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全国草鱼养殖暴发了一种流行性鱼病,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被众多水产媒体宣传为“鱼瘟”。
往后几年,各个养殖品种都相继暴发“鱼瘟”,尤其是2021年春季,黄颡鱼暴死更是令很多从业者叫苦不迭。
于是便有了“桃花开,鱼瘟来”的谚语。
那么令人头疼的“鱼瘟”,你知道多少呢?
瘟,出自于滇·张南庄的《何典》,是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用“瘟”来形容这种暴发性鱼病很贴切。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鱼瘟暴发的鱼塘往往都是一些冬季不管理或者管理不恰当的鱼塘,所以对于鱼瘟也有了更为贴切的称呼:鱼类“越冬综合征”。
主要症状
患病鱼眼球突出、充血;体表脱鳞、赤皮、肌肉组织溃烂坏死,鲫鱼、鲤鱼还可见竖鳞症状(如下图)。
病因分析
冬季鱼塘水温降低,鱼类摄食量减少甚至闭口,进入越冬状态,鱼类的营养来源少,随着时间推移,鱼类的体质会不断下降;同时冬季很多养殖户朋友也没有注重水质、底质的管理,水体稳定性很低;开春水温回升,寄生虫(小瓜虫、斜管虫、指环虫等)、细菌、病毒等开始滋生,水质问题频发;体质差的鱼类被寄生虫、细菌等入侵,造成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出现“越冬综合征”的,建议采取如下方案:
外用
1.底康1号+底康3号,一组用3亩水体;
2.优碘+硫醚沙星,一组用2亩水体,或者特碘1瓶+硫醚沙星2瓶,一组5亩/瓶,连用两次。
注意用药时间,在晴天的上午8点左右用药效果更佳,用后开增氧机1~2小时;
3.间隔一天,再用1次绿源净,一包用3亩水体。
同时内服:三黄散+鱼血宁+美康2号+美康6号,一组拌一包料,连续7天。
平时预防管理思路
改底坚持搞:使用底康1号改底,一包3亩,一月3次;
肥水要做好:肥爽2号大包装1桶+肥爽6号1袋+EM神露5L的3桶,用30亩水体,15天1次;
内服不能少:家鱼选择投喂草鱼毓康泰清明白露季,特种鱼坚持内服水黄金+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
鲈鱼坚持内服(图1)与不做内服(图2),检查情况对比:
图1
图2
开春投料要合理。
不要盲目加料,每日一餐毓康泰,鱼儿健康长得快。
鱼病防治要重视。
“越冬综合征”目前处理起来很棘手,很多方案的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做好越冬鱼管理才是规避“鱼瘟”出现的唯一出路。
南方有什么水果荔枝产在哪里
一、保护对象和采捕原则
下列重要或名贵的水生动物、植物应重点加以保护:
1、鱼类:带鱼、大黄鱼、青鱼、蓝圆鱼、沙丁鱼、青鳞、二长棘鲷、蛇鲻、金钱鱼、鲱鲤、海鳗、马鲛、鳓鱼、红笛鲷、黄鲷、石斑鱼、鲳鱼海鲶、大眼鲷;
2、虾蟹类:对虾、鹰爪虾、毛虾、青蟹;
3、贝类:牡蛎、贻贝、珍珠贝、白蝶贝、日月贝、鲍鱼、蚶、文蛤、缢蛏;
4、海藻类:江篱、马尾藻;
5、其它:鱿鱼、章鱼、墨鱼、海参、海龟、儒艮。
儒艮(俗称海牛)为稀有珍贵动物,捕捞时需经区水产局批准。
着重保护对象的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其最低可捕标准为:
<font size=+1>
带 鱼 肛长25厘米
大黄鱼 体长25厘米
青鱼体长15厘米
对 虾 体长11厘米
蓝圆鱼 叉长12厘米
沙丁鱼 叉长12厘米
青鳞鱼 叉长7 厘米
二长棘鱼叉长8 厘米
蛇 鲻 叉长15厘米
金线鱼 叉长12厘米
鲱 鱼 叉长9 厘米
鲳 鱼 叉长12厘米
马 鲛 叉长25厘米
鳓 鱼 叉长22厘米
海 参 体长25厘米
鲍 鱼 壳长7 厘米
珍珠贝 壳长7 厘米
日月贝 壳长6 厘米
海 龟 体重100市斤以上
</font>
人工养殖品种,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但不受此规定限制。
渔船作业在渔获网产中,凡小于可捕标准的上述幼体占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以及其它作业遇密集幼体时,应立即停止捕捞,转移渔场。二、禁渔区和禁渔期
1、北部湾围洲岛北端即北纬21度05分线以北海域,连接围洲岛南至海康县流沙港以西20米水深以内的海域,为二长棘鲷幼鲆和幼虾保护区。禁渔期:北半部(围洲岛北端起)为十二月十五日至翌年五月二十日,南半部为一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日。在此期间,禁止底拖网渔船和拖虾渔船进入生产。
2、北纬21度05分线以北即围汶岛北端起虾场。拖网捕虾作业期为:八月十日起到十二月十五日止。机动船在此水域拖网捕虾,八十匹马力以下者需自治区水产局审查批准并发给许可证, 八十匹马力以上者需经自治区水产局发给临时特别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得进入生产。
小竹排、小船、拖捕小型成熟红虾只准从三月十五日到五月十五日止,在363之1、2、3三个小区进行,需持有自治区水产局发给的临时捕虾许可证,方可进入生产。
3、浅海滩涂水生动、植物,包括珍珠、海参、文蛤、蚶、牡蛎、江篱等品种,其保护区和禁捕期,由县、市根据具体情况划定。
4、科研工作需要,以及各类船只在禁渔区(期)内试网、试拖、海水养殖生产采苗等,需经县、市水产主管部门审批,并发给临时证明,在指定海区和时间进行。三、渔具和渔法
1、捕捞网具的网眼规定:
(1)机轮拖网、围网和机帆船拖网的最小网眼尺寸,按国家水产总局规定执行。
(2)风帆拖网作业,载重十五吨以上渔船,拖网囊网网目四厘米以上;十五吨以下渔船,拖网囊网网目三厘米以上。
(3)灯光围网,取鱼部网目二厘米以上。
2、对现有危害资源的渔具渔法,如塞网、网门、缯网、粪箕网、拉密网、鱼箔、手推网等,由县市根据危害资源的程度和作业调整情况,予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在没有完全淘汰之前,要适当限制其作业场所和时间。捕捞小型成熟鱼虾的工具,如装捞毛虾时,只准在指定的海域和时间内进行。
3、严禁炸鱼、毒鱼(包括虾、蟹)、滥用电力捕鱼和敲舟古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以及偷鱼、抢鱼等不法行为。
4、禁止制造、出售和使用不合规定的渔具。四、水域环境的保护
禁止抽渔业水域排放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污物。各工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放射防护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由于污染水域造成渔业损失的,应由污染单位负责赔偿。
荔枝 原料介绍 litchi chinensis、lychee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外壳,取假种皮(荔枝肉)鲜用或干燥后备用。 果实心脏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假果皮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有益人体的水果。 编辑本段主要产地 广东省茂名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430多万亩,其中荔枝面积176.57万亩,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产国印度的荔枝面积(84.3万亩)的两倍多,约等于中国以外世界各国荔枝面积的总和,荔枝年总产量占全国25%,占全球20%。 茂名种植荔枝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茂名荔枝已成为朝廷贡品,高州根子镇柏桥村有一个老荔枝园叫贡园,唐朝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就出自该园。除了贡园外,茂名地区还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庄自古以来就以“荔枝”命名,如化州合江的荔枝垌村,化州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化州林尘的荔枝埒村,信宜镇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长坡的荔枝坡村,电白林头的荔枝山村等。 雷岭镇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种植荔枝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年平均气温21.8。c,冬季绝对低温在5。c左右,平均霜日少于5天,年均日照2000—2200小时,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雨量充沛,水质优良,没有污染厂矿,无水质和土壤污染;土壤属花岗发育砂壤土,含多种矿物质,有机质3%以上。所产荔枝果实色泽鲜红。糖分含量高,肉脆香味浓,品质极佳,是汕头市内最有名荔枝产区,深受上海、北京、天津等各地客商的青眯,香港、澳门等海外侨胞也推崇备至。 雷岭镇在发展荔枝产业中,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科学管理,加大对荔枝生产技术、资金、科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1998年成立雷岭镇荔枝技术协会,设立潮南区荔园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协会聘请省荔枝技术协会,设立潮南区荔园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协会聘请省荔枝研究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倪耀源教授为技术顾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荔枝ny5104—2002标准要求,制订了《荔枝栽培技术标准》。2003年经广东省农业厅评价核准,雷岭镇2.3万亩荔枝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国家农业行业标准,颁发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营养分析 1.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 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4. 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荔枝的品种及其特点 桂味:果实为球形,中等大小,浅红色,壳薄脆,表皮的龟裂片峰尖锐刺手,有桂花香。 糯米糍:果实为扁心形,个头大,鲜红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边显著隆起,肉厚核小。 妃子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克,果肉细嫩多汁。 黑叶:果实呈卵圆形或歪心形,中等大小,色暗红,壳薄,表面的龟裂片平钝,而且大小均匀,排列规则,裂纹和缝合线明显,果核较大。 白蜡:果实为心形,中等大小,果皮淡红带黄腊色,厚且脆,龟裂片平滑,果肉质软滑,味甜,多汁。 荔枝的详细品种及其特点 全世界的荔枝品种约有200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同物异名的品种。 此外,在有用实生繁殖的荔枝产区,存在丰富的种质资源。 经过初步整理,我国荔枝品种品系有140个以上。其中广东有70多 个品种品系,商品性生产的品种近27个,包括糯米檄、桂味、怀枝、三 月红、白糖婴、白腊、犀角子、妃子笑、黑叶、状元红、蛀核荔、青皮 甜、增城挂绿、雪怀子、鉴江红糯和挂红等品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商品品种除怀枝、香荔、大造、鸟叶外尚有糯米 橄、尚书怀、糖驳、鸡咀荔、江口荔、尖叶荔枝、章逻荔和四两果等品 种。 福建省除早红、鸟叶外,尚有兰竹、及弟、… 选购荔枝的小诀窍 新鲜荔枝应该色泽鲜艳,个大均匀,皮薄肉厚,质嫩多汁,味甜,富有香气。 挑选时可以先在手里轻捏,好荔枝的手感应该发紧而且有弹性。 从外表看,新鲜荔枝的颜色一般不会很鲜艳。如果荔枝头部比较尖,而且表皮上的“钉”密集程度比较高,说明荔枝还不够成熟,反之就是一颗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壳的龟裂片平坦、缝合线明显,味道一定会很甘甜。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 2.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状,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单宁、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内热,患有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驾车者慎食荔枝 大量进食荔枝又很少吃饭的话,极容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症,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规则、心律不齐等,这些症状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后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也称“荔枝病”。开车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研究发现,司机在开车前或开车时食用荔枝过多,不但不能及时补充糖分,反而还会增加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 专家解释,荔枝若食之过量,轻者恶心、四肢力乏;严重者甚至昏迷,抽搐。因为荔枝含丰富果糖,食后使人体血中果糖含量显著升高,以致血中葡萄糖相对降低。而低血糖症的主要症状有看东西不清楚、心慌、手抖、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司机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吃荔枝后,如果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要赶紧口服糖水或糖块,一般多能很快恢复。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食疗作用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其他相关 “荔枝”两字出自西汉,而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上林赋》已有记载。因其风味绝佳,深受喜爱,唐代或更早即已列为贡品。杜牧名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古传诵。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同样风靡至今。 10世纪前后荔枝传入印度。17世纪传入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和缅甸等许多国家,被誉为“果中之王”,近年引种至南美等地。 一骑红尘妃子笑,天宝荔枝何处来 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大大有名,驿传千里,真正弄了个“人仰马翻”。可是,贵妃爱吃的荔枝如果真的产自岭南,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到达长安断断无法保鲜。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解决了这段公案,他画出了一条“天宝荔枝道”———千载之后,此道犹存。 七月仲夏,又到荔枝上市时。因现代交通的便利,北京街头水果摊上,上好的荔枝也不过几元一斤,暗红色的外壳,晶莹剔透的白色果肉,清香扑鼻,甘甜适口,我总要吃到嗓子冒火才能停下来。 小时生活在东北,没见过鲜荔枝,只在课本中读过作家杨朔的《荔枝蜜》,知道那是一种好吃的南方水果。再大些读历史,又知道唐明皇为杨贵妃吃上鲜荔枝,不惜动用战时驿道的快马传递,以致差官累死,驿马倒毙。此事经晚唐杜牧一首《过华清宫绝句》的渲染,更留下了杨妃红颜祸水的骂名。那首诗是这样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有一品种即名“妃子笑”,可见其影响之深。但是,当年诗人并没有说荔枝自何处运来,史书也没有确指荔枝的产地。所以,杨贵妃爱吃的荔枝产自何处,竟然成为一段历史公案。 今年奥运会马术比赛选址香港,受友人之托为当地出版社编《马的中国历史》一书,翻阅史料和研究信息时,方知唐皇杨妃驿传荔枝一案,经台湾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考据,早已有了新解。那便是先生六巨卷学术代表作《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中的《天宝荔枝道》一文。 ■岭南荔枝抵达长安,断不能仍保持新鲜 历史上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见于《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里虽然未说驿传所送荔枝产自何地,但汉代史书早有记载:东汉元兴元年,“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后汉书·和帝》)。还有唐代中书宰相张九龄,写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赋序》称颂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实乃熟,状甚琼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杨妃又如此贵宠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诏岭南特供,令驿马飞驰传递京师,遂成定论。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也取了荔枝出自岭南一说:“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五载》)。 但若细查此事,却发现其中实有纰漏,就是运输中的荔枝如何保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白氏《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夏熟……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当时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说有荔枝生长在当地巴峡间,想必事非虚构;又说此果盛夏成熟,极难保存,三日之内竟可致色、香、味俱变。而荔枝本名,据说也是取谐音“离枝”,喻意不能离其本枝。严先生据此认为,如果杨妃嗜食的荔枝产自岭南(约指今广东、广西),则距长安有四五千里之遥,唐代驿传固然发达,但“诏书日行五百里”,已经接近马匹速度的极限(这里并非指一匹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驿马轮换奔跑之总程),即使因为杨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绝超不过六七百里。所以“岭南荔枝抵达长安,断不能仍保持新鲜”。 ■蜀地荔枝驿马传送,三日内可达长安 检诸史料,发现其实古来为朝廷进贡荔枝的产地,向有岭南和涪州(位今重庆之东北)两说。有意思的是,汉唐时人多指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人则多说自涪州。严先生推测,这也许是杨妃恃宠日久,惹得当时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说远地,以恶其名。 北宋的苏东坡有《荔枝叹》云:“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谱》直言“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先生分析说,从史料的原始性而言,当然应从唐人所说,而且汉代也有岭南贡献的记载。但从荔枝保鲜的角度看,这又绝不可能。反之如果从近邻长安的蜀地涪州飞驿到京,则比较合理可行。特别是因为杨贵妃幼年生活于蜀地,《国史补》称其“生于蜀,好食荔枝”。则她幼时就喜爱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产。考证蜀地物产,原来涪州荔枝早因杨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园》小序说:“涪陵荔子(枝),天宝所贡,去州数里所有此园。”范氏《吴船录》卷下“涪州”条又详细解说道:“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舆地纪胜》之“涪州古迹目”则记:“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 宋人还进一步考证出,涪州荔枝的确切产地,应该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乐温县。从此地北上唐京,经严先生逐段考证,距离约二千里左右,仅是岭南至长安路途的一半。当地方志记载,“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即从涪陵到达县,驿马取西乡县,入子午谷至长安,三日之内就能到达,荔枝完全能够保鲜。所以这是一条最为可能而合理的运送荔枝路线。至此,给杨妃进贡的新鲜荔枝产在四川,终于大白于天下。 ■天宝荔枝道今仍在 严耕望先生还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长安驿传的具体路线,大体是由产地涪州乐温,沿溶溪水(今龙溪河)河谷北上,经垫江县、梁山县(今梁平)至新宁县(今又名开江)、东乡县,再北过宣汉,又北上越巴山山脉到西乡县,入子午谷,过子午关,从长安正南进抵京师。他并且将这条路线命名为“天宝荔枝道”。 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千年后的20世纪中叶,《民国地图集》、《四川人文图》显示,由蜀江北岸之长寿县,有汽车道东北经垫江、梁山、开江(即新宁)、宣汉,北越巴山至子午镇;而21世纪之初的川南地图上,也赫然标有自长寿、垫江至梁平,又北至开江及达县的一条赭**高等级公路。这条路正是循唐温乐经梁山之天宝荔枝道驿传的路线。今天的人们乘坐汽车沿着这条道路行进时,哪里会想到正是走在当年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