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艺术品有司母戊大方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清明上河图、马踏飞燕、金缕玉衣、太阳神鸟金饰、真珠舍利宝幢、摇钱树、长信宫灯、曾侯乙编钟。
1、司母戊大方鼎
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
6、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整体相当耀眼,2001年2月出土于成都金沙村。
7、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宋代时期的物品,高度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制作而成的,设计方面相当的巧妙,镂雕的技术也十分精湛,不愧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中。
8、摇钱树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的东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为198厘米,整体是一颗相当完整的树木。
9、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的青铜器作品,宫灯灯体就是一个双手端着灯的宫女,神态十分优雅,设计巧妙。
10、曾侯乙编钟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一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时候成功在现在湖北的随州市出土,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乐器作品,不仅铸造技术高超,还有比较不错音乐性能。
艺术品
艺术品(artwork),一般指造型艺术的作品。美国著名分析美学家布洛克站在后分析美学的立场上。
马踏飞燕"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1969年初秋,甘肃武威新鲜村几个农民,到一座庙里挖地道,他们已经在此挖了一个多月防空洞。
当深入地下9米时,一个村民的?头砸在不知什么硬物上,扒拉开一看,原来是堵砖墙,遭?头砸击,墙体裂缝,稍加用力,砖块哗啦一下,便碎裂散落,面前出现一个黑洞。
村民借余光,探头往里观瞧,隐约看到许多马。地下怎么会有马,难道来到了地狱?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擦擦再看,洞里复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
最后,在手电筒和煤油灯照明下,几个人壮起胆子,搭帮钻进洞,惊奇发现偌大一个空间,地面摆满车、马、小人儿。
再仔细一搜,地上铺着铜钱数万、陶器陶楼陶院数十件、其他铜器近百、漆器铁器若干。
那些铜车马拿手里沉甸甸的,上面有一层厚厚绿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认为这些铜家伙儿,能买不少钱,反倒对其他东西都不感兴趣。
最后,村民们丢下那些破坛子烂罐子古钱币,只把觉得值钱的铜车马装进麻袋,抬出洞口,拉回去堆在村里仓库。
后来村里合计,放这么一堆破铜烂铁,挺占地方,没啥用不说,还影响生产,得赶紧处理,于是准备把这批车马铜器上称论斤,卖钱给村里添家什,也有人提议烧炼了,做成锅碗瓢盆,放食堂用。
幸亏公社的负责同志,及时阻止这一行为,苦口婆心劝,别轻易卖,更不要毁,如果真要那啥,也得等上面懂行专家,给看过后再做决定。
报到上面,县文化馆一老师,听到村里挖到车马铜器,急忙赶来,在村民指引下,他先进入神秘的地洞。根据自己多年的考古经验,判断此乃一座汉墓。
可问题是:(1)这座汉墓怎么修在庙底下?(2)墓主何人?还有没别的陪葬品?
对于头个问题,先来看庙。这庙可不简单,有些年头了,一共10座体量雄伟的明清古建,更关键的,它位于大土台上,台子有三四层楼高,面积超6000平米。土台子下约10米,方见一条20米长墓道,尽头便是墓穴。
这是一座汉代砖石墓,挺讲究,分墓门、甬道、前墓室(带俩耳室,铜车马在其中一个耳室发现)、中墓室(带一个耳室)、后墓室。墓门顶上,用大灰砖砌成门魁,表示是天门,过了这门儿,在人间欧耶了,到阴间就是升了天。
墓室刚打开时,墙壁上能看到红色壁画,没过多久,壁画渐渐风化,色彩遂消失不见。墓室壁上用青黑砖块,组成菱形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
墓主的棺椁,原本放在后墓室,用四个石头做成的龟状神兽驮着,神龟相传是龙的儿子,擅驮重物。但发现该墓时,棺椁荡然无存,仅留四个石龟和一块大腿骨。
那么,棺椁去哪儿了,还有棺里墓主尸骨、金银珠宝呢?
随后,人们在中墓室顶壁发现一个圆形盗洞,与墓室呈45度角,直径一米见方,能容一人。如此精准的盗洞,刚好开在中墓室上方,也是罕见。据专家推算,盗墓者很可能是当初建墓的工匠,所以才这么了解墓室结构和具体方位。
盗墓者进入墓室,将贵重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够安逸地过几辈子了。而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且笨重的铜车马,有数百件数百斤重,相比无异于破铜烂铁,再者盗洞狭小,不便带出,便弃之不顾。
然而盗墓者依然多留心眼,将金银珠宝分批取尽后,重新将盗洞用砖砌起,既为避免被人发现,也为自己留好后门,方便日后再来**其他陪葬品。但不知为何,盗墓者没有再来,这批重量级的国宝铜器从而得以流传。
@文字手艺人 世间悖论,似是眼前利与身后名的矛盾,当年那些金银早已不知去处,或许他们被盗掠后,换来了盗墓者一段安逸的生活,满足了他们对金钱支撑下的富裕生活的短暂向往,然而当他们作为 历史 的过客,消逝不见,这些曾经的“破铜烂铁”却得到完好保存,被后世重新认识,走进人们的视野,滋润着无数心田。就此而言,以“马踏飞燕”为代表的青铜器等古代遗物,更具流传后世之价值,但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去保护、丰富、发掘和传承它们,以及它们蕴藏于内的文化与精神。
墓室情况大致如此。
随后,文化馆老师又来到村仓库,一眼看到堆了一地的铜马车及铜器,既惊喜又心痛,清点登记完毕,组织村民转移文物到文庙,暂时保护起来。
同时对汉墓进一步清理,总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级文物多件,如鎏金错银铜樽、彩陶碉楼院等。
鎏金错银铜樽 ,高约14厘米,口径约24厘米,通体错银云纹、神兽纹,其间夹杂各种造型的奇珍异兽,盖儿有钮,两侧衔环,下有兽蹄形足三,樽内盖儿、底儿亦饰有盘龙各一,就其工艺与纹饰言,堪称华丽精致,属该类文物代表性的珍品,体现了墓主高贵的身份与地位。
樽,古代盛酒器,宴席中将储于罐缸之酒,倒樽中,再用勺子移入酒杯,送上饮用。该鎏金错银铜樽底足有磨损,推断为墓主生前常用生活器。
彩陶碉楼院 ,纵横约68厘米乘54厘米,高1米左右,展示了汉代豪族世家大致的住宅模样,在中国四合院建筑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四面围墙,一面大门,院中高耸五层四面出檐碉楼,正面开窗,院子四隅二层角楼,栈道互联,供眺望守卫,实现豪门追求的安全防御功能。
没有人清楚,该批文物价值影响究竟几何。 但接下来,一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人们。
1971年,甘肃博物馆调走这批贵重文物的第二年,郭沫若郭老来甘参观,在铜车马中惊讶地发现一匹铜奔马,它肌肉饱满,身形矫健,凌空飞奔,一蹄踏鸟,惊得那鸟儿都扭头回望,铜马轩昂奔驰犹如紫电,腾云驾雾、转瞬即逝,甚是惹眼,这一幕充满艺术的想象,被永远定格了, 这就是“马踏飞燕” 。
它高约35厘米,长45厘米,宽约13厘米,重约15斤, 将精湛工艺与龙马精神合二为一,既体现中华文明的魅力,更彰显民族昂扬向上、奋斗前进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实为珍品中的艺术珍品。随后,它被征调北京参加全国文物展,并多次赴国外参展,引起轰动。
作为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1983年中国 旅游 标志评选,“马踏飞燕”从长城、大熊猫等诸多标志中脱颖而出,被我国 旅游 局选中。1996年,它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2001年,出土“马踏飞燕”的雷台汉墓,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马踏飞燕”与殷墟后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神树、法门寺八重宝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等64件一级甲等珍品,共同列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除此, 另一件准国宝,确切说是一大套,由铜车马队俑组成 ,包括38匹铜马、14辆各种功能车(前导车、轻便车、货车等)、17名手持长戟的骑兵卫队俑、29件奴婢牵马俑等。
主人坐骑乃一匹高大雄马,位于卫队和车队后,整个队伍正中,周围两侧另有四匹从骑,作为护卫,后面跟着几辆马车和一辆牛拉车。可见,该车马队不同于秦始皇兵马俑的作战部队,而是出行仪仗队,以宣示主人威仪。
从铜马脖子上刻的铭文,可知墓主姓张,应是武威地方豪门,且为驻守该地的将军,为安全和门面起见,配备豪华仪仗队,有型有范儿。
从众多出土文物分析,该墓葬为东汉末年,时间约公元200年。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后东晋十六国,武威为西北地方势力前凉的都城,国王即当地大姓张氏,前凉历五世九主,共76年而亡。
第三代凉王张茂,于公元320年左右,为该墓大兴土木,夯土高10米,修建灵均台,以佑张氏后裔。由此推断,该墓为武威地方豪族张氏祖茔,他们在地方经营数百年,雄霸凉州,随中原战乱频仍,晋汉交替,逐步奠定了前凉国的基础。
@文字手艺人 无论王之涣《凉州词》:
还是王翰《凉州词》:
都抒发了凉州即武威,作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面貌。
所以, 这片热土出现一骑绝尘的“马踏飞燕”、铜车马俑仪仗队等珍贵文物,实属正常,不知仍有多少贵重的 历史 遗存文化遗迹,早已湮没于岁月的尘土,它们共同证明边塞偏僻之地,固然悲凉苍劲,但也威武豪迈,早就成就过属于自己的繁华盛世物阜民丰,并合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脉,贡献着怏怏中华璀璨文明。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969年,正是备战备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挥舞着镢头的村民,挖到了坚硬的石头,村民将浮土层刨开后,发现是一块砖头。随即发现了砖头砌的墙体。于是村民们将砖拆开,发现是一个墓室。
大队的干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他们带着马灯、武器由地道进入墓室,进行查看。这时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着铜马铜车,这些铜车马并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队部。当时,发现墓内有铜车马和其它文物就让生产队会计负责,用麻袋将这批文物搬运到生产队的库房保管,队干部们还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
雷台汉墓出土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一件罕见的铜奔马,在甘肃省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实属少见,说明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后来,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党寿山先生亲自用架子车,将文物搬运到武威文庙大殿保管起来。到11月和12月间,雷台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后两次被调到了省上。不过此时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铜奔马的价值。
真正认识铜奔马价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当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铜奔马时,就对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认为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据亲历者说,当时,让郭老大加赞赏的两件国宝是唐代金银棺和东汉铜奔马,并且说“这两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轰动。你们好好宣传,我回去也给你们宣传宣传。”后来,铜奔马在北京的展览上才一鸣惊人。
扩展资料
东汉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实际上沿用了通行于当时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但它不同于近现代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而是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在形态上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造型,并且在马足下加上鸟形物以支撑稳定,这是一种创造。整体上看,东汉铜奔马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014年02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奔马迎春——中国马文物”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东汉铜奔马在列。
百度百科-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