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二维外压超音速进气道临界工作状态是指

网友发布 2023-06-13 14:33 · 头闻号汽车汽配

第二章 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第二讲 超音速进气道特性及调节

2.4 超音速进气道特性

超音速进气道不仅要在设计飞行M 数下和设计的发动机流量状态下工作,而且还要在不同的飞行条件和不同的发动机状态下工作,也即是在非设计状态下工作。作为对进气道性能的要求,不仅要在设计状态下有好的性能,同时在非设计状态下也必须有较好的性能,以保证推进系统的性能发挥。要了解性能的变化,就要研究进气道特性。超音速进气道的性能参数(xi i i C 、、φσ等)随着飞行M 数(0M )和发动机所需流通能力(一般以发动机进口截面的相对密流,即)(1λq 来表征)的变化规律,称为超音速进气道的特性。

当飞行M 数(0M )一定时,进气道性能参数随)(1λq 的变化规律称为进气道的节流特性;在发动机状态一定的条件下,进气道性能参数随0M 的变化规律为进气道的速度特性。下面,我们只重点讨论外压式进气道的节流特性。

2.4.1 外压式进气道的性能参数

2.4.1.1 总压恢复系数i

σ 外压式进气道的总压损失包括激波损失和通道内的摩擦、分离损失等。所以,有

f

s i σσσ?=式中:s σ──进气道所有激波的总压恢复系数;

f σ──通道内摩擦、分离等的总压恢复系数。

2.4.1.2 流量系数i

φ1

由定义可知,i

i A A 0

=

φ。对于已经设计好的进气道,i A 是一定值,0A 随进气道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状态下,激波系处于有利位置,显然此时1=i φ。在非设计状态下,凡是进口处有溢流发生的情况,如d M M <0使斜激波角增大偏离有利位置,或进口出现脱体激波等,则1<i φ。2.4.1.3 外部阻力系数xi

C 外部阻力系数xi C 的定义见式(2-6),外压式进气道的外部阻力与进气道出口的流通能力密切相关,必须根据具体的进气道工作状态而定。

2.4.2 外压式进气道的三种工作状态

当飞行M 数不变时,进气道的流动状态要随进气道出口流通能力)(1λq 的变化而变化。为分析问题方便,我们把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划分为临界工作状态、亚临界工作状态和超临界工作状态三种形式。

为分析问题方便,以设计M 数为例来说明各种工作状态的特征。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一般的设计状态下,进气道内通常为亚音速气流(t λ接近于1.0),在设计的出口反压作用下,唇口前的闭合激波位于内通道进口稍前的位置上。

如果稍增大进气道出口的流通能力,则出口反压有所下降,恰好使通道前的气流加速至喉道为当地音速,即0.1=t λ,而反压的控制使扩散段内仍为亚音速气流,进气道的这种流动状态称为临界工作状态,如图2-13(a )所示。

(a) 临界工作状态 (b )超临界工作状态 (c )亚临界工作状态

图2-13 外压式进气道的三种工作状态(设计飞行M 数)

再进一步增大出口流通能力,则反压下降较多,使气流在喉部后的扩散段内继续加速,

并产生超音速区,最后再经过一道激波减速为亚音速气流。进气道的这种流动状态称为超临界工作状态。这时,通道内的激波由于与通道壁面附面层相互作用,具有较复杂的形状,其损失在量值上接近于正激波,也常称之为结尾激波。如图2-13(b )所示。

若在临界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减小出口的流通能力,则反压增大,使通道内气流减速,均为亚音速流,反压的提高影响到整个亚音速流动区域,故使得闭合激波逆气流前移。进气道的这种状态称为亚临界工作状态,如图2-13(c )所示。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几何尺寸确定的进气道,其工作状态的改变是由)(1λq 的变化确定的。因此,在应用中要分析进气道工作状态的变化,关键是要确定)(1λq 与临界工作状态的cr q )(1λ的关系。

下面,分析影响cr q )(1λ的因素。参考图2-13(a ),由喉部与出口截面的流量连续方程(设不考虑摩擦损失)可得:

)()(1

1t t

cr q A A q λλ=

(2-9)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在临界工作状态下,当d M M ≤0时,由于0.1=t λ,所以

cr q )(1λ保持为常数。而当d M M >0时,则经过斜激波的气流M 数也随之增加,那么闭合

激波的位置就会后移,进入内通道,由于不能稳定于收敛段中,所以越过喉部而进入扩散段。唇口前的闭合激波一旦消失,则进入内通道的气流成为超音速气流,那么按照式(2-8)所确定的t A 就显得过大了,所以喉部的气流仍为超音速(0.1>t λ),且在扩散段继续加速,在某一位置经激波减速为亚音速流。在d M M >0的范围内,把闭合激波位于喉部稍后位置上的流动状态定义为临界工作状态。因此,由式(2-9)可知,

cr q )(1λ应随着0M 的增大而减小。如图2-14所示。

这样,在不同的0M 下,只要通过)(1λq 与

cr q )(1λ的比较,就可以确定进气道所处的工作状态。即

d

M 00

M 图2-14 cr q )(1λ随0M 的变化

)(1λq =cr q )(1λ 临界工作状态

)(1λq >cr q )(1λ 超临界工作状态 )(1λq <cr q )(1λ 亚临界工作状态

2.4.3 外压式进气道的节流特性

进气道的节流特性一般是在进气道特性试验装置中由实验获得的。该实验在超音速风洞中进行,试验时由超音速风洞产生给定的M 数的超音速气流,通过改变进气道出口处的流量,测得进气道的性能参数及出口流场。图2-15表示的是迎角 0=α时,几何不可调节的外压式进气道节流特性的典型形式,图中用两种不同的坐标关系表示。

对进气道节流特性的特点,可作如下的分析。

当0M 不变时,以d M M =0为例,参见图2-16,以临界状态“cr ”为分界点,当)(1λq 增大时,进气道为超临界状态,且随)(1λq 的增加,超临界程度加剧,结尾激波后移(例如由位置l 后移至位置2),激波强度加强,总压损失增大,i σ减小。由于结尾激波的移

S

xi

C i

φi

σi

σM M 00<d M M 00=d

M M 00>xi

C d

图2-15 外压式进气道的节流特性

动并未对唇口前的流动造成任何影响,所以i φ和xi C 均保持不变。若进一步增大)(1λq 至“B”点,则会出现一种不稳定的流动状态──痒振,此时的)(1λq 称为痒振边界。当从临界点开始进行节流时,)(1λq 减小,进气道进入亚临界工作状态。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激波损失减小,i σ可能稍有增大。而随着)(1λq 的减小,闭合激波不断前移(例如由位置3前移至位置4),与斜激波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复杂波系,导致总压损失增大,i σ减小。同时,由于闭合激波前移,形成溢流,使得外部阻力增加,xi C 增大,并且也使i φ下降(i φ<1)。当)(1λq 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如达到“S”点),会在进气道中出现另一种不稳定流动状态──喘振,此时的)(1λq 称为喘振边界。

当d M M <0时,由于气流速度减小,所以气流的摩擦损失会减小,激波损失因激波强度的减弱而减小,因此,总压恢复系数增大,i σ特性线上移(见图2-15)。0M 减小时还使得斜激波角度变大,偏离有利位置,溢流量增大,i φ减小。同时,斜激波角度变大还可使外罩阻力和附加阻力增大,所以xi C 有所增加(见图2-15)。 当d M M >0时,则与0M 减小时

的情形相反,i σ特性线下移,xi C 也减小。还值得注意的是,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范围减小了(见图2-15)。

2.4.4 外压式进气道的不稳定工作

如前所述,当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严重的亚临界工作状态时,进气道会进入喘振状态;而当外压式进气道处于严重的超临界工作状态时,进气道则会进入痒振状态。这二种状态都是进气道的不稳定工作状态。2.4.4.1 喘振

在严重的亚临界工作状态下,波系中的正激波远离唇口位置并且与斜激波相交形成复杂的流动,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在正激波与斜激波的交汇点处,迎面气流经过不同的波系,如图2-17中的I 、Ⅱ两个流管中的气流,因为总压损失不同而形成了“滑流层”(即速度梯

图2-16 外压式进气道节流时的性能参数变化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飞机推进系统原理2超音速进气道特性及调节 电子教材

第二章 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第二讲 超音速进气道特性及调节

2.4 超音速进气道特性

超音速进气道不仅要在设计飞行M 数下和设计的发动机流量状态下工作,而且还要在不同的飞行条件和不同的发动机状态下工作,也即是在非设计状态下工作。作为对进气道性能的要求,不仅要在设计状态下有好的性能,同时在非设计状态下也必须有较好的性能,以保证推进系统的性能发挥。要了解性能的变化,就要研究进气道特性。超音速进气道的性能参数(xi i i C 、、φσ等)随着飞行M 数(0M )和发动机所需流通能力(一般以发动机进口截面的相对密流,即)(1λq 来表征)的变化规律,称为超音速进气道的特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