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农林卫视三农百事通节目有关蛋鸭养殖技术

网友发布 2023-07-20 10:31 · 头闻号农业林园

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一.鸭场与设施要求

(一)场址要求

1.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应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500m以上;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2. 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水深1m以上,水体清洁、无污染。

3 .鸭舍应有运动场,一端连接舍门,一端连接鸭滩(鸭上下水的地方)。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宽约2m~3m,其坡度呈20度~30度。

(二)场内布局与设施要求

1. 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划分,生活区处于上风向。

2. 与外界接触应有专门道路相通。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严格分开。

2. 生活管理区设有主大门及消毒池。区内建有生活、办公设施和兽医室、饲料仓库、车库等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区门口设有消毒池。区内建有消毒更衣室或淋浴室,各区域间、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5.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及运动场、水池的四周应设防鸟、防虫和防鼠设施。

二.卫生防疫要求

(一)卫生要求

1.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剂对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晒干备用。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鸭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勤换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2.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按照GB/T 16569-1996的要求进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特定情况下,严格消毒穿戴保护服后方可进入。

3.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鸭舍入口设供工作人员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

(二) 蛋鸭免疫

1. 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2. 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8~14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2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60~9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和禽霍乱疫苗。

三 饲养方式

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宜选择刨花、木屑、稻壳或秸秆作垫料。

四. 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

1. 进雏: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

2. 雏鸭选择: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活泼喜动的雏鸭。

3. 雏鸭饲养

① 开水:“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②开食: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③饲喂次数:(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4. 雏鸭管理

①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离鸭背20cm处的温度应达到:第1日龄32℃,(2~7)日龄31℃~28℃,(8~14)日龄28℃~25℃,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② 密度:(1~7)日龄25~30只/ m2,(7~14)日龄20~25只/ m2,(15~28)日龄15~20只/ m2。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③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0%~6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5%~75%。

④ 光照:(1~3)日龄24小时,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⑤运动与戏水:5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5分,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10分,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分左右。

(二) 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

1. 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天,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2. 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3..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4. 育成期间的鸭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一般不少于60只。

5. 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光照强度在3Lux~5Lux之间。(Lux:勒克斯)

6. 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

1.在蛋鸭开产前二周放入少量公鸭,放入比例为2%~3%。

2. 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1500g。

3.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饲料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

4.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一般以5天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

5.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6.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7.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75%。

8. 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8~9只/ m2。

9.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小时,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小时,每隔7天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增减。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3Lux~5Lux。

10. 产蛋中期不断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

11. 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12. 鸭蛋收集:

① 盛放鸭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

② 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③鸭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五.废弃物处理: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处理应符合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

六 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雏鸭数量及鸭舍编号、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产蛋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1、补充营养要及时:增加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原料、加倍添加多种维生素以补充营养。这样更加有利于蛋鸭增加营养,提高产蛋量。

2、合理饲喂:饲喂秋鸭的精料的用量应视鸭群的产蛋率而定,如鸭群的产蛋率在50%以上,可多添加精料。否则可喂一些青绿饲料或增加精料中糠麸类的用量、同时减少碳水化合物原料的用量。

3、保持适宜的环境:蛋鸭喜欢多变的生活环境,既喜欢嬉戏的水池,又喜欢干燥的活动场所。水池的水深应在1.5米以上且水质卫生,活动场地应铺垫一些细沙。蛋鸭在秋季代谢旺盛,所以对环境很敏感,因而不要轻易改变饲料成分。如确需改变、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如气温过高可延长鸭群在树下歇息的时间或增加鸭群洗浴的次数。

4、增加光照:秋季光照不足容易导致蛋鸭产蛋率下降,可在舍内设置两套照明设备以补充光照。其中一套装15瓦左右的灯泡,用于鸭群休息,另一套装60瓦的灯泡、用于给鸭群喂料和刺激鸭群活动。

5、强制换羽:鸭群自然换羽的时间长达150天左右,生产中可有计划地实行强制换羽以缩短其休产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行强制换羽的当天,不能让鸭群洗浴,以免感染。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