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钟情苏北农村
王波坐在偌大的总经理办公室里,一副青年企业家的派头。?在别人看来,苏北农村又穷又落后,我一个大学生读了这么多年书又回到了农村,有点?没出息?。但我不这么理解,落后的地方比起发达地区,它的上升空间就更大一些。?西装革履的王波说话慢条斯理。
毕业两年后,王波从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五里村主任助理到五里村党总支书记,从带动村民养殖肉牛到办起服装厂,不但帮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也找准了自己的事业之路。而在苏北,像他这样从城市回到乡村创业的大学生还有很多。
从城市到乡村
?我学的是行政管理,曾经在上海的一家外资服装企业工作过。我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但在大城市创业,门槛高、成本高、风险也大,而农村创业门槛低、成本也低、发展余地大,如果我能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农村,就一定能干出大事业。?王波说。
经过到苏南及邻近地区农村市场的考察,结合五里村的实际情况,王波选择了养殖肉牛。
村民李华成是王波的合伙人:?王波年轻,刚开始,一些包括我在内的年纪大的养牛户担心他没经验,万一失败了就得欠一屁股债。?
?村民刚开始不信任我,但我有信心,我在苏南学到了不少经验,那边集约化程度高,肉牛养殖业很成规模系统,而我们这里都是散户养殖,粗放型的,人的思想观念也落后,我把外面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带到五里村,我们这个产业的上升空间就大了。?王波说。
王波们筹集了20万元,购进了38头乳牛,他整天泡在牛舍里,喂料、加水、梳毛、铲粪。五里村有养肉牛的传统,加上人力成本低、技术先进等原因,王波一下子?火?了起来。
李华成激动地告诉记者:?第一批成牛出栏后,赚了2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尝到甜头后,王书记组织大家成立了养牛协会,传授经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目前,全村养殖大户已由原来的12户增加到36户。?我们这儿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但相应地也给我带来了机遇,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突破,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很难实现。?王波很清楚成功的原因。
和王波同岁的王玮也是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现任盱眙县淮河镇城根村党总支书记,同时又是大洲村龙虾养殖产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我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法系,我的同学90%都留在大城市,我却来到了苏北农村,因为在我看来,好好干,在农村更容易出彩!?
农村优势资源商机巨大
在村民眼中,王玮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材生:?我第一次来时,村民们就像看明星一样在村头等着看我,还小声议论着,他们觉得我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在农村待下去呢?其实苏北农村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张白纸,任由我绘制,甚至连注释也可以由自己补上。?
王玮所在的盱眙县是中国龙虾之都,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但令我痛心的是盱眙人自己却不吃盱眙龙虾,因为吃不起。大洲村也有养殖龙虾的资源优势,却没有人开发。摆在我眼前的现实是大洲穷,大洲的集体经济弱,大洲的乡亲们口袋不鼓。?
从城市里出来的王玮想改变现实,可是一没经验二没技术,很多事情都要仰仗书记朱成芹大姐:?朱书记就像有着宽大翅膀的?母鸡大姐?,一直护着我们这些小鸡。?
?我们有经验,但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冲劲和先进的想法,常常打开新局面,他一直说也要在咱村开辟龙虾养殖场,刚开始我有点怀疑,怕做不成,没想到最后就被他做成了。?朱成芹笑呵呵地说。
?我想开辟龙虾养殖市场,苦于没人投资。一天我刚到办公室,就来了几个上海人,说愿意投资龙虾养殖。?听到消息后,王玮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我赶紧带他们考察大洲的水资源,分析龙虾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我们村的优势,客商们兴趣大增。?客商当即拍板,在大洲村建立300亩龙虾养殖基地,投入资金80万元,产出龙虾全部直销上海,投放虾苗2万尾,5月就已初见成效,亩产龙虾200多公斤,每亩水面带来效益3000多元,还带动了60 多个贫困家庭致富,74人就业。
记者看到,在150亩的项目基地上,微风轻拂,清波荡漾,等待10月底的第二次虾苗的放养。?我们现在眼界开阔了,不但要养殖龙虾,目前还搭起了蔬菜大棚,这样种植养殖完毕后,水上绿油油,水里红火火,这景象多美好啊!?王玮对未来充满憧憬。
年纪轻轻就能独当一面
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王玮从副书记升职为了城根村的.书记。?以前有?母鸡大姐?的保护,现在全靠我自己了,年纪轻轻就能独当一面,这在城市里不太可能。?他说。
涟水县陈师镇沙河村原主任助理嵇芳,也被村民们称作?独当一面的能干小丫头?。2008年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家境优越的嵇芳放弃父母已安排好的城里工作,来到涟水县这个贫穷的苏北农村。
记者到来时,嵇芳正在自己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厂,一边和工人唠家常,一边拿着一个塑料盆告诉新手:?得努力了,这个塑料盆是一个次品。?她告诉记者:?我想过留城,但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到农村基层去,发展的空间更大。?
为什么一个女孩子有创业的想法?嵇芳说:?村里经济很薄弱,许多妇女常年留守在家,大量剩余时间无事可做,除了打牌还是打牌,一没经济收入,二也浪费时间。?经过考察,嵇芳选择了塑料制品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这个项目在苏南很成熟,甚至饱和了,但在苏北,却是一个空白。我一方面可以借此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嵇芳了解到位于苏南的丹阳是全国著名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通过多重渠道与一个厂家联系上了,自己3次自费去丹阳洽谈,终于签下了协议。目前,嵇芳的企业吸纳村内富余劳动力25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左右。主任助理当好了,经济收入也提高了,嵇芳开始迈入青年女企业家的行列。
一直给予大学生农村创业以各种支持的团淮安市委书记陈灼,说起这批青年来,啧啧称赞:?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准了苏北农村创业的广阔市场,扎根农村,改变了以往年轻人非得到苏南等发达地区就业创业的想法,我想苏北农村会给他们以回报的。?
实习生 周忱 本报记者 戴袁支
;创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它主要研究 企业管理 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成功人士都有一段艰难的 创业 故事 的。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希望你喜欢。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一
初中 毕业 走街串巷收酒瓶
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那一年,丁建明16岁。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
后来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丁建明说。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当起大老板
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丁建明不想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断然拒绝了。
这件事也给丁建明提了一个醒儿。长久以来,丁建明一直和废品收购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不但给的价钱低,而且还经常挑三拣四。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和酒厂联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卖给酒厂呢?1996年,他先后和市场上销售形势比较好的4家啤酒厂、白酒厂签订了旧瓶回收合同,成为这4家酒厂的酒瓶回收代理商。
每天数万酒瓶送上门
1999年,丁建明租了50多亩盐碱地,购来电脑,扩大公司规模。如今,周围县市每天有100多辆三轮车将数万个空酒瓶送到他的公司;每天公司用7辆大卡车将空酒瓶运往全国各地。事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方圆150公里以内的群众从事空酒瓶收购,仅在他公司的从业人员就有100多人。
现在,丁建明的公司总资产超过了500万元。村里上规模的收购户也有50多户,家家都有三轮运输车,全村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1万元。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二
为了解“80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状,27日笔者驱车到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到达该村已是傍晚时分,山村人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天边一轮圆月已高高挂起,山脚下泥泞小道旁养殖场,隐隐约约传来几声“哞?”。
黄研彭、陈日暖、黄祖鼎分别是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广州海员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准“80后”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放弃原本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家养牛创业,他们的决定让家人不解,但是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村民称之为“牛司令”。
2008年7月,该村一个简易牛棚动工建设,引起村民的关注。几个月后,村里3个大学生毕业生从山东领回几十头杂交小“洋”牛当起“牛倌”,一时成为当地新鲜事。时隔一年多,牛棚里三位稚气的“80后”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跟着当初的小牛犊成长起来了
说起当初创业经历,陈日暖和黄研彭皱皱眉说:“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他们说,养牛的潜力很大,但是出栏时间较长,刚开始养殖需要坚守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资金的维持是最揪心的煎熬。合资人都是刚毕业大学生,资金有限,又没有相应财产抵押,贷不到款,幸亏家长和亲戚的支持才坚持下来。
走进牛棚,陈日暖不时用手拨弄牛角。他说,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牛犊时,打心底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几天后就把我们忙得焦头烂额。小牛犊刚买回来时,由于“水土不服,饲料不惯”患上“应急综合症”。幸亏现在科技发达,把网线拉到牛棚,用 笔记本 电脑网络视频即可请专家在线会诊,及时解决难题。
黄研彭说,自己是学饲料专业的,学了一些关于 饲养 方面的知识,但是书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乡下没有图书馆和专家,只能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网购饲料、给牛会诊,在论坛与全国各地养牛人交流。说完他指着牛棚外面说:“后面一片种的是上等饲料皇竹草,种子是通过网上购买的。”现在,认识了不少当地养牛人,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养牛 经验 。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们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冀平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 教育 硕士杨明亮为这种创业精神拍手叫好。陈冀平说,大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积累经验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这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给当今大学生就业树立了榜样。
“牛司令”家的牛出栏了,近几天陆续来了“看”牛人,当晚九点多还有老板前来洽谈牛的价钱。
今天是 元宵节 ,清晨,“牛司令”给笔者发来一条短信:“这几天他会带几个老板过来买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经验的积累,他们的事业也开始步入回报期。山里另一头,他们合资的另外一个养殖场也即将“圈”牛上路。
猜你喜欢:
1. 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
2. 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3.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4. 创业人士的故事
5. 失败人士创业故事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