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可能,为什么:
1.杨元庆自从收购了摩托罗拉以后立场就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与其说联想公司收购了摩托罗拉不如说摩托罗拉收购了联想公司。
2.杨元庆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了被美国政府控制的傀儡董事长,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美国利益着想。
3.当前杨元庆只是为了中国市场说自己是中国人、联想公司是中国公司,但是他心里早已经把中国当成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4.高通投票杨元庆嘴上说的好像是什么技术不分国界但其心里就是仇视中国。
5.以后不管是任何国际投票杨元庆都会义无反顾的投给美国,绝不会投中国,它的那些解释全部都是为了中国市场不得不痛哭流涕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其实就算你给杨元庆十万次投票机会它都是投美国,所以不要对杨元庆报任何幻想。他和方舟子一样已经彻底沦为了叛徒、汉奸、卖国贼了,根本不可能回头。
联想早期打着国产名号,创造了民族品牌,利用政府采购,打下一片江山,但后来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渐渐走向了美帝怀抱,由于自己没核心技术又不思进取,只能走上汉奸之路,缺少民族自强之心,抱美帝大腿,甘做美国小弟,杨元庆一脸奸像,离开联想恐怕只能找个地方躲起来,偷度余生,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只能这样了,美国主子也不会欢迎他的。
首先,怎么能接纳一个投敌买国的汉奸呢?从国人感情上说,他这一关都过不了。在华为和外国品牌争夺话语权最关键的时候,他投奔了美帝,出卖了本民族的利益。在大事大非上他就糊涂。
其次,联想在杨元庆手里,一天比一天差,一年不如一年,反而杨元庆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最后联想落个还不如三流企业的产品公司。
最后,谁请他,谁家就会倒霉。
1、杨元庆不会离开联想。2、杨元庆不会被小米格力华为所接纳。
原因如下
联想2018年营收达到了971亿。纯利润24.2亿,虽然和小米的营收1749亿;格力营收2000.24亿;华为营收7311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人家一来在联想也是功勋赫赫。比方笔记本出货量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实现的。而来从2001年来担任联想总裁兼CEO。一把手也当了快19年了。既是江湖前辈,也是一方诸侯。可以说在事业的层级上,已经到了顶峰。1964年出生的他,今年也有55岁了。还能再干几年?杨元庆离开联想的唯一理由,就是退休。而不可能是跳槽。所以杨元庆不可能离开联想去其他公司打工,当老大也不会去。
小米老大有雷军。比杨小5岁。小米8大金刚,原本也是顶级公司的顶级高管。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不需要杨的加入。格力就更不用说了。当董大姐的手下?想想就得哆嗦一下。至于华为,人家说不定笔记本的业务可以在未来超越联想。要一个55岁的前浪做什么呢。当违命侯?所以就像毛主席可以去联合政府当议员,蒋介石不可能来大陆当政协主席一样。小米、格力和华为,没有地方来安置杨元庆,也不需要。诸葛亮都不去曹操那里。何况杨呢。
我们知道,贸工技的战略路线,杨不是制定者,而是忠实的执行人。并且柳为了联想的发展。在隐居不幕后之后,并没有完全撒手。09年第一次出山,2年后再退。18年第二次出山。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掉联系的危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2次遇到问题,需要请如来佛祖,可见这个一把手,当的也不是滋味。再加上11年以后,杨元庆接替柳,成为联想第一大自然人股东。于公于私,杨都不会离开联想了。不用离开,也没有办法离开。
综上所述,虽然联想在走下坡路,好歹也是营销快过千亿的企业了,又深受柳的重视。自己还是联想的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所以柳不会离开联想,离开了,也无处可去。
这是个伪命题,杨元庆现在每年在联想的年薪一个亿,并且还有联想的股票为什么要去小米格力华为,而且联想今天的路线也不是杨元庆一个人造成的,每个企业背后都有董事会,总裁只是具体负责实施落实指令。联想现在承受着民众的期望值比较高,因为联想和华为几乎同时起步,起步的时候联想明显更加占据优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联想的柳传志收获着比任正非更高的尊敬,毕竟在那个时代能打造出联想这种企业也算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如果今天的华为公司比联想公司还差劲,估计民众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怨气,毕竟一个公司走向什么趋势跟民意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公司属于商业化运营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民意更加趋向于理想化,如果什么什么公司都跟华为比有点勉为其难了,华为这种公司在国内范围仅此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见,而且公司在这两年前异常的低调,只不过这几年树大招风,美国的封锁力度加强华为从公关角度考虑,必须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加上华为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一个大的方向规划,必须在很多地方涉及到广告投入,还真需要把名声打出去,于是这两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华为的新闻。
华为的副总最近发表了一个观点,最近买华为出现了很多爱国情怀的字眼,华为公司公司内部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华为立足之本还是产品和技术,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华为产品要对得起民众给予的爱国产品,华为内部倒是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联想定位主要在市场销售上发力,而且这些年来收购IBM的thinkpad,摩托罗拉等企业本质上还是为了拓展市场,而且现在电脑领域的确做上全球第一,战略目标的确也实现了,有这种大方向才会有这种结果。其实联想手机起步也非常早,本来非常有机会占据第一梯队,记得当初推出的乐风手机在媒体上还是引起了轰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现在联想手机只能归属在其他领域了。
当初还真买过一个联想的手机,在那个山寨手机横行的时代,联想手机明显定位不是很清晰,出的手机种类非常多,但重点不突出,直至今天联想手机每款产品都没有非常深刻的烙印。这也是联想这些年来的一些写照,杨元庆的确在联想发挥了其市场销售能力,但在核心技术研发这块明显弱了许多,这种是整个联想大策略的决定,也不是个人能决定的。就拿华为的芯片技术的突破来讲,是因为华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投入,从04年海思到现在华为在芯片上投入了至少1000个亿,这些也不是一般的公司成承受的起,理想的翅膀需要现实的骨肉来支撑的,盲目去做只会让公司死的更快。
杨元庆真要从联想离去,估计也是自己开设公司,也不会去这些大公司,毕竟这些年积累的财富足够去支撑自己要做的事情,要么投身去做投资,要么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像金山的前董事长中国软件传奇已经全身退休,有空的还学习直升机的驾驶技术。有些东西木已成舟改变还是有困难的,只能讲境界不一样,做出事情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希望能帮到你。
1、杨元庆是否离开联想?并不取决于股票、待遇和现在职位、个人兴趣,而是取决于董事会安排,如果董事会要求高管或老人退休换新人,如果杨元庆还想继续干事业,就可能被挖角。
2、一个高管离开与否?更多的是取决于和公司的文化冲突,取决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复杂关系,如果很和谐,那离开概率很小。
3、业绩下滑导致总经理离任。如果业绩持续下滑,也可能导致总经理被迫离任。
4、暧昧与联想柳传志、滴滴柳青的关系,如果和联想、滴滴、柳传志、柳青、泰山会有点关联的企业(含投资过的企业),也是不敢随意挖人的,即使杨元庆想去这些企业,相信也会知会柳传志后再确定,否则,企业资源将受到柳传志打压无疑。中国大企业和联想、柳传志有关联关系太多,泰山会也影响到很多中国大企业。
5、杨元庆这种人,如果离开联想,可能考虑的不是做打工皇帝,而是创业体验,自主创业可能性更大。就是学雷军,进行二次创业。
如果是我,我是不会接纳的。第一、从业务格局讲,杨目光短浅,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会,比如n+net,以联想pc为主的联想业务线越做越烂。第二、杨的技术格局几乎没有,联想实际上就是一个庞大的组装集团,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毫无建树,而且对新技术后知后觉。第三、杨的在管理上也没什么建树,多年来联想起起伏伏,除了业务格局和技术格局外,更重要的是管理的懒惰。四、杨没有民族大义,更缺乏危机处理情商,以至于经常言辞不当,给联想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业务,技术,管理,情商都有问题的人,柳传志喜欢,别人未必喜欢。
小米有那么一丝的可能,华为则绝无可能。
如果杨元庆离开联想,无非是三种情况导致的:
一是被联想辞退、众叛亲离;
二是联想风雨飘摇、提早下船;
三是功成身退、再战江湖。
以联想现在的处境,功成身退只能是幻想,前两种可能性更大。
作为普通的求职者,无论是被辞退还是提早下船,都不会被下家看好,除非是能力特别突出,完美兼容新东家的运作体系。
对于杨元庆也是一样,假设我们现在是小米或华为等企业的面试官,拿到杨元庆的简历,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1、思维僵化。通过诸多对杨元庆的采访发现,杨董事长的很多思维还停留在传统PC时代,以为靠组装还能赢得世界。
2、战略洞察力一般。举例来说,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初期,中华酷联为四大天王,当时都是走运营商渠道,但华为提早发现运营商定制机没有未来,虽然可以大量铺货,但要满足运营商低价、低质的要求,长此以往,品牌就成为低端代名词。于是华为果断放弃定制机,而联想当时反而因为一下子成为定制机老大而沾沾自喜,更压制自有渠道、自己产品的发展。
3、企业运营模式的不兼容。联想采用的是“贸工技”的运营模式,杨元庆在联想二十多年,对这种运营模式了如指掌,甚至已经形成行动的惯性。而华为则是“技工贸”,天然的不兼容,就像当初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在这方面,小米的模式倒是与联想有几分相像。
4、管理风格的不兼容。华为和小米都讲究扁平化,让一线听到炮火的人决策。而联想则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制。杨元庆习惯了一言九鼎,从上而下传达命令,想必在这种扁平化组织中会如坐针毡吧。
5、互联网思维的不足。联想电脑作为上网的工具,居然没有什么互联网的属性,一直兢兢业业做组装,软件等应用型产品开发不足,也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如互联网生态的构建等。
6、不了解用户和市场。5G事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联想那一票的真相不重要。就像是男女朋友吵架,联想总是强调我没错,而我们更看重的是态度还有联想过往的表现。如果说男人是情商低,那联想则完全不了解消费者,或者说杨元庆们从始至终就没有好好了解过。
7、令人捉急的演讲能力。还记得被问到联想是中国股市还是美国公司时,杨元庆的表现吗?支支吾吾了7秒钟,也没表达清楚什么意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8、价值观和文化不匹配。联想被誉为美帝良心,这个价值观确实和国民品牌华为、小米不匹配。
这么一分析,杨元庆这能力早就应该被联想开掉才对啊,我也迷惑杨元庆的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也许是我们作为面试官还不够格吧,需柳传志级别的才行!也可能我们都太过片面了,对杨元庆存在诸多误解,毕竟我们获得的信息都是二手信息,也都是只言片语。
最后还有,杨元庆要跳槽的话,要多少工资呢?他现在可是年薪1亿多+股票啊。所以,无法满足杨元庆的薪资要求也是一个理由,何况面试官心里也不平衡啊!
那肯定会。杨元庆将联想推上了世界最巅峰,最近他还说现在是联想最辉煌的时代,也是联想最好的日子,如果没有杨元庆同志的努力,联想那有今天这么辉煌!足见杨元庆同志的领导艺术多么高超,才能多么杰出,情绪多么饱满,成就多么巨大啊!
杨元庆同志是百年难遇的一个人才,也是柳传志的最得意弟子和接班人,杨元庆在短短十年期间就将联想打造成"一司三地"的神异境地,并将总部直插入美国心脏,是最接近顶尖 科技 中国第一人,也是对美国言听计从的好伙伴和好邻居。
"千兵易得,一帅难求",像杨元庆同志这样的帅才是稀缺资源,是各大企业竞相追逐的重要人才,如杨元庆同志肯屈就到小米.格力.华为其中一间公司,那肯定给这间公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会又多一间国际大公司,并可充分体现杨元庆同志的真正价值和重要的作用。杨元庆同志将会还你一个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巨大丰厚的回报!最后用阿米亥一句话作结束语: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的生活不断填充着各种名字,像废弃的墓园,或一堂荒唐的 历史 课。
肯定要,去给这2家公司的几位高管擦皮鞋会擦的很干净,因为他坚定不移的支持一个糟老头子的错误思想和路线,自己巳经迷失在里面了,就像吃了神经阻断药一样,只会一味的服从而没有自己的头脑和思想,这2家公司的高管命令他擦皮鞋,他会毫不犹豫的勤勤恳恳的把擦皮鞋这项工作做好。那个糟老头子打响的荣誉保卫战也销声匿迹了,可杨元庆还在打擦边球,也真够激情的,试问一下,你联想有何荣誉?是为国争光的荣誉还是引领核心 科技 的荣誉?这些你都没有,那来的荣誉保卫战?
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因为名字被很多人吐槽,甚至还因此登上了热搜。名字起成什么样到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实力。小鹏 汽车 可以说是何小鹏的一个梦,这些年为了追逐梦想,何小鹏付出了很多努力。比起那些荣誉光环,他身上的那些传奇故事更值得我们了解。
何小鹏出身比较普通,父母都是打工人,家庭条件也不富裕,所以吃过很多苦,不过他从小就非常努力,成绩也是相当不错。初中的时候,何小鹏在班里排名就很靠前,后来顺利考入了国内的百强中学。进入到高中之后,他依旧是班里的尖子生,后来顺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迈入一流高校之后,何小鹏的前程也注定了是一片光明。
虽然考了不错的大学,但是何小鹏依旧没有懈怠,大学期间学习照样很努力。因为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再加上他比较懂事,所以经常出去找兼职赚钱。那段时间他基本上什么工作都干,只要能赚钱,再累他都能接受。有时候他一天能干好几份兼职,就算再累也不会忘了学习。那四年的时光,图书馆和兼职基本上占据了他所有的课余时间。
普通人家的孩子努力读书上学,就是为了有一天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给父母更好的生活。终于四年结束了,何小鹏可以找一份工作赚钱了。1999年的毕业季,他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众多选择。当时很多毕业生都挤破头想要进国企,即便是现在情况也一样,很多人都想拿到这个铁饭碗。那个时候何小鹏也完全有机会进入到国企,可是他并没有这么选,最后去了一家私企,这家企业就是亚信集团。不少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就是最正确的。
别人找工作是为了安稳赚钱,何小鹏就不一样,他的格局是一般人比不了的。进入到亚信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从开发、运营到客服,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他都没有落下。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公司所有岗位上能学的东西全都学了一遍。别人是来给老板打工的,他倒像是带薪进修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他成为了公司的得力干将,为日后的路做好了铺垫。
2000年对于何小鹏来说是尤为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何小鹏当时只是亚信的一个员工,公司上市跟他有多大关系呢?这之间的关系可大了,身为公司得力干将,何小鹏深受器重,公司上市的时候,他拿到了1500股的原始股,市值大概3万
美元,这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多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比大数目了,更何况还是在2000年。
后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何小鹏也得到了提拔,工资也越来越高,看得出来亚信非常重视这个人才。换做是其他人的话,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那肯定愿意一直干下去。但是何小鹏干着干着竟然觉得这太安稳了,跟他想象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差距。思来想去,最后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辞职创业。
辞职之后他并没有单干,而是找到了校友梁捷,两个人一拍即合,创下了UC优视。靠着两个人的智慧与才华,很快UC优视就推出了新产品UC mail和UC web。虽然这两个产品都很强大,但无论产品好坏,让用户接受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也成为了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一道坎。
2004年,国内互联网还没有全面普及,能够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屈指可数,智能手机就更不用说了,那个时候还是满大街的按键机,大家交流更喜欢短信,对于所谓的mail很多人都还不能接受。在时代背景的限制之下,何小鹏推出的两款产品受到了限制。
看着眼前的困境,何小鹏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接着往下走,也不知道下一步要迈向哪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位贵人出现了,这个贵人就是丁磊。巧的是当时丁磊也在做邮箱,虽然两个人是竞争对手,但是在试了何小鹏的UC mail之后,丁磊仿佛看见了无限的未来。当时就决定要投资,于是很阔气地拿出了80万给何小鹏。
80万能否解救UC何小鹏也不知道,但是他迷茫的心却因为这80万突然找到了路,丁磊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希望。两年之后,何小鹏用成绩证明丁磊没有看错人,那年UC浏览器大火,用户量一路飙升。短短一年的时间,UC浏览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
但一时的成功算不了什么,因为路的尽头还是路。UC浏览器火了之后,业内也出现了更多的竞争品牌。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在这股浏览器的浪潮当中不被超越、不被淘汰,那就必须时刻提升自己。于是何小鹏选择了带领UC扩张,但这也是需要钱的。那个时候的UC刚刚站稳脚跟,虽然UC浏览器火了一段时间,但由此带来的资金收入不足以支撑未来的扩张,想击败万千对手的话,那就差得更远了。
当时为了让UC得到充足的资金发展,何小鹏跟梁捷一起四处找人拉投资,但说来说去都是白费口舌。就在他们俩正苦恼的时候,政府宣布要鼓励企业发展,UC也正好符合要求,何小鹏就赶紧带着资料去申请。虽然最后只拿到了10万块钱的补贴,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UC来说已经是一笔救命钱了。
政府的10万块补贴让何小鹏喘了口气,但回过神来还是得继续拉人投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后来何小鹏得到了俞永福和雷军这两位大佬的帮助,顺利摆脱了窘境。不过这也很让人好奇,当时的何小鹏只不过是一个没太大名气的后辈,怎么突然之间有两个大佬伸出了援助之手呢?
这段故事当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叫李学凌,他就是当时网易的总编辑,跟何小鹏是不错的朋友。看到何小鹏有困难,每天都在为钱发愁,李学凌身为朋友就站了出来。在李学凌的介绍之下,何小鹏认识了俞永福。本来李学凌是想着何小鹏认识了俞永福之后,或许能拉到联想的投资,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虽然联想那边否决了这个项目,不过俞永福心里还是非常看好UC的,于是他决定帮助何小鹏,就找到了好友雷军。雷军了解了这个项目之后也很看好,当时就对俞永福说,只要你能加入UC,那我立马就投资。这对于俞永福来说也是个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可以拿百万年薪的联想,一边是还没成长起来的UC优视。犹豫再三,俞永福最后选择了UC,放弃了联想的工作。在他加入之后,雷军也如约投资了400万。
那个时候国内移动互联网还没爆发,但是这些大佬早已预见了未来,就拿雷军来说,他能够义无反顾的拿出400万投资UC,就足以证明他的眼光。而何小鹏带着400万资金,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带着UC揽下了大量用户,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浏览器的市场也越来越好,身为浏览器市场里的“前辈”,当时的UC是业内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到了2014年,UC浏览器已经跻身于前三,而当初雷军投资的400万,也翻了数十倍。
何小鹏的UC成功了,但成功不是终点,接下来还有一段全新的路等待着他。阿里巴巴身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也加入到了UC的投资当中,与其他投资者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拥有UC66%的股份,就连何小鹏这个创始人都比不过阿里巴巴的话语权。果然在互联网的时代,资本才是王道。
看着这样的股权布局,何小鹏选择了退出,放弃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UC。2014年,UC优视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最终何小鹏以43.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了阿里巴巴。看到何小鹏的这个选择,有人觉得不明智,毕竟从一个普通人坐上这个位置实属不易,就这么把自己努力的成果让给他人未免太可惜了。但也有人觉得是明智之举,43.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有300亿,与其看着股权一天天被稀释,倒不如趁早拿着这笔巨款走人。
2014年,对于何小鹏来说是极其复杂的一年。这一年他出售了自己一手创立的UC,加入了阿里巴巴,同时他也萌生了新的想法:造车。加入到阿里巴巴之后,何小鹏遇到了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正是在这一年,马斯克宣布了特斯拉223个电动车专利的消息。就像当初预见互联网的无限未来一样,何小鹏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 汽车 行业可能也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那就是电动 汽车 的时代。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何小鹏还只是阿里的一个员工,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自己出来创业。于是就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试图说服阿里巴巴加入到造车新势力的行列当中,可惜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认可。不过何小鹏也没有就此放弃,他开始萌生了新的念头:自己创业。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也不敢贸然尝试,所以又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2017年,何小鹏迈出了造车的第1步:辞职离开阿里。那年8月22日,何小鹏通过UC浏览器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了自己再创业的消息。
消息一出就有人阻拦,他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电话,多数都不是来祝福他的,而是劝他冷静思考,但是最后他还是压上了全部的身家。当时何小鹏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特斯拉。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夏珩,正式开始了二次创业。
然而这条路还没走多久,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2018年9月,某品牌的新能源 汽车 被曝出自燃事件,很快整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小鹏 汽车 也没能逃过一劫,因此遭遇了严重的融资问题。好在这个时候的何小鹏资金力量足够雄厚,才能够带领小鹏 汽车 躲过一劫。
当时很多老款车型的用户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极为不满,于是就有很多人站出来维权。其中部分用户直接在自己的车后面贴上“谁买谁后悔”的大字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不得已之下,何小鹏发布了一封道歉信来平息舆论。后来公司还推出了补偿方案,这才把小鹏 汽车 从舆论的漩涡当中解救了出来。
在经过了几次风波之后,何小鹏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当中才算走向了成熟,他深知客户和产品一样重要。2020年8月份,小鹏 汽车 赴美上市,何小鹏的造车之路终于迎来了转机。今年7月份,小鹏 汽车 又赴港交所上市,此时的何小鹏也已经成功进入到了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名单当中。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