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网友发布 2023-07-18 10:42 · 头闻号仪器机械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与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二是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第一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之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此后至1957年,则进入填充柱、TCD的年代。

1958年Gloay首次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A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如1960年Lovelock提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1966年Brody等发明了FPD;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电加热的NPD;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了实用的窗式光电离检测器(PID)等。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如TCD出现了衡电流、横热丝温度及衡热丝温度检测电路;ECD出现衡频率变电流、衡电流脉冲调制检测电路等,从而使性能又有所提高。

20世纪80年代,由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快速广泛应用,对检测器提出了体积小、响应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使TCD、FID、ECD、和NP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TCD和ECD的检测池体积大大缩小。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使MSD生产成本和复杂性下降,以及稳定性和耐用性增加,从而成为最通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之一。期间出现了非放射性的脉冲放电电子俘获检测器(PDECD)、脉冲放电氦电离检测器(PDHID)和脉冲放电光电离检测器(PDECD)以及集次三者为一体的脉冲放电检测器(PDD)。四年后,美国Varian公司推出了商品仪器,它比通常FPD灵敏度高100倍。另外,快速GC和全二维GC等快速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使快速GC检测方法逐渐成熟。

AVR的啊,这个咱貌似懂,用的就是AVR。估计你学的应该是光电子吧,因为你用到CCD驱动,虽然我也是光电子的,但是CCD驱动倒是没做过。

要想让mega16输出脉冲,可以采用单片机的T0,T1,T2来输出PWM,T1是16位的,用着稍微麻烦,可以用T0来做。你可以让T0端口作为PWM输出(指定端口,不是每个IO都行),为了更好的驱动,在输出上加一个三极管作为前级驱动,可以用8050。程序上要做的就是,PWM的频率设定,这个跟定时器的分频有关,占空比设置跟定时器的初始、匹配值有关。给你个小程序你看看,在上面修改就行。//包含所需头文件

#include?<ioM16v.h>

#include?<macros.h>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端口初始化

void?port_init(void)

{

PORTA?=?0x00;

DDRA?=?0x00;

PORTB?=?0x00;

DDRB?=?0x00;

PORTC?=?0x00;

DDRC?=?0x00;

PORTD?=?0x00;

DDRD?=?0x00;

}

//定时器T0初始化

void?timer0_init(void)

{

TCCR0?=?0x00;//停止定时器

TCNT0?=?0x00;//初始值

OCR0=?0x01;//匹配值,该值改变后可以改变占空比,值越大,占空比越高,你也可以通过在主函数中改变此值来改变PWM占空比。

TIMSK?|=?0x00;//中断允许

TCCR0?=?0x61;//启动定时器,分频设置在这里

}

void?init_devices(void)

{

CLI();?//禁止所有中断

MCUCR?=?0x00;

MCUCSR?=?0x80;//禁止JTAG

GICR=?0x00;

port_init();

timer0_init();

SEI();//开全局中断

}

//主函数

void?main(void)

{

init_devices();//初始化服务函数

while(1)

{

NOP();//换成你的程序

}

}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