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知母怎么种

网友发布 2023-07-13 05:38 · 头闻号文学艺术

 知母性寒味苦,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效。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知母的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母的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秋季选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深翻25~30厘米,至翌春解冻后结合春耕基施腐熟有机肥15.0~19.5吨/公顷、氯化钾90~105千克/公顷、复合肥900千克/公顷,并施杀虫剂12千克/公顷进行士壤消毒,然后粗细做成高10~15厘米、宽120~150厘米的旺,哇沟宽30厘米。

 二、繁殖

 (一)种子繁殖选三年生以上植株采种,可随熟随采,每株可采收种子5~7克。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为80%~90%,隔年种子发芽率为40%~50%,种子储存3年以上不能作种。种子繁殖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既可春播,又可秋播。春播于4月中下旬在修好的睦上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播量为15千克/公顷,然后覆士1.5~2.5厘米,上面再覆盖麦萃,并在旺沟浇水。气温15'C时,20~30天即可出苗,选连阴天揭掉麦草。4月份在修好的旺上按行距10厘米开浅沟条播育苗,生长1~2年后于春季萌芽前移栽。育苗移栽法是将10厘米宽行距繁育的知母苗隔行挖苗,然后在移栽地开穴移栽,每穴一株,栽后覆土,稍镇压,在旺沟浇水,未挖的繁殖地知母也按株距10厘米间苗定株。

 (二)分株繁殖在早春未萌芽前挖出根状茎,选择丰满无病害的根状茎切成5~6厘米的小段,每段带1~2个芽,在旺上按20~25厘米行距开深5~6厘米、宽6~7厘米的沟,将切好的根状茎按10厘米株距横向摆于沟内,并覆土5厘米,栽植后刮平哇面,稍镇压即可。

 三、田间管理

 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开始拔除杂草,并按株距10厘米间苗,以后每15天锄草二次。幼苗期常浇水保持士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不留种的田块植株在抽墓时须剪除花茎。

 四、收获与加工

 以秋季采挖为宜,挖出后除去茎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及浅**的叶痕及茎痕,晒干即为毛知母,去毛方可入药,用CY2型炒药机去毛,先将干燥好的知母倒入炒药机锅内,每锅装6千克,再倒人洗净的铁片20块,启动开关,冷锅拌炒,毛即自行脱落。如制盐知母,则先将干燥好的知母按规定量喷洒盐水,待盐水吸收后,倒入炒药机锅中,加入铁片,用文火拌炒到药干毛脱即可,用此法脱毛,脱毛率达95%以上,出品率达70%以上。

知母的简介

 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形态特征:1.毛知母毛知母为略呈爪扁的条状,长3-15cm,直径0.7-2cm,全体弯曲,通常单条,少数于粗的一端分叉,后端较细,顶端有淡**的花葶及叶的残基,习称“金包头”。本品上面中央有一道凹下的纵沟,全体有紧密排列的环节。节上密生**扁平细绒毛(此细叶基枯朽后残存的纤维东或维管束组织),陈久后变为黄棕色。由两侧向上密生黄棕色至棕色毛须状的叶基,毛须合拢处显沟状。根茎下面略凸起有皱纹及多数陷下的须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细点。2.知母肉外皮大部已除去,表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沟,背面隆起。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基及陷人或突起的点状须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水浸后有粘液。气无,味甘而微苦,带粘性。

 知母也叫毛知母,中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知母的功效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知母的功效

 1、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5、通便润燥

 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

知母的药用价值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

 2、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3、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4、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5、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6、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7、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闷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药、麦门冬、柴胡、泽泻各1g,石膏45g,黄芩、甘草15g,竹叶3-7片,姜,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圣济总录》八味知母汤)

 8、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于肺经咳嗽宜服,如伤风痰喘,却以寻常伤风药治之:知母、贝母、茯苓、人参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如觉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得效方》二母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别录》:多服令人泄。

 2、《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3、《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4、《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知母附方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