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道教名山一百多处,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道教文 化著称的有十多个,诸如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崂山、千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冠豸山、 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是。
龙虎山“峰有九十九,水有泸溪河”,包含景点一百六十多处,人文景观十 分丰富,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宫,张道陵的子孙历代张天师世居这里的天师府。武当山是 很有特色的著名道教名山,这里层峦叠嶂,峰奇谷险,洞室幽邃。“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宏 大的道教建筑群隐现于山麓涧谷之中,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近来,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实地考察后指 出:武当山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里限于篇幅,简单介绍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其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其他道教胜迹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和岱庙,岱庙主殿天祝殿有《泰山神也巡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另有长春观,相传是邱处机女弟子訾守真修道之处。
衡山,五岳这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道教遗迹有传说是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道教遗迹有相传为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还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3个全国道教理点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这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相传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山上道教胜迹颇多,上清宫为祀神之所。此外,有建于南唐保大年间的正一观、别名演法观,建于宋嘉年间的真应观,建于元代的乾元观、崇禧 观、玉清观、冲玄观、先天观、佑圣观、繁禧观。有相传张陵得异书的壁鲁洞,亦曰驻仙岩,至今仍有丹井、丹灶、飞升台等遗址。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故此山在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建有众多宫观,至今尚存遗迹38处之多。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另外,还有传说为晋道士范长生得道处的长生风、有张道陵“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池、银杏树、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杜光庭隐修之处白云溪、读书台、唐薛昌丹蝇、五代天师等道教遗迹。青城山的“贡茶”、“洞天乳酒”、“白果炖鸡”、“泡菜”等道家食品亦名闻遐迩,誉为“四绝”。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在道历史上亦有重要地位。传说西汉景帝四年(前153),茅盈和其弟茅固、茅衷由陕西咸阳至此修道,得道成仙,因改名为“三茅山”。继之,许多著名道士如葛玄、葛洪、杨义、许穆、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都曾于此山修道,而帝王亦以能受茅山符录建有“三宫五观”。曾有这样的描述:“秦汉神仙符,梁唐宰相家。”抗日战争时期,茅山曾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后宫观大多被日军烧毁,仅剩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现在宫观得到修缮,所留存下的“镇山四宝”(玉印、执圭、哈砚、镇心符)均为宋代珍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相传三国时,道士葛玄曾于此建卧云庵,炼制九转金丹,唐宋时,建有宫观达1500多间,现仍存建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的鸣水石拱桥。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著名道士葛洪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白鹤观相传是葛洪东庵,黄龙洞(孤青观)为其西庵,酥醪观故址为其北庵。冲虚古观为全国重点宫观。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战争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引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以八宫二观为主体的建筑群,约有16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相传道教所奉神)枣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在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传说秦台皇曾登此山。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唐玄宗时,曾改山名为辅唐山“。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太清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山主祀土主神细妈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当时,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除宫观外,道教遗迹还有三教洞、药王洞、玄鹤洞、广成洞、许米仙洞、七真观等。崆峒山一直是全真道龙门派道士修真之地,开山真人苗清阳,按龙门派百字派单为第十代,现已传至三十代。崆峒山虽是道教胜地,但山上也有佛教庙宇和僧人。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异仙录》载,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曰:“余为武夷君,统录群仙,受馆于此。”传说汉代有张垓坐化于大王峰;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晋、唐进有许昔、詹真人、孔庄叶三仙女,宋人有白玉邹道人、李陶真、元代有金志阳,明代有蔡双发等道一此山修道。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始建道教宫观枣天宝殿,南唐时名为“会仙观”,宋时改名冲佑观。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档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行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宫观庙宇始于隋唐,明清时达到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主要道教宫观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其中,无量观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道教圣迹不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
中和峰中和寺
中和寺因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庙宇建盖在是和半山腰,曾被清朝康熙皇帝赐匾“滇云拱桥”,是大理著名的道教寺观之一。
中和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期(公元738年~902年)。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曾重建。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再次被毁。现在仅存的凌霄宝殿和聚仙楼是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重修中和寺的建筑物。近年又陆续重建了王母殿、南北灵官阁和观海长廊等。
凌霄宝殿又称玉皇阁,坐西朝东,为五开间歇山顶式建筑。殿内中间供奉玉皇大帝,两侧面供观音菩萨。玉皇阁前方的聚仙楼又称迹翠楼,为四面出檐的二层楼。寺门前面的石龛里供有笑口常开的契此和尚(即布袋和尚,自称为弥勒佛显化,时人俗称大肚罗汉),背部墙壁嵌着清代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九月九日云南提督偏图《御笔钦题中和山匾题记》的碑刻,称中和寺为上帝宫。碑文详细叙述了康熙皇帝题赐中和山“滇云拱极”的经过。可惜“滇云拱极”的石匾在解放前已经被毁坏。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的道教祭祀玉皇大帝圣诞的“松花会”是中和寺最盛魇庙会。来自附近几个县市的朝山者络绎不绝,会期持续10多天,中和寺成了大理地区朝百拜者较多的著名道观之一。
自己挑一个吧
我想去道观当道姑,问一下哪个道观比较好
白云观。
白云观北靠东顶山,西有土岭相围,东是坡沟,南通村内极为凉爽,是淄博夏天最好的避暑胜地了。
白云观,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镇安上村,正殿座北朝南,梁柱均系优质木材,分上下两个院落,上为吕祖庙、下为三清殿,观前有一座影壁,砖砌而成,壁顶有兽脊怪纹。门前有台阶数级,两侧有坡石滑槽,青石雕狮分座大门两旁。大门两厢有右钟楼、左鼓楼。从大门到五殿的庭院两边有数株直径约三尺的古柏。
家人同意(基础),本人身体健康,无犯罪纪录,诚心向道者即可,至于道观的话看个人缘分,建议你多看看几个宫观,你觉得缘分到了就找个师傅留下。另外,道教中不叫道姑,叫坤道,一般大点的宫观都收坤道,也有专门的坤道宫观如:上海紫阳宫,金坛乾元观,长沙河图观,西安湘子庙等等,自己网上多找找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