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天门市经济发展情况

网友发布 2023-07-20 17:33 · 头闻号农业林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门经济发展经历了逐步复苏、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四个阶段。1978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9亿元,到“六五”时期,天门经济步入复苏阶段,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年均递增17.4%;“七五”时期天门市经济步入全面发展阶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年均递增6.8%;“八五”时期天门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亿元,年均递增14.3%;“九五”时期是天门经济稳步发展的时期,200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56亿元,比1995年增长78.2%,年均递增12.2%;“十五”时期,是天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时期。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天门经济和社会事业呈较快发展态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GDP达300亿元,增长14.6%。

编辑本段经济现状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今年1至10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49.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55.5%;固定资产投资104.4亿元,同比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同比增长17.6%。预计今年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9%;地方财政总收入11.1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是2006年的4.7倍,年均增长3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是2006年的2.27倍,年均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年均增长13%。

2010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2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增长31.9%;外贸出口4495万美元,增长4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09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6207元,增长16.54%;年末存款余额206.95亿元,增长24%,贷款余额61.92亿元,增长33.4%。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引进项目75个,新建、扩建、跨年度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9.49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税收千万元培育工程”,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32家,达到29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3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25.1%。37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其中13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培育企业”行列。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预计粮食总产62.75万吨,市级粮食储备达到1.25万吨,首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棉花总产5.01万吨,油料总产10.74万吨,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生猪出栏110.2万头,水产品产量11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8家。农产品加工园被纳入全省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之一。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20%。农家店累计达到709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基本实现。传统商贸服务业有所提升。华泰五星级酒店正在进行内装修,天门?义乌小商品城试营业。天门(新城)中央商务区、天门物流园加紧建设,天门世贸中心、汽车4S店等一批新项目已经启动。商业地产开发加快,房地产业稳步发展。金融服务能力有效提高,融资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引进汇丰银行设立了村镇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改革顺利推进。连续4年被评为“A级金融信用市”。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武荆连接线基本完工。荷沙线东段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已经启动,荷沙线西段、汉宜线、分当线等60公里路面大修基本完成。新修通村公路624公里。改造了14座农村公路危桥。汉宜铁路天门南站站场建设已经启动,今年可望通车。长荆铁路货运支线已经完成预可研,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项目纳入省“十二五”规划。汉北河航道疏浚工程已经完工,汉江航道整治工程正抓紧进行,天门工业园港区项目通过工可评审。[1]

该镇是省级“文化先进镇”、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胡市水陆交通便利,东连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南倚“两河水”(汉北河、皂市河),北枕长荆铁路,中穿武荆高速公路、皂仙路和分当路,综合交通格局日渐形成。

胡市农业资源丰富,水域广、米质优、禽种全。近几年来,胡市人依托资源优势,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板块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建设大鲵养殖、花卉苗木繁育、药材收储加工、家禽孵化养殖、生猪养殖、草编加工等6大特色基地和产业板块。

胡市素有“五湖四汊”之称,可养水面近2万亩,年产鲜鱼13200余吨、虾600余吨、毛蟹500余吨,盛产黄鳝、泥鳅、鲶、黄颡、鳜、鳖等野生名特优品种。白湖渔场是水产业的龙头,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第五批)”荣誉称号。

天门市政协委员、董大村党支部书记董海水带头探索娃娃鱼养殖,级建专业合作社,使娃娃鱼养殖规模扩大到62户,大鲵存池量万余尾,产量近2万斤,总产值达1500万元,在全市树立起了水产珍品养殖的新标杆。

胡市镇以六合片区为中心,以天羽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为重点,培育集孵化、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孵化1000万羽、鸡养殖量达500万只。扩大生猪养殖,以湖北奥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培育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大型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合森宝集团肉鸡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强土地流转,落实连片荒坡、荒地100亩,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搭建优良平台。

草编加工是胡市的传统产业,是一大特色。全镇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稻草生产总量24200余吨,加工销售大小草垫50万条、草绳3140吨、普通包千余万条,创产值2000万元。2009年,以胡市草编业为依托的“天门草编技工”获得了“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荣誉称号。

胡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卫兴牌系列粘合剂、比力牌卷扬机、民用电梯、天健织品、盛世胶板、陆羽香米、精炼石灰等产品产销两旺,发展势头强劲,成为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支撑。

胡市多措并举,多方融资,破解资金瓶颈,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即一座新城、一条新街、一家新水厂、一条新公路、一座新车站,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新型水乡宜居城镇。

“汉北之滨,龙骨湖畔”,旅游业将是胡市发展史上又一新的突破。将水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紧密结合,以龙骨湖为主体,打造集垂钓、捕鱼、休闲、游乐于一体,享誉省内外的水上度假中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