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智慧医疗+电子产业有啥用?这场论坛上演青城山“论道”

网友发布 2023-07-18 06:06 · 头闻号仪器机械

7月5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芯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国内外智慧医疗电子产业链上下游250余位科学家、专家、企业和机构决策者,以及标准与政策制定者等齐聚蓉城。

我国智慧医疗电子产业尚属起步

将为医疗 健康 带来很好的改变

当前,智慧医疗电子产品种类众多,技术创新活跃,能够充分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集成电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表示,这里面的发展方向包括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 探索 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类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防控等等。

“各方在推进智慧医疗电子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积极 探索 ,未来我们也还将继续深入发展技术,努力开拓市场,完善产业生态,最终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成果。”杨旭东表示,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电子产业也才刚刚发展,在搭建产业发展、健全相关法规、促进市场应用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为了推动全行业建立统一认识,凝聚多方力量,实现系统化突破,打造全面 健康 化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这也是本次青城山论坛意义所在。”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看来,芯片在这些新型的电子医疗器械当中不仅用于治病,更多可用于防病,这个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智慧医疗电子很可能是中国在下一步进程当中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的,且很少有的领域,这个过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商业机遇,同时也给我们人民生活,特别是医疗 健康 带来很好的改变。”

成都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成都,戴伟民认为,成都人重视生活品质与医疗 健康 ,市场空间广阔,同时有着发展智慧医疗电子和集成电路的良好条件,而在中医药材种植方面同样有着独特的优势。据悉,成都素有“中药之库”美誉,有2000余种中草药,包括川芎、黄连、金银花、川明参等道地药材,黄柏、杜仲、厚朴“三木”药材,重楼、白芨、山慈姑、八角莲等珍稀名贵中药材。“都江堰川芎”“都江堰厚朴”“听江”郁金原种和粗加工饮片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0万亩,其中川芎年产量2.3万吨,占全国的90%以上。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十分重视智慧医疗电子等新兴领域,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科研结构和龙头企业,具备发展智慧医疗电子的良好基础。接下来,成都将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领域与医药 健康 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医学检测和治疗手段不断创新,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 健康 首选地和国际医药供应链的枢纽城市。

30年前,美国和欧洲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半导体,可如今它们的产量总和还不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老牌芯片厂商英特尔以及高通纷纷将更先进制程工艺交由海外企业代工, 美国巨头淡出芯片制造环节,这也加剧了该国芯片产业外流的情况,进而加剧美国芯片"断供"的风险。

据参考消息1月28日援引德媒消息,市场调研机构集邦 科技 数据显示, 2021年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64%份额将几乎都落在台积电身上, 这意味着这一代工巨头将占据全球过半的芯片代工市场。德媒还指出,2020年英特尔继续扩大与台积电的合作,这表明曾经长期独占产业鳌头的英特尔,如今正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芯片设计等上下游其他环节。

实际上,近年来台积电已包揽了大量的美国芯片代工订单。通过财报分析, 最近10年,台积电每年的营收中平均65%来自北美市场(几乎是美国), 而据其1月14日公布的最新一期财报,台积电2020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126.8亿美元,2020全年营收达到455.1亿美元;如果按照60%来自美国市场来保守估算,台积电一年就从美国赚走273亿美元(约1768亿元人民币)。

换个角度来说, 仅一年时间,美国就有约273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订单外流,这无疑加剧了美国芯片"断供"风险。

据悉,美国芯片虽然在全球占据了高达50%的市场份额,但是近十几年来,其芯片生产线早已转移到海外——相关数据表明,尽管美国目前拥有诸如高通、博通、赛灵思、苹果等实力强悍的芯片设计企业, 但在美国制造的芯片仅有一成左右,美企芯片生产大都依赖于亚洲芯片代工厂。

也正因此,美国舆论普遍认为,一旦出现不可控因素, 美国芯片也会出现被"卡脖子"的局面,供应将面临中断。

美国芯片巨头对海外工厂的依赖与日俱增,相比之下,中国芯片国产化的脚步则不断加速。早在去年11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就透露,中国28nm芯片产业链有望在1到2年内走向成熟;另据上海市有关部门1月25日公布的报告, 2021年该市将争取实现12nm芯片先进工艺的规模量产。

更加重要的是,专门针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国家大基金二期也将进入实质投资阶段,而不少行业人士就指出, 国家大基金二期投资规模将超2000亿元,如果按照1:5的撬动比,IC产业将有望迎来超万亿元资金进场, 这为我国企业追赶世界一流技术水平提供了时间窗口,同时我国打造更先进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也将迎来利好时机。

另外, 目前中科院已把光刻机、航空轮胎和轴承钢等对外依赖度较大的关键材料或设备列入科研清单,未来将致力于攻克这些重点领域的技术; 同时国家对国产操作系统也更加重视,并在去年定下了"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的目标。

市场普遍认为,在中国芯片国产化脚步的不断推进之下,国内自主芯片企业将加速发展,我国"每年进口1.9万亿元芯片"的场景也将不复存在,进而逐渐摆脱芯片对外依赖。

文 | 刘苏林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李泽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