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21日电(记者黄浩铭、梁舜、黄凯莹)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青罗带”般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
近年来,桂林市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走进“漓江源头第一村”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山间植被郁郁葱葱、清泉潺潺流淌,曾经深居于此的少数民族群众,摇身变成了民宿、农家乐的经营好手。


漓江桂林市区段的蚂蟥洲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06年2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11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然而,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曾经一度严峻。沿岸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曾直排漓江,给水质造成影响。改变从理念的深刻变化开始。为守护漓江,桂林大力推进“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将以保护漓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
漓江两岸采石场全部关停,非法采砂窝点全部捣毁,生态修复工作广泛铺开;漓江城市段洲岛鱼餐馆全面拆除,污水直排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治理行动的持续展开让许多群众受益。

漓江桂林市区段的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06年2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1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桂林市雁山区一个采石场的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15年4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10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目前,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大河背村是阳朔县兴坪镇的一个渔村,漓江景点“九马画山”和“黄布倒影”就在村子附近。2019年底,大河背村开展生态修复,渔村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沿岸绿道、文化长廊、旅游服务设施相继建了起来,农家乐再度红火起来。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古镇大河背村的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06年11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6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桂林排名全国第三。


漓江市区段洲岛伏龙洲的对比图片,上图拍摄于2006年2月,下图拍摄于2021年11月。(图片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变美的漓江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去年以来,以漓江人文山水游为主的高端游、品质游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一批文旅融合产品相继推出,桂林正以绿色开放姿态,迎接国际旅游市场复苏。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