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感激你!”前不久,武汉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蒋振东收到一位患者的短信。
这个病人是个年轻人,从小性格很强。他今年大四毕业。因为考研的压力,他抑郁了。蒋震东评估后劝他住院,甚至把办公室借给他当自习室。现在,小伙子不仅病情缓解,还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蒋震东在办公区。
在姜振东看来,小伙子只是心理“感冒”了。如果他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会帮助他走出阴霾。“我们的工作是陪伴孩子们度过难关,学会倾听,与他们感同身受,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里。”
这也是姜振东这十年的职业生涯:构建医学院之间的联动机制,开辟心理急救“绿色通道”,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扛一辆自行车
在大学里促进“心脏健康”
2013年,姜振东向医院申请在南湖校区设立心理科,并将服务对象锁定在大学生。他认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但整个社会仍然缺乏心理健康意识,这需要进一步改善。
“当时洪山、南湖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都在建设中。我骑自行车去学校接触我的工作。我经常不得不穿过农田和建筑工地。遇到没有路的地方,我只好骑着自行车翻过山坡。”姜振东回忆说,他和同事们就是这样走访高校的。
那些年,他和同事们几乎用双脚丈量了医院周边的大学,用坚持和真诚打动了大学的师生。
十年的努力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最先和蒋震东心理团队合作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十年来,姜振东带领团队在校园里举办义诊和讲座,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一次讲座后,一个女生悄悄找到姜振东,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烦恼:“我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欲。我最多一次能吃七大袋饼干,但是我不能停下来,直到我感到恶心。”
原来,女孩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渐渐被压力“压垮”,无法控制自己,靠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
姜振东正在接受咨询。
姜振东分析,女生暴饮暴食的行为其实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建议她调整用药,配合心理治疗,等放暑假再住院综合治疗。六个月后,女孩们恢复了正常。
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宣传和服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此后,姜振东和同事们在高校的工作越来越顺利,甚至有学校邀请他们入驻。
现在,姜振东带领他的团队每年举办40多场志愿心理讲座,开通24小时心理干预热线,与武汉45所高校建立了“平时预约,快速响应”的高效合作模式。
与院士们步调一致
建立“院士工作室”
姜振东用坚持和执着,不断升级这张心理健康服务网。组建了“健康的心,新的开始”志愿服务队,联合华中师范大学何金波教授志愿服务队、华中农业大学本宇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志愿帮扶活动。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卢琳教授计划在武汉开设工作室。考察期间,姜振东和他的“心理健康”网一见如故,最终决定将全国首家“卢琳院士流行后综合症工作室”落户武汉市武昌医院。次年,依托院士工作室,在武昌医院开设武汉市首家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治疗青少年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网瘾等问题。目前,省内第一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专门的心理楼已在武昌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不仅追求治疗理念与院士同步,更要在医疗质量和科研上对标国家队。”姜振东介绍,“最近院士团队有三位成员留在武汉,和我们的医生一起进行‘光疗法’的研究。届时,更多孩子的心理可以沐浴在阳光下。”
[编辑:于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