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是我县1991年南丰蜜桔遭受特大冻后新崛起的一大产业,现有养殖户近6000户,养殖水面3500亩,是全国最大的甲鱼种蛋集散地。为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南丰甲鱼养殖与销售,1995年成立了南丰县甲鱼开发服务中心,为甲鱼生产者直接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并在市场信息、疫病防治咨询等方面免费服务,降低了农民的养殖成本。南丰甲鱼养殖经过从无到有的迅速发展过程,集中在市山、桥背、莱溪、太和等乡镇,形成了10多个面积都超百亩的甲鱼养殖基地。年产甲鱼蛋2200万枚,商品甲鱼养殖超过60万斤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纯种中华鳖,组织技术力量开展中华鳖品种提纯科研攻关,按规格和标准出售甲鱼蛋、甲鱼苗、种甲鱼和商品甲鱼,创出了全国有名的中华鳖种源集散地的牌子。南丰甲鱼的市场开拓立足于种蛋、种苗和商品甲鱼销售的区域特点,积极为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的各类商品甲鱼养殖场供应种蛋、种苗,为南昌、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供应食用商品甲鱼。(南丰)
南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能丰富,雨量充沛,水质清晰,具有甲鱼养殖的明显区域优势。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进行了甲鱼原种亲本人工驯化养殖,成功地突破亲鳖人工驯化养殖、种蛋孵化、种苗培育等技术难关,从而引导了南丰县甲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甲鱼养殖产值已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80%。
截止目前,南丰甲鱼养殖面积突破1万亩,存塘种鳖500万公斤,成鳖100万公斤。2012年产蛋4000万枚,商品鳖产量40万公斤,鳖苗产量1000万只,甲鱼系列产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22亿元,甲鱼养殖规模和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
南丰县的甲鱼养殖主要以销售种蛋为主。1999年以前,主要销往福建、浙江、上海、广东、四川及东北三省,2000年以广东、海南、浙江为主,其它地方如福建、上海、湖南等都有销售。
甲鱼亩赚2万,红_涨破15元,虾皮也翻倍涨,唯独牛蛙连跌2周
南方的甲鱼便宜,北方的贵,南方气温高,甲鱼生长时间短,肉质疏松,土腥味较重。总体来说口感较差。
甲鱼主要分布在亚、非、美洲的大海和湖泊中。从种群的角度讲,不同地区和区域分布的种群也不同。中华甲鱼,除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外,其它省份和地区分布广泛。山瑞甲鱼,主要产地在我国的两广及海南、云贵地区。
二、甲鱼有哪些常见品种?
1、北方品系(北鳖)
这种甲鱼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形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试验,在10℃至零下5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35%。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洞庭湖品系(湖南鳖)
此甲鱼主要分布湖南、湖北和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形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呈桔**,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生长和抗病与太湖鳖差不多。
3、黄河品系(黄河鳖)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境内,其中以河南、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最佳。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与太湖鳖差不多。
近期,随着气温走跌,养鱼难度加大,而存塘量也明显走低,因此多种水产品行情走高。如金鲳鱼就是如此,如今塘口价已突破10元大关,不少鱼农感慨鱼价如愿走高;草鱼、黄颡鱼周涨0.5-1元/斤,泥鳅也涨至9元一斤,市场需求偏高,预计仍有上涨空间。
除了常规鱼,如今的特种鱼行情也明显走高,如甲鱼同比大涨7元,红_涨破15元大关,就连虾皮也已涨至20元/斤。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牛蛙却连跌2周,这是咋回事?
01、甲鱼亩赚2万
甲鱼作为一种特种鱼,因近年来养殖规模加大,其价格反而逐步走跌。但今年行情却十分可观,其产地从去年的15元一斤涨至20元左右。
在11月初时,塘口甲鱼为18-19元/斤,但如今却已涨至22元一斤,相比去年高出7元,鱼农的利润也由此大增。
而在杭州产区,小甲鱼也明显走高,678两规格的已从16元涨至18元/斤,大规格卖价更高,8两到1.6斤规格的22-23元/斤。
有养鱼户表示,甲鱼之所以猛涨,首先就是近期的餐饮行情还算不错,相比去年要好上很多。其次是每年12月份为甲鱼的消费旺季,价格也会如愿走高,不过今年却提前涨价。
如今的产区存塘量已逐步降低,市场供应偏紧,因此甲鱼走高并不意外。而对鱼农来说,期待后续继续上涨,因而也开始了惜售。
当然,甲鱼总产量偏少是上涨的最大动力,在过去3年里,甲鱼价格可谓是低迷不振,鱼农一亩地要亏上2-3万元。直到今年,养殖规模大减,甲鱼这才走高,不少鱼农表示,目前一亩地利润高达2-3万元,特别是大规格甲鱼,行情更好。
当然,养鱼人也表示,今年饲料成本上涨,甲鱼养殖压力比较大,一旦没能抓住时机,那可能就会陷入亏损。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趁着行情好及时卖出去,别惜售。
02、“红_”涨破15元
近期,_鱼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红_涨幅更大,最高价已涨至15元一斤,而黑_近期以偏稳为主。
从产区行情来看,河南2斤黑_为10-10.5元/斤,红_为13-14元/斤,品质好的更是涨破15元;天津、北京产区,因天气偏冷,市场多是温棚鱼,其品质不如露天鱼,鱼价偏稳,2斤黑_为10元/斤。
江苏产区,2-3斤黑_为9.8元/斤,3斤以上的为8.2元/斤;山东2斤规格的黑_为9.3元/斤;湖北1.8-2.8斤规格的为9.5元/斤,四川2-3斤规格的为9元/斤。广西产区,1-1.8斤规格的为7-7.3元/斤,1.8-2.8斤规格的为9元。
总的来看,红_产量比较少,因而近期价格涨幅比较大,多地涨破13元以上目前红_一天一个价,预计后期上涨空间依旧很大;而黑_行情偏稳,但相比11月初也涨了2元左右。
03、虾皮也大涨
近日,虾价可谓是接连走高,多种大虾均是如此,如白虾相比月初普涨7-8元/斤,罗氏沼虾一周涨5-6元,金刚虾相比月初涨12元/斤。
虾价走高,受天气变冷,虾出塘量减少有关,如中山白虾已不足10%,漳浦金刚虾仅剩1-2成。而近日,虾皮价格也开始大涨,涨幅多达50%,目前采购价为20元/斤。
所谓的虾皮,也就是毛虾晒干后的产物,往年采购价10-15元/斤,今年直接涨至20元/斤。至于为何,首先就是鲜虾价格明显走高,而5斤鲜虾才能晒出一斤虾皮;其次是今年产量相比往年少了不少,再加上人工成本比较高,因而虾皮价格偏高。
有业内表示,往年市场一天可采购2-3万斤,但今年只能收购1万斤左右,因而其价格可观。而虾皮食用口感独特鲜美,且营养成分高,可用于食品用料,备受市场的欢迎,预计接下来仍有走高的空间。
04、牛蛙“2连跌”
今年的牛蛙行情可谓是“命途多舛”,早在6月份时塘口高达20元/斤,一亩牛蛙可赚上30万元。然而,随后牛蛙行情就开始了“跳水式”走跌,从20元跌至10元以下,9月份时更是跌至4-5元/斤,跌破养殖成本价,一亩要亏上3-5万元。
但10月开始,蛙价又迎来了走高,很快就涨至8元/斤左右。只是11月份开始,牛蛙又接连跌了2周。
目前广州产区,2-5两、3-6两塘口为7.4元一斤,5-9两、4-8两规格的为当7.6元/斤。而福州、长沙牛蛙均价也已跌至7.6元/斤,成都4-5两规格的为7.4-7.5元/斤。
牛蛙走跌,说到底是消费需求不利,使得蛙价不尽人意,因而其价格有所走跌。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