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有哪些关于美食的好书推荐

网友发布 2023-07-18 11:44 · 头闻号厨房美食

这套书的作者,是著名的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王世襄先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妙人,他应该是民国一代文化人中,最会「玩」的一个。从琴棋书画、文物鉴赏,到蛐蛐、鸽子、训鹰、训狗,他是无一不精

王世襄先生喜欢美食,也热爱做菜,有时朋友会邀请他来家里一展厨艺,主菜、配料、黄酒、酱油,他都是自带。据说最夸张的一回,干脆拿自行车推了一张八仙桌子来。

话说有一次几个朋友聚会,每人做一个菜,王先生提了一捆大葱来,做了一道「焖葱」,结果这一盘葱,

对了,那道传奇般的焖葱,书中也有做法。你如果有兴趣,不妨找来学做。

《随园食单》

作者: 袁枚

版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相比之下,汪曾祺更推崇张岱。“浙中清馋,无过张岱,白下老餮,端让随园”就是他的评语。张岱是明末隐士,你也许不熟识他,但想必读过《湖心亭看雪》,那就是他的作品。张岱对吃很自信,他说:“越中清馋,莫过于余。”就是说,越中这个地方,没人比我更善于吃了。这个吃,不在于数目,而在于鉴赏力。

《知堂谈吃》

作者: 周作人

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2月

书中,周作人谈到桂花球、松仁缠、核桃缠、玉带糕、枣泥糕、玉露霜、红菱饼、鸡骨头糕干、金枣龙缠豆,字里行间,有江浙水乡的风味,故乡的事如同带刺的花,渗入他的文字中。

至于周作人的哥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他其实也咂摸吃,但他很少专门谈吃,而是把食物作为小说、杂文里的零部件,服务于全文的宗旨,比如《孔乙己》里的茴香豆、《狂人日记》里的蒸鱼——“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

《呐喊》

作者: 鲁迅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他喝茶,却发牢骚,认为这是“极琐屑的经验”;他赴宴,别人大鱼大肉,他看到“在炖、蒸、煨的烂熟的肴馔中间,夹着一盘活活的醉虾”;在广州,领到工资后,他“买四十元一部之书,吃三块钱一合之饼干,还吃糯米糍(荔支)、龙牙蕉”。

(1)简单让人生越来越轻盈

昨天,小城下了一场雪。

一场雪,引得街头巷尾、朋友圈内外,男女老少皆欢颜。

“只不过是下了一场雪,为什么大家都兴奋地忘乎所以?”

“因为雪覆盖了喧嚣,还原了清净。”

有位作家说,人天生是对光阴敏感的,看到春花会喜悦,目睹秋叶会伤感,而说出冬雪这个词,就会觉得天地一下都安静了。

的确,雪落入心间,会让我们的心瞬间变成一张白纸,轻盈无比。

这份简单轻盈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吗?

但它仿佛是一面高挂在墙上的奖牌,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又不能得。

如今,我们吃喝不愁,穿衣不缺,可心所及之处全是烦恼,快乐俨然成了奢侈品,又何言幸福呢?

圣严法师在《放下的幸福》一书中写道:烦恼有千百种,但它们和所有的事物一样,只是暂时性的存在。

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让烦恼生了根,皆因一个“贪”字。

何谓“贪”?

正如法师所言,“得到了需要的东西不叫贪,不需要而想要的才叫贪。”

试想,我们每个人的心只有自己拳头那么大,我们却都想把整个世界都塞进去,车、房、钱、权一样都不能少,心能放得下吗?

旧的也不去,新的又要来,没有的想得到,得到的还想要,我们在忙得分不清一年四季的生活中,苟延喘息着,心能不累吗?

于丹老师曾说:

其实,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将它置之门外。

唯有放下“贪念”方能寻得幸福。

“有些东西,冬天从你身边带走,春天会还给你”,再忙再累,再苦再难,只要“心”还在,梦就会在,梦若在,幸福就会在。

一个能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死守的人,一抬头就会看到星空,一转身就会和生命中最美的“心意”再相逢。

(2)人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意”,每个人的“心意”又大不同,我们该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穿行呢?

知乎上有人提问: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网友@张佳玮的回答获得1.8k点赞。

人考虑怎么活时,首先得考虑,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生物学上讲,人是经历漫长进化而来的动物,有DNA里自带的欲求,有饮食男女之大欲。

痛苦与烦恼是难免的,也不用刻意避免。

但冤有头债有主,了解痛苦与烦恼的来源之后,人就不至于被痛苦烦恼所控制了。

由于人体DAN里自带的欲求,所以人心很容易被贪嗔痴牵绊。

这世间,有黑有白,有好有坏,问题的来源不同,结论便会不同。

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找出问题的根源呢?

著名的“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也许能帮我们找出症结所在。

有一次,丰田汽车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多次维修还依然如故。

工作人员通过连续5次问为什么,从中识别问题,澄清问题,分解问题,查找原因要点:

最终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办法。

所以,当问题出现时,多问几次为什么,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之策。

人生就好比一架摇摇晃晃的天平,复杂在左,简单在右,人心倾向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心繁简更是主宰了我们的幸福阈值。

其实平衡复杂和简单的砝码就在自己的心念之间。

真正的简单,就是清楚认知烦恼、运用方法解决烦恼、愉快平静接受烦恼,最后对治烦恼、放下烦恼。

我们唯有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挖掘问题的源头,才能在金钱、名誉、地位面前,在困难、磨难、压力面前,有所舍有所弃,有所守有所放。

假如世界很复杂,我们可以把心门偶尔关闭一下,把世界关在门外;假如心里烦恼很多,我们可以把心门打开一下,把烦恼请出去。

这一开一闭,一关一请,就会远离纷繁,保持随性和天真,快乐也会不请自来。

我们想拥有这份天真和随性,就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完善自己。

这样,不管我们身边的世界多复杂,不管我们的生活又多匆忙,只要生命不打烊,我们就能活出自我永葆天真。

每天,乐呵呵地出发,傻乎乎地回归才是本真。

(3)去繁从简,方能收获大拙之美

汪曾祺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几位朋友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做一道菜。老友王世襄来时提了一捆大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却把所有菜的比下去了。”

汪老是美食家,却对王世襄极力推崇:“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

这道“焖葱”之所以会夺得头魁,是因为他的做法既简单美味,又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和自然口味。

这道“焖葱”,只不过是用了一款再平常不过的大葱,却让人难忘,恰恰在于它的简单,它的回归原生态。

生活态度和烹饪美食一样,只有不断去除冗杂、繁复、粉饰和累赘,心才能坦然接受、接纳和世界之间的是非冲撞、碰撞摩擦。

我们唯有不断翻越高山,把辽阔高远带回家,把细事琐事释放下,才能走的更远,活得更真。

那我们该如何越过山丘,找到心中的“月牙泉”呢?

1、换个角度看生活。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烦心事,但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获取的幸福指数也会截然不同。

其实,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你吞下了就会打饱嗝,你不理会,它就消化了。

所以,学会管理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

总之,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想,不给自己添堵,不给自己过不去,不给自己出难题。

2、不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活在这个世上,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观,不攀比他人,不参照他人的生活模式。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常常给自己一个乐观的评价,总是给自己充电加油,偶尔拥抱下自己。

做自己人生的建造者,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3、多借助长者智慧

杨绛先生如是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深有感触。

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留白的人生才是一页宣纸。

你想要的你所想的,你自己来画你自己来涂,你的人生你做主。

当我们还原心之宽阔时,你会发现:世界很复杂,但一颗简单的心却好比一枚定海神针,能让我们活得安稳踏实,淡定从容。

总之,世界是自己的,你来人间一趟,何不去看看雪,听听风,简单爱你心所爱呢?

给心一个空间,世界就会大不同,人间便会更值得。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