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古老而年轻的中国,科技终于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开始实施。1991年,包括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崛起。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长春高新区成就裴然,尤其是“十五”期间,长春高新区实现了经济建设的腾飞和跨越,在长春市西南部建起了一座绿色科技新城:长春市1/2的财政收入从这里产生,长春市多数国家级产业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园在这里分布,长春市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从这里诞生,长春市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来源于这里,综合发展实力稳居各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在科技部《2003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报告》中,长春高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加权排名在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均列第4位……
人才金字塔托起未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苗若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1999年上任伊始,就提出要实施人才兴区战略,要经营人才,对人才层次进行细分,搭建人才金字塔,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孔维来了、长春吉大天元化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柏旭来了、吉林天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波来了……一批批海外学人来到长春高新区创业。现在,长春高新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吸引美、日、德、法、英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22名归国留学人员,其中博士生116人,领办创办了152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长春高新区海外学人创业园已经成为“海归派”创业的沃土。
海外学人创业园的成长只是长春高新区成功实施“金字塔”型人才战略的一个缩影。如今,长春高新区已成为集聚各类人才的人才谷,成为长春乃至东北的智力密集区。区内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8所全日制高等院校,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长春应化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所等39个国家、省直属科研机构。现有各类科技、专业人才近5万人,占区内从业人员总数的近一半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2.8万人,占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近2/3。参与创业的高级人才6000多人。这里已经成为培养知识型、专家型企业家的摇篮。
知识产权制度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2002年7月,长春高新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3家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这一消息极大地振奋了北国春城,鼓舞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春第一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友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诚信市场不是一个企业能做到的。越是走在行业前面的企业,就越懂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
向内涵要空间,向知识要效益,是长春高新区实施 “二次创业”的初衷和主题。
1999年,长春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口号 ,在接下来的“十五”期间,着重实施并完善了知识产权战略,努力探索产学研联动的多种形式,初步搭建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所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长春高新区的悉心引导和鼓励下,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院所竞相办企业和企业积极与院所合作的双向互动、双向延伸的喜人局面。全区有400多户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所等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在高新区实现了转化和产业化。区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00多户。吉大与长春高新区合办的吉大科技园,已有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70多户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近百项。
吉林天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资本与知识资本相结合而诞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4个国家级实验室,一年之内申请了9项国内专利和一项国际专利。鸿达集团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贝210指纹执手锁”在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评选中,一路过关斩将,战胜美国、欧洲、日本等著名企业的产品脱颖而出,被具有消费类电子产品界“奥斯卡”之称的评奖机构“CEA"授予了"最佳创新大奖”。百克药业公司研发出的混合型艾滋病疫苗已于2004年取得国家临床批文,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艾滋病疫苗……
现在,长春高新区已累计申报专利4000余项,获得授权2000多项。累计开发实施高新技术项目1400多项,其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89项,列入国家863计划63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长春高新区设立的国内唯一的医药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及最大的医药专利信息库已经开通并投入使用。金鹰实业、中科英华等超过百家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已经形成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产业化规模。自主创新产品产值占该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经达到60%。
专业园区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5年12月3日,吉林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光电领域合资项目――PLED平面显示技术和产品项目签约。吉林省省长王珉高兴地说,“通过长春高新区建立的这个平台,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长春汇集。”
为了迅速做大科技产业,长春高新区首先制定了科学产业布局。他们根据长春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生物医药、光电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作为高新区的五大主导产业,并实施了园区带动和大项目支撑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推动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2005年,长春高新区五个主导产业实现总收入720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先进制造产业拉长了长春市的汽车产业链条、医药和光电产业均已成为长春市的主导产业,新材料产业成为长春市的优势产业。长春高新区的产业实践率先在吉林省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
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强化孵化功能,成为长春高新区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追求和信念。
长春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杜树柏说:大专院校的老师、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很多人从未办过企业,不知道企业怎么办。他们带着项目寻找资金,寻找合作伙伴,会遇到各方面的事,我们就帮助他们申报项目。从企业做可研开始,包括做可研的费用、项目论证会的费用、专家咨询费评审费等相关费用都是我们负责。从孵化企业注册到申请创新基金再到提供办公场所,都是我们提供零费用服务。
长春金赛药业是较早到长春高新区落户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金磊博士于1994年底回国创业,他在比较了北京和南方的多个城市之后,选择了长春高新区进行创业。1995年,他创建了专门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的长春金赛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997年,长春高新区为支持金磊创业,投入资金7000万元,金磊以技术作价2000万元入股,共同组建了长春金赛药业。
“十五”期间,如金赛药业公司、迈达科技集团、吉大正元公司、吉林天药集团等一批初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长春高新区的热心扶持下快速成长起来,并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今天,这些企业已成为长春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的脊梁和希望所在。
环境品牌创造梦中家园
为了构造环境优势,长春高新区制定了“发挥科技优势,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发展环境,建设绿色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十五”以来投入5500万元,集中建设供热锅炉房;投资6500万元用于美化、绿化环境,使高新区绿化率达到41%,在永春河两岸修建了20多米宽的绿化带,形成了流绿空间。仅2003年一年,长春高新区环保投资额就达到2.75亿元。2002年,长春高新区在东北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认证。长春高新区选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初步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了打造一流的软环境,长春高新区在全省首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全力推进政务公开、首办负责制、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和软环境建设“直通车”品牌工程,开通企业投诉热线,加强干部与驻区企业联系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高新区新的政务大厅对外审批服务窗口达到46个。中介机构发展到12个类别、近百家,成立了总商会,为管委会联系企业,为驻区企业间交流、互助搭建了新的平台。相继建立起10个公共技术平台,较好地满足了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为营造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长春高新区注重对创新企业、创新人物、创业精神进行表彰和奖励。在高新区内的大专院所和科技企业里,科研气氛、学习气氛、创业气氛浓厚,一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崇尚知识、崇尚竞争的精神悄然形成。
一位跨国集团公司的老总在长春市实地考察一圈后,给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苗若愚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他说:你们长春高新区是一个充满文化气质的集团,由此,我断定高新区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不久,他就与美国合作伙伴一道来长春高新区投资落户。
厚积薄发,抒写“十一五”精彩
按照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蓝图,长春高新区“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提高运行质量,增加投资总量,扩大空间容量,着力提升主导产业竞争能力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努力把长春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科技园区。
为此,在未来的五年内,长春高新区将着重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群体。到2010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要发展到1000户以上;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20户;亿元以上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要达到60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100个,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以上,从事R&D活动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达到30%。着力搭建公共研发、知识产权和中介服务三个服务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重点建设软件开发、光电显示、生物疫苗、现代中药、功能材料、媒体传送等10个公共研发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得各种创新资源提供便利条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0年,区内年申请专利数量年均增长40%,占我市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纽带,引进和建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要达到100个以上。重点壮大企业孵化、人才创业和国际科技合作三大基地。到2010年,全区孵化器总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为区内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户。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入园创业的博士要达到500人,创办企业300户以上。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将对产业资源重新整合,突出发展“两大支柱、三大主导、五大重点产业”,实现产业分工特色化、产业定位差异化、产业层次高端化、产业布局园区化。为此,长春高新区将把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媒体传送四大产业集群作为培育和发展的战略重点。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