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永定土楼,又名桐梓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最古老的是位于雷虎镇下寨村的福新楼。它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楼种类繁多,分为方形建筑和圆形建筑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峰楼、大方楼、圆楼。
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了人们共同居住的居住和防御要求,并巧妙地利用了山区狭窄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经济、坚固、防御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极具美感。
这些独特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夯土技术推向了极致。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其祖先来自中原。因为战乱和灾难,客家人先后五次大规模南迁。他们中的一些人移居福建,形成了客家宗族。
土楼在福建什么地方
福建土楼主要集中于永定,龙岩,南靖一带。其中,土楼的所有主要特点集中于永定,永定独有的历史悠久的大型多环圆楼(承启楼(高北村),深远楼(古竹村)),及福建土楼最具代表性的土楼村落-洪坑村,洪坑村有特色圆土楼-振成楼(中西建筑特点)。历史悠久的方楼:福裕楼,奎聚楼等,是一个圆形土楼,方形土楼等集历史,建筑特色一体的民俗村庄,永定抚市则有大规模的院落式方楼建筑群,兼具永定烟丝历史的大型院落式土楼,无论其规模,高度,历史均为福建土楼的最顶端代表!永定土楼无论从历史,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均高出其它地区的土楼很多层次。
永定主要旅游区:(永定湖坑镇洪坑村)洪坑民俗村(振成楼),(永定下洋镇初溪村)初溪土楼群(集庆楼),(永定高头镇高北村)高北土楼(承启楼),永定的每一个村落基本都保存着历史悠久的土楼。
龙岩,主要为府院式的大型土楼,主要代表地区在龙岩市近郊,与南靖,永定交界处,如龙岩适中镇,基本为历史悠久的府第式的方楼,与永定抚市毗连,代表着方楼最高水平,主要是这些高水平的方楼是永定及龙岩的烟丝大鳄(国家级烟丝大商家,全国各省有驻点)所建。如永豪楼(永定抚市),永隆昌(永定抚市),善成楼(龙岩适中镇),可惜这些建筑由于缺少广告,鲜为人知,随时有退出历史的危险……
南靖主要旅游区: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主要代表入世土楼为:和贵楼,怀远楼,两楼相距不到一公里,中间为官洋村(即云水谣)),南靖仅在书洋镇一带,与永定毗邻的乡村存在土楼。
永定,龙岩,南靖等,除了世遗景点(楼)得到保护外(龙岩部分似无世遗楼),一些偏远的土楼村落随着大规模的交通建设而可能遂渐被毁,或者将消……。
永定土楼集历史,建筑等特色,远超南靖土楼,应该说,南靖土楼是永定土楼延伸的一部分,南靖土楼区毗邻永定,隔山相邻,互为邻居,亲戚。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的居住地。 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建筑精巧,规模宏伟,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 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30多种土楼23000多座,形成了永定楚溪土楼群、南京沭阳乡田螺坑土楼群等一批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
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历史、地理、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 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京、华安的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评估和验收。
最大的圆形建筑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整栋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400间,60户。 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乳生楼,12层12间,6户人家。 最古老的圆形建筑是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云霄县神土乡东平村有一座“八卦堡”。整个村落由五个圆环组成,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建筑,四个外圈按八卦阵间歇排列,环绕四周。 裕昌楼,位于南靖县沭阳县板村,有“错开楼”之称,建于成化R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梓都是歪的,据说最大倾角15度!
1900多年前,中原之乱后举家南迁的客家人,几经周折来到闽西南山区。为了避免外界的冲击,他们不得不靠山来经营,群居。 用当地的生土、碎石、木屑建造单体房屋,然后连成大房子,再建造厚实封闭的土楼。 楼里有水井和粮仓。遇有战事和土匪,一旦关了城门,就自生自灭了。如果被围困,食物和水将持续几个月。 加上冬暖夏凉、抗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为客家人世代攻坚、繁衍生息的居所。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