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狗·猫·鼠》中,现实与过去交织难解。遥远的回忆和近况和当下一齐涌向心头。平稳的叙述又有鲜明的立场,义正辞严之中似又有某种自嘲。
作者追忆了儿时仇猫是因为以为它吃了自己心爱的隐鼠。但作者的真诚之处就在于他又主动地为自己一贯讨厌的猫翻了案,坦言是自己错怪猫了,“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尽管如此,作者也承认,“和猫的感情终于没有融合”。
作者就事论事,毫不遮掩,显得真实可爱。在《朝花夕拾》之中,无论是过去的鲁迅,还是现在的鲁迅,都是一个真真实实,可感可亲的鲁迅。
作者写到现在仇猫的理由时,表现出一贯以来的洞察力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把握。他说猫捕鼠雀,“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他看出猫有“一副媚态”,
并说“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真是入木三分。
另一方面,鲁迅在写狗,猫,鼠时,旁征博引,列举了日耳曼人的童话,日本“猫婆”传说,北史记载的“猫鬼”,民间传说中的“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等,信手拈来,展现出很宽的知识广度。
不论从纵还是从横,从文章的趣味性还是从观点的深刻性来看,鲁迅的这篇《狗·猫·鼠
根据《狗猫鼠》这篇文章内容提三个问题
1、猫的罪行有哪些?
2、狗猫成仇的原因?
3、狗猫鼠分别代表什么人?
答案:
1、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2、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都到齐了就缺了一个象于是就派狗去找,说驼背的就是象。猫看见狗后立马弓起脊梁来,狗便对大伙说想在这里。大家都笑话狗。于是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3、猫,象徵的是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的暴虐者。
鼠,自然是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
而狗,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