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大全

网友发布 2023-07-18 21:13 · 头闻号文学艺术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故事大全 ,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录

寒食节起源介绍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起源介绍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返回目录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据民间相传:介子推游离在外回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阔别十九年的话语,自不必细说。

过了些日子,晋文公(即重耳)犒赏功臣的榜文已经贴出,风声传到老娘耳内。

老娘对介子推说:“儿啊,人家良田百顷,新宅新院,,你跟晋文公十多年,刮肉奉君,有功有劳,何不去打点上一官半职,咱娘儿俩也好好过几天清闲日子,何必再泥里来、水里去呢!”

介子推便说:“侍君能治其身,侍母能接其力。晋文公执掌天下,乃天命注定,非儿子一块股肉所成也!还是任其自然,不去为好。”

母亲听儿子说得有理,点头便说:“尘世上有烈子,便有烈母,依我儿便是。”

再说介子推同村有个豆腐客,名叫谢张的人,到京城做豆腐生意,发现城门墙上的榜文里,没有介子推的名字,气愤得不得了,产生了抱打不平的念头。

当即写了一纸黑告:“有龙皎皎,悲失其所;众蛇从之,周游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深渊,重安坏土。众蛇人穴,各有宁寓;一蛇无穴,浩于终野。嗟乎!”

偷偷地贴在榜文旁边,被护榜人发现,揭将下来,送给了晋文公。

晋文公看了,深知给介子推漏封爵禄,实觉惭愧,急忙派人请介子推入朝。但介子推早已料到会有此事,已把母亲背进绵山隐居起来。请的人打探得清楚,回来将此事如实上奏给了晋文公。

晋文公闻讯大喜,但请不回介子推,着实犯愁。

旁边丞相赵衰奏道:“臣有一计,能使介子推自己走出山来。”

晋文公忙问:“爱卿有何良策?”

赵衰道:“介子推是个孝子。依我之见,绵山脚下,然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见,自然会将母亲背出山林。”

晋文公认为有理,便派人火焚绵山。没料到放火的人没听清楚,在山林四周齐点起火来。介子推无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体,替母亲遮火。

水火无情,竟将母子二人活活烧死在山林中的一棵柳树底下,连柳树也烧成了个黑桩桩子。大火熊熊,连烧三日,烟散火熄。

晋文公悲痛欲绝,点起人马,亲自满山遍野寻找介子推母子的踪迹。找了好几天,才在烧焦了的一棵大柳树茬茬下,从灰堆里找出了一只玉镯和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骨灰。

晋文公脱下了他的龙衣鳞袍,动情地痛哭了一场,然后,金顶玉葬了。

当此之时,晋文公斋戒沐浴,设起香案,敕封介子推为山神爷。

火焚绵山,正是清明前一天之事。

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一天每年全国百姓不动烟火,冷食三日。

如发现谁家冒烟火,定斩不饶。

国人无不遵从,形成习俗介子推忠君孝母,世人敬仰。仇池一带的敬山神和寒食节的习俗,跟着也就产生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返回目录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返回目录

什么是寒食散

所谓“寒食散”,是一种中药散剂。这种散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称它“五石散”,是因为它 用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而之所以又被称为“寒食散”,乃是因为服用此药后,必须以食冷食来散热而得名。

人物与背景关系

而说到寒食散我们又不得不提的一个人,那就是何晏。他是曹操的养子,也是曹操的女婿。何晏从小就聪敏过人,长大后更是姿容俊美,当时人送外号“傅粉何郎”。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形成了当时的名士风范,可以说在当时这样一些才貌双全人的行为都会成为那个时代被模仿的对象,这是前提已经具备的条件。何晏说:“服食五石散(寒食散),不只能治病,也觉得精神很清爽。”秦承祖《寒食散论》也说是由何晏带动了人们服食寒食散。以何晏的名士圈子的声望,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西晋以下,服散之风更盛,晋哀帝、王羲之、张孝秀、房伯玉、皇甫谧等名流,都嗜服五石散。据史学家余锡嘉先生考证,从魏正始到唐天宝之间的500多年中,服石者可能有数百万,因此丧生的也可能有数十万。

寒食散主要成分和药理

其五味主药为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石硫磺,五石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冷菜等寒性食物。

总结

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想必很多人都懂。而寒食散在这点上可以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寒食散在最初张仲景发明的初衷也必然是为了治病救人,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何晏这样的人所引领成风尚标后却是变了性质,据史料记载何晏爱美的心性,传称此药壮阳等等都导致了很多悲剧发生。所以寒食散是药,但也带来更多的负面的后果。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