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最大的祠堂座落于香港屏山,是邓族的祖祠。
据邓氏族谱所载,宗祠由五世祖冯逊公兴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古迹之一,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很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时各房子孙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务时,经常也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场所。此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襄汾的文化虽然挺久远的,但巧合的可能性挺大~~没听说过有什么典故
襄汾县村庄来历小传
村型结构 1985年底,全县共有自然村513个。平川村落集中,人口稠密,干口以上村庄比比皆是,北膏腴村多至4l弓2人;塔山地区,村多户少,一般村庄多在百口以下,曹家庄只4户16口人。全县村型按人口多少分为4种:①2000口以上39个。②1000口至2000口93个。⑧千口以下百口以上302个。④不足百口7个。乡镇所辖自然村数,有的多至62个,有的仅12个。公社时期曾出现过联村大队和一村多队情况。1979年全县342个大队中,168个队为联村大队,27个队为一村多队。联村大队中有两村联队的,有十数村联队的,一村多队村庄,古城镇区4个大队,襄陵、汾城镇区各为5个大队。
部分村庄兴废 据《襄陵县新志》(民国十二年本)载,全县自然村157个,《太平县志》(光绪八年)本载,全县自然村188个,两县共有自然村345个,比1985年少168个。究其原因,主要是旧志对某些分散在偏僻山区的小庄未作收录。如土地殿、陶寺两乡121个自然村,旧志中仅记载34个,除废去两个外,即漏掉85个。上次成志至1985年的断限中,有新兴村庄6个,计为晋城村(赵康镇),七一村(西贾乡),新成庄(景毛乡),苜蓿店(陶寺乡),南坡上(浪泉乡),新村(南辛店乡)。废去村庄15个,其中载入旧志的1个——小圪塔(汾城镇属)。旧志未收录的14个——孔家沟(邓庄镇)、小沟、韩家嘴(大邓乡)、焦家垣、磨谷岔、老山沟、黑角(土地殿乡)、豆角沟(永固乡)、定兴沟、老刘沟(汾城镇)、东刘沟(南贾镇)、鱼凹、盘道洞(曹家庄乡)、南高坟(景毛乡)。此外,旧志虽载有,但未能考清的村庄6个,即芝麻山、麻沟里、贞节村、徐家庄、凤鸣庄、薛家堡。
城堡兴建 全县有城堡村庄186个,多分布在平川大村,汾西多于汾东,南部多于北部。城堡修建时间,据太平明万历乙未志所载,惟汾阳、赵康、北柴、古城、相李、史村6村有堡。其余城堡大部建于明崇祯年间,少部建于清顺治、康熙二朝。襄陵建堡时间虽无文字稽考,当与汾城不相上下。城墙以土夯实,高可1O米,上宽1至2米,可供行人来往。一般砖圈东、西、南、北4门座,上建城楼兼祀神位,下通车马。门洞深7至10米,安有内外城门。少数村堡尚有通身砌砖者。环城栽植榆、杨、酸枣,既收经济之效,又起防护作用。建堡迄今300余年。
部分村名来历 县境村庄取名,大体分为3种情况:一是以居民姓氏命名,如:张村、刘村、李家庄、王家沟等,此类为数较多。二是以地名村,如:崖上、红土沟、南坡里、涧沟等,此类多属山区小村。三是有历史纪念意义,如:荀董、斛冢、晋城、古城庄等。兹据旧志记载及民间传说,将其有纪念意义的村庄分述如下:
崇实 原属张相,1937年分立,取意于村傍崇山,民风诚实。
邓庄 为晋邓攸(字伯道)故里,村外有邓仆射墓。
大邓、小邓、赤邓传为邓攸后裔所居。
贾庄 传为曹操谋士贾诩之子、谏议大夫肃侯贾逵的职田庄。逵子充为晋元勋,封鲁郡公,次子混封永平侯。贾氏子孙世居于此。
夏梁 曹操大将夏侯悖墓所在,又兼地处山梁,故名。
许留 因村旁有三国名将许褚墓而得名。
习礼传为晋国公子习礼处。
荀董晋大夫荀息、董狐故里。
北众又名羊舌坊。晋大夫羊舌胖去晋后所入的“三室之邑”即此。
程公村原名程婴村,为春秋时晋程婴故里。清康熙时知县吴轸以先贤讳改为程公村,村有程婴祠堂和墓冢。日军侵入祠堂被毁,墓尚存。
三公村春秋时晋公孙杵臼祠、墓所在,相传赵氏托孤,公孙杵臼、程婴、韩厥3人议事于此。村中原建有“三公议事亭”,已无存。
汾阳 因处于汾阳岭之阳而得名,为晋大夫赵盾故里。西汾阳村外有赵盾墓和赵宣子庙,周围7村春秋奉祀。邻近以赵氏为村名的南赵、北赵、大赵、小赵等村,姓赵者多属赵氏后裔。
斛冢相传为北齐名将斛律光之墓冢所在。,后在此建村。
孝村又名孝子村。赵良将李牧葬此,其子荣守墓3年,传为孝子,后在墓侧建村,故名孝村。
伯虞 为舜臣伯益故里,村外有伯益墓。原名伯益村,清康熙间知县吴轸以先圣讳改为伯皇村,后在道光时又改为伯虞村。
尉村古名尉迟村。为唐初尉迟敬德封邑,故又名鄂公堡。
东李、西李、南李、北李 相传为赵将李牧故里。四村李姓甚多,均为其后裔,又一说,李姓为唐宗室郑王李继恩之后。
车回东村原名玉泉,沟北有东牛,西牛两村,二牛拉车饮玉泉与村不祥,遂改玉泉村为车回东,取让两牛回车,东饮汾河水之意。
城南村因位于古襄陵城南得名。
村名变更 “文化大革命”中,龙王庙公社更名为东方红公社。襄陵公社更名为红卫公社。城关公社蒙亨村更名为前进村,阎店村更名为立新村,关滩村更名为红卫村,汾道沟更名为立公村,狄家庄更名为东方红。陶寺公社张相村更名为红星村。邓庄公社寺头村更名为东风村,孙家院更名为向阳村。襄陵公社古襄陵村更名为向阳村。南辛店公社西辛店更名为新民村。赵康公社薛家庄更名为东方红村。龙王庙公社龙王庙村更名为东风村,神坡村更名为红卫村。1983年10月除新民村(原西辛店)外,其余均恢复原用名称。贾庄公社改名为张礼公社。
注:村名后夹注东、西者,为本县有重名的村庄,区别其为汾河东或汾河西。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