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刘禹锡和柳宗元:不曾被辜负的友情

网友发布 2023-07-14 18:57 · 头闻号生活服务

很久以来就想写一写刘禹锡。这个家伙,蛮好玩的。

翻阅记录,发现他和柳宗元是一对要好到骨子里的好朋友。

01

那些似曾相识的年少时光

?这两人同年出生,都是在公元772年。

两人出身都不差。刘禹锡,字梦得,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也有说他祖上是匈奴人改为刘姓,我不信我不信),祖父和父亲都是小官僚。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刘禹锡作为家中独子,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也是从北魏到唐代都超级厉害的一个门阀世族,出过N多个宰相),柳宗元也是家中独子,只有两个妹妹。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这两人在同一年进士及第,公元793年,均才21岁,可谓春风得意。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认识了。后来他们又在同一年登博学鸿词科。

这个时候的大唐,已经不是贞观之治的盛世太平。而是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渐渐显示出没落迹象。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僚结党成为政坛的新常态。

大约因为差不多的经历和阅历,刘禹锡、柳宗元对当时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都有深深的不满,却一直未能找到一展报负的好时机,当了好几年的小官僚。

02

信仰的代价

一直到他们33岁的时候,机会来了。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的太子侍读王伾和王叔文得到了重用,他们素有改革弊政之志。刘禹锡、柳宗元和他们政见相同、关系很好,这一时间也都被重用,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然而,这次改革只维持了短短的180天。而其中的所有人,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或者是至尊地位的丧失,或者是生命的停止,或者是一生的沉沦。

? 改革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刺史(地方父母官),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贬为司马(地方闲职),史称“八司马事件”。

司马别看是个官,生活是很困苦的。柳宗元一开始只能住在寺庙里,条件艰苦,过了半年他老母亲就去世了。柳宗元第一个老婆是高官之女,感情很好,却仅仅一起生活了三年就去世了,等贬官到了这种边远地区,在讲究门阀的唐朝,同等门第的为了跟他撇清关系,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一般人家的女儿他也不愿意娶,就这么耽误了下来。有个庶出的女儿带到任上,乖巧伶俐,没几年却也病死了。

刘禹锡跋涉了两个多月,从秋到冬,到了朗州,遇到这里刚刚发了大水,根本没地方住,到处凑合,到第二天春天才住到一个茅屋里。过了七八年,跟他相伴多年感情深厚的妻子也去世了。其实他妻子的父亲薛謇和当时当权的宦官薛盈珍是同族,关系不错,薛盈珍还帮薛蹇从一个刺史升官为福建观察使。如果刘禹锡动动脑子,不是没有机会回到长安。但是他就是这么有骨气,在这边远之地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十年。

刘禹锡和柳宗元在被贬地都写了很多文章。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湖南零陵地区),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刘禹锡在朗州(湖南常德)也没闲着,他现存的800余首诗歌和240多篇文赋中,有200多首(篇)是在朗州写的。其中有著名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03

再登贬途

两人一直等了十年(815年),才奉诏回到长安。他们的政敌打压他们十年了,估计傲气也磨得差不多了,叫回来看看认罪态度吧。

可是刘禹锡这个人,特别有骨气,不是很在乎,也不是很消停,没事跑去看花,看花就算了,还写诗。《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花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本来你回来大家就不是很放心,你看你还写什么讽刺诗,正好抓住你的小辫子,说他对朝政不满,一下子又贬到远在贵州的播州,那时候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尚未开化,是蛮荒中的蛮荒。

? 这个时候柳宗元刚回到长安不久,也被贬到了柳州。我窃想他应该有点受刘禹锡连累,当年一起犯的事,现在一起回来,一个人表现不好,自然连累了另一个人。

? 虽然柳宗元对自己的遭遇很失望,但他感觉,柳州比播州条件还是好一些。自己母亲早已去世了,刘禹锡的母亲还健在,但已经80多岁了,去那穷山恶水的地方,怎么能行?他几次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贬地和刘禹锡的互换,并说如果因为这个请求而获罪,他虽死无悔。

终于有人被感动了,出来帮忙,说那也不用互换了,刘禹锡你别去播州了就去连州(广东西北部)吧。

自长安南下连州和柳州,有一大段的路途相同,因而这一次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结伴南行的,一路上自然遍游诸景,诗酒相依。

?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阳,柳宗元仍须乘船取道湘江西去柳州,刘禹锡则需策马跨山南下连州。分别之时,彼此依依不舍,几度唱和。歧路在前,柳宗元先作《衡阳分路与梦得赠别》:

?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此诗似含规劝之意,虽为老友,或柳宗元对刘禹锡累及自身获贬恶州的《桃花诗》不以为然吧,刘禹锡似有所悟,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曰: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有所思”,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老友的观点。子厚又作《重别梦得》:

?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 柳宗元说,我们将来如果能够得到皇恩回家,晚年我们俩就当邻居啦。对此,刘禹锡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 都写了两首诗了,柳宗元还是依依不舍,再作《三赠刘员外》: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回想这一生,不知道今日一别,什么时候还能见面呢?

? 刘禹锡以《答柳子厚》相赠: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 他们俩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

04

不辜负,最后的呼唤

刘禹锡在连州还好,环境比柳州好。虽然身体不好,又穷,连别人送他的马都要拿出去卖钱,但是他性格比较乐观豁达。

? 柳宗元性格比较沉郁,看他写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是天地之间独一份的寂寥和悲伤。长期处于这种心境,身体每况愈下。

? 朝中一直有人帮他求情,想让他回长安养病,可是诏他回京的诏书还在路上,柳宗元却死在了柳州,时年才47岁(公元819年)。

?柳宗元死前连连呼唤“梦得……梦得……”写下书信将自己的文稿托付给刘禹锡。 这时,刘禹锡年近九十的母亲刚刚去世,护送灵柩路过衡阳的刘禹锡,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惊号大叫,如得狂病”,悲痛万分,伤心欲绝。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遂作《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对前事悲叹不已。其诗引言云:

“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

诗曰: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故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 柳宗元为官清廉,为柳州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但自己却贫病交加,家无余财。留下两儿两女,大儿子才四五岁,小儿子是遗腹子,分别由刘禹锡、韩愈等亲朋好友抚养。

? 刘禹锡抚养了柳宗元的大儿子周六,将他视如己出。他对柳宗元念念不忘,三次写《祭柳员外文》,发誓一定要将周六好好抚养成人。

? “鸣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

? 情真意切,即使过了一千几百年,叫人现在读来,也还是鼻子酸酸的。

?若干年后,周六进士及第,也踏上了仕途。

?刘禹锡花了余生二十多年的时间,为柳宗元整理遗稿,编纂成集,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柳河东全集》。

? 对一个古代文人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子嗣和文章。刘禹锡一力承担,都帮柳宗元维护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

05

就这么潇洒的老去

?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50多岁了,任东都(洛阳)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 老头子虽然一生备受打击,在贬谪中耗尽青春,但他就是不服输,不低头。一到长安,就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绝句》:

? 百亩庭中半是苔,

? 桃花净尽菜花开。

? 种桃道士归何处?

? 前度刘郎今又来。

? 说当年玄都观那么多桃花,今天已经一棵都没有了,连种桃的道士也不见了,可是我刘郎今天又来了!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刘禹锡老了,终于能过几天安生日子了。但是他想起当年一起被贬为八司马的韩泰还远在湖州,“终日相思不相见,”也许是想起了当年柳宗元为他做的一切吧,他上书请求让韩泰来替他当集贤殿学士,却没有获得准许,最后韩泰死在常州刺史任上。

? 这个时候,刘禹锡的朋友很多都去世了。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也去世了。刘禹锡和白居易这两个活得久一点的老头,同年回到了洛阳,开始聚到了一起。

? 《旧唐书?裴度传》载:"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饮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流皆从之游。"至此,刘白诗人群体的交游酬唱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刘禹锡和白居易经常在一块,写有大量酬唱诗。

?当年白居易被贬,刘禹锡就写诗劝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老了老了,白居易晚年得子,心爱非常,结果几岁上也夭折了,心痛得要死,还是刘禹锡安慰他。他俩还编写了《刘白唱和集》(先后编集4次共5卷),白居易曾以"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夸。

? 很高兴,刘禹锡,这个坦荡可爱不服输的老头,最后的人生时光,是幸福的。

潘小潘,沪上某校中文系毕业,后于金陵混迹戏剧戏曲学专业三年,一无所成。现为小吏一名,坐标松江府嘉定县。淘宝深度中毒患者,有时看书,偶尔写作。正当而立,已婚快育。

急~~关于陋室铭的资料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颇怙威权,中伤端士。宗元素不悦武元衡,时武元衡为御史中丞,乃左授右庶子。侍御史窦群奏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群即日罢官。韩皋凭藉贵门,不附叔文党,出为湖南观察使。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时号“二王、刘、柳。”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初,禹锡、宗元等八人犯众怒,宪宗亦怒,故再贬。制有“逢恩不原”之令。然执政惜其才,欲洗涤痕累,渐序用之。会程异复掌转运,有诏以韩皋及禹锡等为远郡刺史。属武元衡在中书,谏官十余人论列,言不可复用而止。

禹锡积岁在湘、澧间,郁悒不怡,因读《张九龄文集》,乃叙其意曰:“世称曲江为相,建言放臣不宜于善地,多徙五溪不毛之乡。今读其文章,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州,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嗟夫,身出于遐陬,一失意而不能堪,矧华人士族,而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议者以曲江为良臣,识胡雏有反相,羞与凡器同列,密启廷诤,虽古哲人不及。而燕翼无似,终为馁魂。岂忮心失恕,阴谪最大,虽二美莫赎耶?不然,何袁公一言明楚狱而钟祉四叶。以是相较,神可诬乎?”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序》曰:“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太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六月,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秩满入朝,授汝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每制一篇,先于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仗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因命小侄龟儿编勒成两轴。仍写二本,一付龟儿,一授梦得小男仑郎,各令收藏,附两家文集。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尝戏微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吟咏情性,播扬名声,其适遗形,其乐忘老,幸也!然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以子之故,使仆不得独步于吴、越间,此亦不幸也!今垂老复遇梦得,非重不幸耶?’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矣!在在处处,应有灵物护持,岂止两家子弟秘藏而已!”其为名流许与如此。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登进士第,亦有才藻。

《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后晋·刘昫等著 )

贞元末年,王叔文在东宫做事,后面的人努力前进,大多依附他。刘禹锡尤其是王叔文知道奖,以宰相的才具等的。顺宗即位,病久不理政事,朝廷文诰,都是出于叔文。引刘禹锡和柳宗元入宫中,与他商议,有求必应。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同时崇陵派判官。有些父母权威,中伤端正的人。宗元素来不喜欢武元衡,当时武元衡为御史中丞,于是左为右庶子。侍御史窦群奏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应该在早上。一群即日罢免官员。韩皋凭借富贵门,不依附王叔文集团,出任湖南观察使。不久任喜怒欺凌人,京城百姓不敢出名,道路用眼睛,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两个王、刘、柳。”

王叔文失败,因罪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路上,被贬为朗州司马。地处西南夷,士风偏僻,举目风俗,没有可以对话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有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人风俗喜好巫术,每次*祠鼓舞,一定要歌俚辞。刘禹锡有人从事于其中,于是在诗人的创作,为新借口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间夷歌,大多刘禹锡的意思。

当初,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干犯众怒,宪宗也生气,所以再贬。制度有“逢恩不宽恕”的命令。然而执政爱惜他的才华,想洗刷伤痕累,渐序使用的。在程不同又负责转运,皇帝下诏任命韩皋和刘禹锡等人为远郡刺史。属武元衡在中书省,谏官十多人评论,话不能再用为止。

刘禹锡多年在湘、澧之间,闷闷不乐不愉快,通过读《张九龄文集》,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说:“人们说曲江为相,建议把我不应该在很好地,多调五溪不毛之乡。现在读他的文章,从内职牧开始,哪里有瘴气的叹息,自退丞相留守荆州,有被囚禁的思考。托讽禽鸟,寄托言辞草木,作好与诗人同风。唉,身体出现在远角,一个失意而不能忍受,何况汉人士族,而必然导致坏的地方,然后才痛快呢!议论的人认为曲江为良臣,认识胡雏有反相,害羞与所有器同列,秘密启奏朝廷争论,虽然古代哲人不到。而燕翼没有像,最终为饿灵魂。这嫉妒心失去宽恕,阴滴最大,虽然两个美没有赎罪吗不但是,为什么袁公一句话表明楚王之案,钟福四页。因此相比较,神可以欺骗的吗?”

唐宪宗元和十年,从武陵召回,宰相又想把他郎署。当时刘禹锡作《游览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对涉及讽刺,当局不高兴,又出任为播州刺史。诏令下,御史中丞裴度上奏说:“刘禹锡有母亲,八十多岁。现在播州西南极远,这是猴子所居住,人迹罕至。刘禹锡诚然合得罪,但是他的母亲要离开不到,就和这个是永别,我担心伤害陛下孝道理的风。请屈法,逐渐移近的地方。”宪宗说:“如果做儿子,每件事尤其要谨慎,常常担心给父母的忧虑。现在刘禹锡所坐,更符合比其他人,你怎么可以用这种理论的?”度无法回答。过了很长时间,皇帝变了脸色,说:“我所说的话,是要求别人你的事,但始终不想伤害他所亲之心。”于是改授连州刺史。离京城又十多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从和州刺史召回,任主客郎中。刘禹锡对以前的事没有停止,又作《游览玄都观诗序》说:“我在贞元二十一年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当时这个观察中还没有开花树木。这一年出任连州,不久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召回京城,人人都说有道士手栽红桃满观,如闪烁晨霞,于是有一首诗来记录一个时代的事。不久又出牧,到现在已经有四年,能为主客郎中。重游这观,荡然无存一棵树,只有兔子葵燕麦动摇在春风,于是再题二十八个字,以俟后游览。”他的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这刘郎别离后栽”的句子,后来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的句子,人们称赞他的才能而鄙薄他的行为。刘禹锡很生气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逐渐知道了。太和年间,估计在中书省,要知制浩。执政又听说《诗序》,越来越不喜欢。屡经升迁为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度罢知政事,刘禹锡请求分司东都。最后以恃才偏心,不能长时间地朝列。六月,授任苏州刺史,就赐给金印紫绶。任期满入朝,为汝州刺史,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好友,诗写文章,当时没有在他们的。常与刘禹锡唱和往来,于是召集他的诗而有序的说:“彭城刘禹锡,诗豪的原因。他的锋芒森然,很少有人敢抵挡的。我不衡量自己的力量,往往犯了。那些与响应的声音同,争斗的势均力敌。一次一次,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因此,每写一篇,先在看草,看完就动工,兴建文字就成。最近一两年来,太阳不久笔砚,同和赠答,不觉越来越多。太和三年春季在前,纸墨所存在的,共一百三十八首。其余乘兴仗醉,率然一样口号的,不在这里了。于是命令小侄子龟儿编写成两个轴。仍然写两本,一付龟儿,一任梦得小男孩仑郎,各命令收藏,附上两家文集。我不久前与元微之唱很多,或在人口。他曾开玩笑的说微:‘我与您二十年来为文章友诗敌人,幸运的!也不到的。吟咏性情,宣扬名声,他刚才留下身体,他们乐于忘记老,幸运的!然而江南士女才子的话,多说元、白,因为你的缘故,让我不能独自步行在吴、越一带,这也是不幸的!现在将老又遇到梦得,不是重不幸运吗’梦得梦得,文章的神妙,没有比《诗经》。如果能与神,那么,我怎么敢?如果梦得‘雪里的高山头白早,海中的仙果子生慢’,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句子的分类,真是神奇妙的了!无论什么地方,应该有神灵的动物保护,难道只有两家子弟秘藏而已!”那是名流同意与如此。梦见得到曾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人称为佳作,虽然官位不达,公卿大官多与之交。

开成开始,又任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任同州刺史。任期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去世,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子承雍,登进士第,也有才华。

《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后来晋.刘晌等著)

全文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家喻户晓名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