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坑娃名”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
我想大概率是如今的90后父母给娃取名,为了标新立异,特意挑些自认为很新很酷的字来作为名字,结果,大家所想一致,这些“很新很酷”的名字就成了跟“建国”“春花”一样烂大街的名字。比如“梓”“子”“涵”等。
所以,新词“坑娃名”就出现了。指的是父母在给孩子起名时不够注意,起了个笑料百出的名字,让娃很受伤。
其实不光是现在的新手父母起名,之前的父母起名也照样够坑娃的。有很多名字,父母起名时有多深情多用力,娃长大就有多少阴影。
初中时班里有对龙凤胎,兄妹俩都姓“毕”,哥哥叫“毕龙”,听起来是不是很大气?可轮到妹妹就不行了,因为妹妹叫“毕虎”。
听说双胞胎爸爸比较重男轻女,知道老婆怀了双胞胎后十分高兴,巴望着是俩小子,将来好创立门户、光宗耀祖,连名字都给想好了,一个叫“龙”一个叫“虎”。没想到生出来之后其中一个是女孩。当父亲的有些泄气,名字也不想改了,女孩也就叫了这么个虎里虎气的名字。
可“毕虎”这个名字不仅像男孩,更跟谐音“壁虎”接近。记得我们当时学课文《小壁虎找尾巴》,课堂上大家都瞅着毕虎傻乐,下了课就捏着腔跟在毕虎后面“妈妈,我的尾巴呢,我的尾巴不见了!”
现在想想,当时还小不懂事,可这事给这位女同学造成的阴影肯定不小。
高中时转来一位插班生,白白的瘦瘦的。他在做自我介绍时,操着一口乡音显得特别谦虚地说“我姓唐,大家叫我‘少爷’就好了。”底下一波人十分震惊。还“少爷”,他这是疯了吧?
结果课间看他课本,上面赫然写着“唐绍业”,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人家并没说错。从此他就有了新的外号,叫“唐**”。
我还有位女同学,名字叫“初桂”,听说是爸妈为了纪念他们的第一次相遇而起名。初桂的爸妈是相亲认识的,相亲地点就在一棵桂花树下,当时是农历八月,桂花初开,清香宜人。知道了名字的典故,是不是觉得很浪漫?
可惜同学姓“沃”,连名带姓叫起来,不仅没有显出父母深情,反而有种对父母婚姻的诅咒是怎么回事?
相信每个爸妈在给自家娃取名时,都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毕竟作为要伴随孩子一生的代号,不显眼些怎么能行呢?如果从名字上能凸显出自己的文化内涵,那就更棒了!不然为啥起名时大家都捧着《诗经》《楚辞》翻来翻去呢?
有对父母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初墨”,“初”这个字有“首次”之意,这样的寓意无疑是好的,生命中的第一次,这等于是初体验啊,想想就美好。而“墨”字很少用在名字里,因为和“文房四宝”有关,名字里加了“墨”字就有了书卷气。“初墨”,就显得文质彬彬,犹如大家闺秀一般。
但谁能想到,一配上“熊”这个姓,会和20年后的某一动画片撞名,从满满书卷气变成了别人嘴里的笑柄?若你说她父母没有前瞻性,连父母也觉得冤枉。
不过,类似父母取名大意的事情并不少见,连古人都未能幸免,而且是皇族。秦武王的父亲秦惠文王,因为家传姓氏“赢”,给他取单字叫“荡”,合起来称为“赢荡”。若在如今某些地区的乡音里,妥妥会被念出小流氓的感觉。
看来取名真不是个容易活。随便起了容易泯然众人,费尽心思起又怕用力过猛,反而称为笑柄。谁要是拥有了独树一帜的好名字,也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话题讨论:你有听过什么奇葩名字吗?欢迎分享。
都说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真的是这样吗?来看一个例子: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用了半个世纪,对17000个英国婴儿进行了1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更少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更聪明。
回顾一下孩子从小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和女性成员相处的。从小由妈妈哺乳,奶奶或姥姥来帮忙带娃,即使是雇的月嫂、保姆也是女性。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周到,会让宝宝有个舒适的成长环境。而到了上幼儿园、小学,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也是“阴盛阳衰”,所以说孩子从小接受男性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爸爸再不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那可就错过最佳互动时机了。
为什么说爸爸参与带娃,孩子长大了更聪明呢?这和父亲灌输的意志、情感、思维方式都有关系。爸爸虽然总“坑娃”,但带出来的孩子往往心眼更多,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缺席父爱的孩子相比,要高出一筹。
爸爸带孩子和妈妈带孩子有什么区别1、 教育内容上
妈妈和幼师往往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照着绘本给宝贝讲各种童话故事,或者直接播放动画片来完成启蒙教育。但爸爸则不一样,他对孩子的教育少了条条框框,更多的是“天马行空”。
他会给小宝宝讲三国名将,会和他聊历史典故,甚至还会和儿子探讨国家大事。这对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宝贝的知识非常有好处。别看他现在小听不懂,到了他能懂的年龄,会接受的比别人快很多。
2、 教育方式上
包办孩子的一切,是妈妈教育孩子的通病,衣食住行妈妈都会为宝贝准备得妥妥帖帖。但爸爸不一样,他们通常会鼓励宝贝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富于探索精神和独立精神。
比如在吃零食这件事情上,妈妈会为宝宝打开包装袋,一个一个喂给他吃。但“懒惰”的爸爸则会教会宝宝自己开包装袋,并看着他吃。在此过程中宝宝会哭闹,妈妈往往会心软,但爸爸则会很享受整个教育过程,并以实际成果来反驳妈妈的做法。更有甚者,还会让宝宝反过来喂爸爸吃。学会吃亏,是爸爸教育的重要方面。
3、 教育科目上
学英语、背古诗、唱歌、跳舞……妈妈教给宝贝的知识大多都是“精致的知识”,而爸爸更乐于教给宝宝“粗糙的知识”,比如爬山、游泳、打球、骑车。在爸爸看来,课本上的知识早晚有人教,但涉及身体素质的“体育大纲”一定不能荒废。
有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将来学习、生活的根本。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可能会磕磕绊绊,可能会摔跤放弃,这就需要爸爸及时引导,赋予孩子坚强的意志力,也是他长大后的一笔财富。
“我年底太忙了,我回家会很晚”、“你让我和孩子说什么?我一跟他说就来气!”这些都不是爸爸拒绝教育的理由。要知道,良好的教育需要爸爸妈妈的共同参与,父爱不缺席,才能培养出孩子完整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内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作为母亲,也要适当地放手让爸爸参与到宝宝的教育中来。“养不教,父之过”,在照顾宝贝的同时,也让爸爸收获一份培养宝宝的乐趣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