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柱,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淹没了道路。车里的黄文秀从害怕紧张到最后平静地微笑,画面突然戛然而止。这是黄文秀的最后一张照片,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的结局。作为观众,我通过电视剧再次了解了驻村扶贫干部黄文秀的光辉一生。来自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选调生于2018年被分配到白坭村担任第一任驻村书记。短短一年多时间,白坭村贫困发生率降至个位数,全村88户贫困户脱贫。酿酒、糖橙、榨油、烟叶、枇杷、养鸭、养蜂、养猪等行业遍地开花。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为村民的脱贫之路保驾护航。那么,黄文秀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她的“三处”。
第一个是在村委会。她自己的办公室里有黄文秀的吉他,她还在业余时间写一些书法。这是她休息、写日记和学习的地方。"学习就像一把弩,就像一支箭."学习是成长和进步的阶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好过硬的本领。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我要学习”为“我要学习”,从“不断学习,不断学习”中汲取智慧,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你要利用好自己“办公室”里的独处时间,时刻保持“行万里路,雷厉风行”的态度,学习知识,充实内心,不断完善自己的视野格局。
第二个是村民家。刚来白坭村,黄文秀就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村里195户贫困户,看他们的疾苦,听他们的困难,在走访调研中摸清了民情民意的“基本账”。“根长,根深,叶茂。”年轻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基层的沃土和群众基础。如果他们真的想扎根基层,充当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就必须倾听群众的声音,关心一切,真正了解群众想要什么,问题在哪里。“知屋漏者在太空,知政失者在草丛”。要学会按照群众的思维去思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去找方向。此外,还要用好“弦外之音”,在田间这个“办公室”里,在“结交亲人、与家人聊天、与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不足、检验成果。
第三间办公室在黄文秀的车里。白村和各个自然村的距离比较远,有的地方甚至十几公里。大多数时候,黄文秀开着车,在村庄和村庄之间跑来跑去,手拉手帮助穷人。驻村一周年,她的车行驶里程达到了25000公里,她把扶贫当成了长征。新时代的长征,我们都在路上。只有挨家挨户,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兴村富民的正确途径。“让干部多跑跑步”一定不是作秀。我们不仅要走出政府机关,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关心、爱护、努力解决群众急、急的问题。要穿梭于田间地头,徘徊于小巷,投身于作坊企业,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行百里者半九十”,美好梦想的实现不会唾手可得。离不开艰苦奋斗的拼搏,需要我们把“办公室”搬在路上,持之以恒,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的幸福梦想。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时代给了青年一个奋斗的舞台。2019年,我第一次得知黄文秀的故事,除了震惊和遗憾,也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2021年,我被内蒙古选调生录取,回到了我出生和长大的小镇。“也许若干年后,在某个地方,我会轻声叹息,回首往事:一片树林里分叉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我很荣幸和文秀书记选择了同一条路,虽然千万人都会去!
来源/作者:李佳,内蒙古杭锦后旗山坝院子曲村
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