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英语修辞手法总共有22种,分别为明喻、转喻、提喻、隐喻、拟人、拟声、夸张、双关、讽刺、联觉、头韵、委婉、修辞反问、隽语、对照、渐进法、渐降法、引用、叠言、仿拟、排比、寓言。
一、明喻(Simile)
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seem,similar to, such as等,
Eg: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
二、隐喻(metaphor)
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Eg: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三、提喻(Synecdoche)
提喻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
a.部分和全体互代;b.以材料代替事物;c.抽象和具体互代;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Eg:Outside,(there is) a sea of faces.外面街上,是人的海洋。(以人体的局部代全体,即以faces 表示people)
四、拟人(Personification)
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
Eg:
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
我很高兴,也能听到鸟儿在树林里唱歌。
五、夸张(Hyperbole)
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也就是夸张化。
Eg:My blood froze.
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六、转喻 (Metonymy)
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或借代。
Eg:The kettle boils.壶水开。------以容器代表内容
(用the kettle壶,表示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壶水)
七、双关语(Pun)
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Eg:Napoleon was astonished.”Either you are mad, or I am,”he declared. “Both,sir!”cried the Swede proudly.
拿破仑很惊讶。“要么你疯了,要么我疯了,”他说。“两个,先生!”瑞典人骄傲地叫道。
“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八、拟声(Onomatopoeia)
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Eg:On the root of the school house some pigeons were softly cooing.
在学校房屋的屋顶上一些鸽子正轻轻地咕咕叫着。
九、反讽(Irony)
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Eg:
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十、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 写感觉”。 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Eg: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 百合花)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十一、头韵法 Alliteration
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十二、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Eg: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十三、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Eg: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也不是一年建成的。
十四、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Eg:.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十五、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Eg: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十六、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Eg: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十七、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Eg: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十八、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
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Eg:
1>.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
真正意味:趁热打铁
十九、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二十、Anticlimax 渐降法
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
Eg: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
二十一、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
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Eg:It must be created by the blood and the work of all of us who believe in the future, who believe in man and his glorious man—made destiny.
它必须用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的鲜血和汗水去创造。
二十二、Quotation 引用
引用某处的句子或段落或某人讲的话,一般用双引号标出。
Eg:Franklin said,“If a man empties his purse into his head,no man can take it away from him,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always pays the best interest.”
修辞手法英语如下:
Simile明喻、metaphor暗喻、Metonymy转喻、Synecdoche提喻、Synaesthesia通感、Personification拟人。
Hyperbole夸张、Parallelism平行、Euphemism婉辞法、Allegory比方、Irony反语、Pun双关、Parody仿拟、Rhetoricalquestion修辞疑问、Antithesis对偶、Paradox隽语、Oxymoron反意法、Climax渐进法,层进法、Anticlimax渐降法。
详细介绍:
1、比喻。
比喻句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
3、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4、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