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蛙可能是中国林蛙,也叫哈士蟆,是一种食用蛙,其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其生活习性特殊,在繁殖季节,它们会成群出现,一般是在傍晚或夜间活动,白天多隐匿于草丛或水域。它们喜欢栖息在湿度较高、阴凉避光、通风较好的环境中,尤其是水域旁边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们生长迅速,耐饥能力强,能够长时间不进食而存活。
在中国林蛙的繁殖季节,雄性个体常会发出类似“傍傍”的叫声来吸引雌性,因此当地人会称其为“傍傍”。
佳木斯特产是什么
中文名东北林蛙,英文名Rana chensinensis,又称雪蛤、哈什蚂(哈氏蟆)。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包括长白山脉,小兴安岭大部,张广才岭腹地,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哈什蚂(哈士蟆)。其与蛤蟆和青蛙完全是不同原动物。唯中国仅有,被列为易危(v)物种。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东北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以东北地区的林蛙体格大、产油率高、体制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中国林蛙富含 4 种激素、9种维生素、13种微量元素和 18种氨基酸,在药用、滋补和美容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东北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因而味道香浓。东北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四大山珍”(熊掌、哈氏蟆、飞龙、猴头)和“东北新三宝”(哈氏蟆、红景天、不老草)之列。中国林蛙是长白山脉野生人参的活人参。东北林蛙的研究命名工作,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养殖委员会,林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师大生命学院 院长 赵文阁教授协同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多名教授,注:全国林蛙专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常务工作,有田秀华教授担任,共同提出并得到广泛承认的科学命名。杜绝了以往林蛙产地,林蛙命名不清,不细,给消费者带来误解的混乱局面。统一把原来称做中国林蛙的林蛙,统一命名为东北林蛙。这么做有效的解决了,林蛙产地之间相互炒作,相互挤压。避免了人为内耗和资源浪费。同时也指出,原产地或地理标志产品,只具有品牌意义。不代表生物学命名。这一权威命名,有效统一了东北地区林蛙养殖者的模糊认识。为东北林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根据《中华药典》,《中国医药百科全书》,长白山林蛙,也具有一定医药保健功效。产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林蛙在颜色上略有差异,品质一致或接近。生物学特征接近或一致。不存在所谓的其它称谓。
长白山林蛙所产的油称“大油”,黑龙江林蛙所产的油称“小油”。除去这两种林蛙以外的蛙油,均称“伪油”,或“假油”。 长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 别名哈什蚂、林蛙、雪蛤 主产区在吉林省蛟河,桦甸,敦化等23个县市!
它体长70-80毫米。头较扁平,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 圆而略尖,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犁骨齿两小团,椭 圆形。舌后端缺刻深。鼓膜圆。皮肤较粗糙。背褶在额部呈折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腹后及股后腹面有扁平疣雄蛙背部及体侧为灰棕色且微带绿色,也有褐灰色或棕黑色。雌性为红棕色或棕**。鼓膜部有三角形黑斑。咽、胸及腹部有鲜艳的红色与灰色花斑。四肢腹面灰色,间杂红色斑点。
一、水产品特产
1、鲟鱼(七粒浮子、黑龙江鲟) 2、大马哈鱼(秋鲑、大马哈) 3、长春鳊(鳊花) 4、鳜鱼(鳌花)5、花骨鱼(花吉勾、吉勾鱼)6、雅罗鱼(华子鱼、白鱼)
二、农作物特产
1、红旗油豆角2、一支蜡胡萝卜3、金丝瓜(葫芦科)4、无叉白瓜籽(葫芦科)5、紫苏(别名:苏子 唇形科)6、红小豆(豆科)7、黑豆(豆科)
三、野生植物特产
1、狗枣子(别名:猕猴桃、猕猴桃科)2、灯笼果(别名:山樱桃、山麻子、狗葡萄、俗名红豆果)3、山葡萄(葡萄科)4、山荆子(别名:山丁子,蔷薇科)5、笃斯越桔(别名:都柿、笃斯、甸果、地果,杜鹃花科)6、蕨菜(蕨科)7、薇菜(薇科)8、猫爪菜(毛茸科)9、刺老芽(五加科)10、四叶菜(别名:桔参,桔梗科)11、黄花菜(百合科)四、特产食用菌
1、木耳(别名:黑菜,木耳科)2、猴头(猴头科)3、榛蘑(口蘑科)五、特产野生动物
1、梅花鹿(鹿科)2、马鹿(鹿科)3、黑熊(别名:狗熊、黑瞎子,熊科)4、狍(鹿科)5、雪兔(别名:白兔,变色兔,兽纲兔形目兔科)6、赤狐(别名:狐狸,火狐狸,犬 科)
8、花尾棒鸡( 别名:飞龙、棒鸡,鸡科) 9、斑翅山鹑(别名:沙半鸡,雉科)11、雉鸡(别名:环颈雉、野鸡、山鸡,雉科)12、绿头鸭(别名:野鸭,鸭科) 13、中国林蛙(别名:田鸡、油蛤膜、黄肚囊,蛙科)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