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介绍?

网友发布 2023-06-24 12:45 · 头闻号汽车汽配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是201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达咨询对这本书作了如下介绍。

基本信息

作 者: 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 编 卜孝怀 译

版 次: 1

页 数: 269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建筑>城乡建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内容简介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安全评估基本知识、《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解读、《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解析、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案例和附录。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可供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监理及建设管理人员使用。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安全评估基本知识

第1章 概论

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2 安全评估的沿革

1.3 安全评估的目的、意义及原则

1.4 安全评估的内容及种类

1.5 安全评估的基本程序

1.6 安全评估的基本原理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2.1 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 扰动起源论

2.4 能量意外释放论

2.5 轨迹交叉论

2.6 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

2.7 综合原因论

第3章 危险辨识与评估单元划分

3.1 危险、有害因素概述

3.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3.3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3.4 评价单元的划分

3.5 建设工程施工中危险辨识

第4章 主要安全评估方法

4.1 安全评估方法分类

4.2 安全检查表法

4.3 预先危险性分析

4.4 故障树分析法

4.5 事件树分析法

4.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4.7 风险矩阵法

4.8 常用安全评估方法的比较

第5章 安全对策措施

5.1 概述

5.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5.3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第二部分 《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解读

第1章 编制说明

1.1 背景与目的

1.2 主要依据

1.3 工作过程

1.4 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2章 内容解读

2.1 评估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评估定义

2.4 评估内容

2.5 评估原则

2.6 评估范围

2.7 评估程序

2.8 评估小组

2.9 评估方法

2.10 资料收集

2.11 评估报告

2.12 评估费用

2.13 实施要求

第3章 实施及展望

第三部分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解析

第1章 总则

1.1 《指南》的适用范围

第四部分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案例

以上就是建筑网为建筑人士介绍的有关《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指南解析》一书的简单介绍。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试要点:第三章安全评价

SPC表格怎么做?不是不想正确回答你,是你问得太笼统?建议先了解一下SPC;SPC即统计过程控制。 是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SPC统计过程控制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简称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的方法来监控过程的状态,确定生产过程在管制的状态下,以降低产品品质的变异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实施SPC的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首先用SPC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等;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层的介入来减小过程的随机波动以满足过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实际中大量运用的是基于Shewhart原理的传统控制图,但控制图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又逐步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对小波动进行监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图,对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图和目标控制图;对多重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的控制图。 SPC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美国Shewhart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自创立以来,即在工业和服务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SPC在日本工业界的大量推广应用对日本产品质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方法的要求。编辑本段SPC技术原理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编辑本段SPC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好处SPC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SPC可以: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供核心竞争力 · 赢得广泛客户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编辑本段实施SPC的两个阶段实施SPC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分析阶段,二是监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所使用的控制图分别被称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使过程处于统计稳态; 二、使过程能力足够。 分析阶段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生产准备,即把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料、劳动力、设备、测量系统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准备。生产准备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注意一定要确保生产是在影响生产的各要素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就可以用生产过程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作成分析用控制图、直方图、或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检验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稳态、以及过程能力是否足够。如果任何一个不能满足,则必须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并重新准备生产及分析。直到达到了分析阶段的两个目的,则分析阶段可以宣告结束,进入SPC监控阶段。 监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使用控制用控制图进行监控。此时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已经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而确定,生产过程的数据及时绘制到控制上,并密切观察控制图,控制图中点的波动情况可以显示出过程受控或失控,如果发现失控,必须寻找原因并尽快消除其影响。监控可以充分体现出SPC预防控制的作用。 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控制项目,都必须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并且在必要时会重复进行这样从分析到监控的过程。编辑本段SPC的最新发展经过近70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其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编辑本段SPC生产统计过程控制一、spc的基础知识1.关于控制、过程、统计 2.特性及其分类 3.统计学基础二、spc的基本原理4.过程的理解与过程控制 5.波动及波动的原因 6.局部措施和系统措施三、统计过程的控制思想1.正态分布简介 2.统计控制状态及两种错误 3.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4.过程改进循环四、控制图类型1.控制图应用说明 2.控制图的定义和目的 3.控制图解决问题思路 4.控制图益处 5.控制图分类 6.控制图的选择五、建立计算型控制图的步骤和计算方法1.均值和极差图 2.均值和标准差图 3.中位数和极差图 4.单值和移动极差图六、计数型控制图与过程能力指数1.过程能力解释前提 2.过程能力的计算 3.过程能力指数 4.过程绩效指数七、过程判异准则以下是常用的八项判异准则: 1、一点落在A区以外; 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 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 5、连续3点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 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 8、连续8点在中心线同侧无一点在C区内。编辑本段SPC统计过程控制1、前言─SPC的由来、发展和基本要求 2、识别关键控制点 3、数据变异的衡量和分析· 直方图 4、数据的动态变异· 控制图 4.1、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 4.2、ISO 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Control Chart)要点 4.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和实例 s 控制图的结构和概念解释 s 控制图类型和用途 1) X平均与极差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2) I和MR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3) 离散U、C、P、NP控制图 s 结构和应用流程 s 举例 s 如何收集数据 s 采样及数据收集 s 设定和维持控制界限 4.4、控制图制订和使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 4.5、现代控制图技术案例 5、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Process Capability / Performance)分析以及相应的指数CPK、PPK的应用 6、过程能力/性能的保证和提高---查找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逻辑推理工具 s 5M1E要素 s 分层法与排列图 s 用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析的非数字资料方法工具: 因果图、系统图与“5Why分析表”、关联图、故障树分析(FTA)、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 7、如何实现有效的SPC现场控制 s 受控的标准 s 流程失控的表现 s 失控的现场应对 s 练习制作控制图进行失控分析 s SPC实施中现场“看得见管理”应用的直观显示图表 8、SPC的效果评估的方法 s 显著性检验 s 统计抽样检验 9、回归分析 s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s 曲线回归 s 双列相关分析 10、方差分析 s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s 方差分析在MSA(测量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s 多重比较:q检验 11、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介绍正交试验设计 12、SPC项目的开展(SPC在QCC/QIT、6Sigma项目活动中的应用)编辑本段如何创建SPC系统1、关键流程的确定 2、稳定工艺过程 3、过程能力的测定和分析 4、确定控制标准 5、选择和建立控制图 6、制定反馈行动计划 7、MSA测量系统分析 8、SPC应用的有效性评估 9、SPC应用的团队活动 10、案例分析及实施疑难探讨编辑本段SPC的有效实施一、原因分析 目前我们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逐步认识和推广SPC,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企业对SPC缺乏足够的全面了解 2、企业对实施SPC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 3、未能有效地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 二、改进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要保证SPC实施成功,企业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公司领导的重视 2、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和重视 3、对全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 4、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5、实施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编辑本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SPCSPC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所信赖和采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SPC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 新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塑造未来,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在一些行业,应用SPC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 传统观念把检验作为质量保证的手段,只能事后判断,而应用SPC,能够把握先机,预防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SPC 强调全过程监控、全系统参与,并且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SPC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如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正是它的这种全员参与管理质量的思想,实施SPC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SPC可以帮助企业: · 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 · 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 · 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 · 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有了以上的预防和控制,我们的企业当然是可以: · 降低成本; · 降低不良率,减少返工和浪费;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42、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43、安全预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议。

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4、安全验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监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

★4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上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46、安全专项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47、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48、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49、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辨识方法:

一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共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

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4)

二是按事故类型分类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竹;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是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二是系统安全分析法。

★50、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51、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招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等。

3)危险指数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二)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1)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

(2)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3)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52、常用安全评价方法:

一是安全检查表法(sca);

二是危险指数方法(rr);

三是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

四是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hat…..if , wi);

五是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六是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七是故障树分析(fta);

八是事件树分析(eta);

九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十是定量风险评价方法(qra)。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53、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的主要内容有:前言、概述、评价程序和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对策措施与建议、评价结论。

★54、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一是 安全预评价 报告格式:封面;安全预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著录项;目录;编制说明;前言;正文;附件;附录。

二是 安全验收评价 报告的格式:封面;评价机构安全验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著录项;目录;编制说明;前言;正文;附件;附录。

三是现状评价报告的格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评价项目概述,包括评价项目的概况、范围、依据;

第二章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程序、评价方法;

第三章危险性预先分析;

第四章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第五章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重大事故原因分析、概率分析、事故预测、模拟;

第六章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第七章对策措施与建议;

第八章评价结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