事”。事实上,要简单地解释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在学术界,这是一种长期被低估的能力。“简单”需要你对“深入”的对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推广起来才不会走样。这几年我在学术研究上的态度极其认真,但表达流畅,我称之为“流畅叙述”。我写《大宋之变》《法与人心》《人间烟火》等书的时候是这样,做西瓜视频和Tik Tok的时候也是这样。叙事流畅,外表通俗,但底层基础必须非常扎实。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有些证据可以说些什么,这是我们历史的基线。现在刚在Tik Tok定居,还没来得及关注其他文史学者,也没有为Tik Tok的网友“定制”视频。不过,我对“如果宋朝有Tik Tok”有一些想法。我常说苏轼是“中国最美的人格楷模”,是“最有人民品格”的历史人物。他应该是一个非常方便的Tik Tok,也许他会有一些食物。今天吃螃蟹,明天吃东坡肉。他可能会表演如何制作蜂蜜酒和制作墨水,这有点像李,但他不可能事事成功。再加上他一直被降职,说没工作就没工作,还能做直播赚钱。另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Tik Tok博主是古板的司马光。在洛阳,如果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敦促他影响普通人,Tik Tok将是最好的一个接触到普通人。他可能真的会放下包袱去做一两个直播,他板着脸说的金句可能会被剪成短视频放在Tik Tok身上。如果有人告诉他现在有多少粉丝,他可能会觉得:“你看,就因为我和你谈了Tik Tok,就耽误了我研究《紫同治剑》。我得赶紧补作业。”我能想到的最后一个人是苏舜钦。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做过宰相和副宰相,娶了名臣杜衍的女儿。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在当时的政坛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后因支持范仲淹庆祝新政被贬苏州,建沧浪亭。其实他的亲戚可以罩着他,但他还是觉得委屈。如果当时有一个面向大众的输出模式,或许可以弥补他的政治挫败感。也许他能活到环境改变?他很有才华,一定会大获成功。来源:北京日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之声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