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游戏对于 儿童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命起步的萌芽期,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游戏时让一个发展充满生机和可能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各种室内外游戏活动,促进了身体器官的发育和生长。在游戏中,幼儿与自然环境中得阳光、空气和水分充分接触,增强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能力得到发展:在户外游戏时,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比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孩子们前后左右移动奔跑;“炒黄豆”的游戏中,孩子们甩动胳膊念儿歌,最后两人举起一侧手臂共同翻转身体180度;“动物跳跳跳”的游戏中,孩子们一会儿学小青蛙蹦一蹦,一会儿学小猫咪轻声走路等。而室内游戏,大多是较为安静平和的游戏,多为操作类、语言类、表演类、益智类等游戏,比如建构区的积木、积塑,美工区的涂涂画画、切切剪剪,益智区的拼图等,使幼儿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锻炼,发展了精细动作。
(二)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人得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前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对哟额如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感官发展
感知觉是幼儿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通道。各类游戏,有其是操作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感官练习的机会。比如在“找不同”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发现两幅图中得不同之处,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幼儿视觉观察力的发展;“摸物体,猜名称”的游戏中,将一些物体,诸如苹果、橘子、帽子、手表等放在一个口袋里,请幼儿摸,然后猜一猜是什么,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触摸觉;再比如一些音乐游戏,像大家很熟悉的“抢椅子”“击鼓传花”等,促进了幼儿听觉的发展;一些感统类玩具设施,如大陀螺、平衡木、大龙球等使幼儿的感官得到了大量的练习。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需要交往,从而引发了积极使用语言的动机。比如说大家一起玩什么游戏,谁和谁一组,谁违反了游戏规则,是否要换个新玩法,等等,对这些话题的商讨促使幼儿之间出现了较为频繁的交流。
还有些游戏,本身就喝语言密切相关,属于语言类游戏。如“拉大锯”这个游戏中,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去。”“跳皮筋”的游戏中,跳得人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念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便升高一次,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则换人。再比如一些手指游戏,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语言能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在,充满想象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物体,极大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不但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还未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用积木、塑料、沙子等材料,构造出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图景,在孩子的手里,坦克可以开到海里,海可以飞到天上,“我这个坦克既可以在地上走,又可以在天上飞”。“我搭的这个房子可以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住在我家里了”。这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发展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从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在3岁之前,幼儿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海不能站在......>>
问题二: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及游戏的意义 幼儿园比较常见的游戏有踩气球。
可是,我觉得踩气球的游戏,反而让小孩不懂珍惜玩具。
漂亮的气球一下子踩坏了,对小孩有不好暗示,让小孩子认为随便把气球弄坏也是没有错的。
这个游戏的意义,是让小孩好好保护自己的气球,不要老是想破坏其他小孩的气球。
否则,人家也会把他们珍惜的气球踩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是,有的小孩蛮喜欢气球,才不舍得踩坏那么漂亮的气球,看人家这么把气球踩破,会感到不忍心,踩气球的游戏对他们太残忍了。
问题三:游戏活动类型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什么意义 游戏,对幼儿来说意味着活动。这种活动是自如地、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不断变换的。不管哪些部位的运动,都满足了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在活动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的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而身体的运动器官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追逐、爬行、攀登、走平衡木、跳绳等,游戏可训练幼儿臂部和腿部的配合协调;折纸、捏泥、插塑、穿珠、夹玻璃球等,对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发展、训练、手眼协调十分有益
问题四:简述幼儿游戏法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首先,行政管理的依据是法律。宪法、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活动的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管理行为是不合法的。其次,法律是社会的规范,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的相对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都要按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不是管理者管别人的工具,所有人和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它不是依法治国的全部内容。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是全社会的事情 ,要求所有公民、法人、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要严格遵守体现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的法律。但是,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要求建立法治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首当其冲。国家的法律除一部分由法院、检察院实施外,都要由行政机关负责实施,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国家就无法治可言。
问题五:如何组织幼儿游戏活动 (内容节选自网络)
单位游戏时间的保证(即一次连续游戏的时间)有助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角色游戏的情节复杂性和结构游戏中作品的复杂性,以及构思情节和作品的行为目的性等都是需要依赖时间保障的,而游戏内容的复杂性和行为的有目的性这正是幼儿游戏水平的体现。如果单位游戏时间过短,幼儿的游戏水平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包括单位游戏时间,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有了区角活动反而减少了游戏,这是幼儿园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为了解决游戏的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活动呢?因为很多教师反映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是教师预设了特定目标,而且规定了玩法的,很多内容幼儿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我们认为,教师能够将这一类活动与游戏区分开来,是充分认识到了游戏的本质内涵的,认为这类操作性练习性活动不能取代游戏。
问题是教师困惑于区角活动究竟应当如何定位,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我们知道,游戏一定是学习,但学习不一定都是游戏,所以教师的疑问是合理的。我曾经给出过判断现实中区角活动性质的一些依据,即观察各活动区幼儿操作材料的行为,以替代行为(将该材料想象成其他物品进行装扮)、探索行为(特定探索:按老师规定的方法操作;自发探索:不按老师规定的方法进行多样性操作)、表现行为(特定表现:按老师的预设的目标进行手工、建构、绘画、表演、练习行为;自发表现: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手工、建构、绘画、表演等)、练习行为(特定练习:不断重复一种规定性操作行为;自发练习:不断重复一种自己喜欢的行为)作为观察指标,如果幼儿的替代行为和自发性行为占绝大的比例,那我们认为,这个区角活动的性质就是游戏性的,否则反之。
以上是判断当前幼儿园区角活动事实上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依据,至于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是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实际上,区角活动的性质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游戏性区角活动则应当投放大量不预设特定目标、限定玩法的非结构化材料,以及非常隐蔽且多样化玩法的低结构材料(如玩色、玩水)。当然,在游戏性的区角活动中并不排斥教师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且限定玩法的高结构材料,但这类材料应当是少量的,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幼儿的选择自由度。将区角活动定位于区角游戏,便不会存在幼儿自发性游戏时间不够的问题了。
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我们知道,每一个主题的名称都是对将要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背景范围的概括,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却反映了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了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现实中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性很大,如: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类似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是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展开主题的,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会渗透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把主题做成是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则占据了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问题六:论述学前儿童游戏的作用 第一,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儿童体验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就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都是跟儿童周围的生活条件密切联系的,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样。
但是,游戏又跟劳动、学习这些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不完全一样。
首先,游戏跟劳动不同,劳动要生产物质财富,而游戏并不生产什么。其次,游戏也跟学习不同,学习虽然也不创造什么财富,它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例如,要回答课题或完成作业,而游戏则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
因此,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一方面,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另一方面,它又像劳动和学习活动那样是一种社会义务。在某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游戏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形式。
学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情况,由于心理发展上的特殊矛盾,即一方面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经验能力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以游戏作为主导活动,而不能以劳动或学习作为主导活动。这也就是说,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第二,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游戏不但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活动形式,而且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首先,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某一角色的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而身体的运动器官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个性品质也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游戏与角色游戏之间有密切相关。假装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社会扮演(角色)游戏的频率与各种承担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管什么年龄、性别、智商和活动性水平的幼儿,经常与同伴进行假装游戏的,比其他幼儿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
必须指出: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成人一方面要关心、组织、指导儿童的游戏,同时,也不要流于包办代替,更不要随意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更应该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有计划地把游戏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很高兴为您解答有用请采纳
问题七:幼儿园游戏的作用意义是什么意思 就是带着小朋友玩吗
问题八: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和意义 幼儿教育做游戏以开发智力为主要目标,至于一些活动则是锻炼孩子以增强体质。过早让孩子学习则会形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
问题九: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有什么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自主的,抒发快乐情绪的实践活动。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但从没有不爱游戏的孩子,孩子礼部开游戏,在孩子基本活动中不能没有游戏,孩子应该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孩子的玩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参加游戏,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与探索,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实现孩子的梦想,获得来自内心的快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玩,他是一种奇妙的学习,而且是孩子自主的,快乐的,高效的学习。别小看了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中班语言类奥尔夫游戏有哪些技巧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表达,还包括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宝宝能说出简单的词汇时,还不算是真正的语言。在这个时期,如果听到“不行”、“你好”等声音,宝宝就能摇头,并且能发出“爸、妈、不不”等咿呀声,还能用“哦,啊”等感叹词表达自己的感情。宝宝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时候,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简单游戏去提高他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中学习,宝宝更能接受,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12-18个月:能说出3-5个词组的阶段
1岁多的宝宝逐渐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汇了,会说“爸爸、妈妈、饭饭”之类的词汇。这个时期重点在加强宝宝对词汇的印象。
递玩具:宝宝在玩递玩具游戏的过程中,能学到组合词汇和语言的方法。
1、准备球、玩具、书等物品,然后一样一样地递给宝宝,再从宝宝手中接过来。
2、在递球的同时,应该对动作进行说明“妈妈给你红色的球”。这样一来,宝宝就能学会动作跟语言的协调。
3、尽可能详细地跟宝宝说明动作。
捉迷藏:通过捉迷藏游戏,可以提高宝宝对实物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1、在水杯内隐藏小的东西,或者在椅子或桌子底下隐藏球或书包,然后问宝宝:“球在哪里呢?”,并且告诉宝宝”原来球在桌子底下哦!”
2、通过捉迷藏游戏,宝宝可以学会用语言理解实物与场所的改变,以及实物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宝宝说话晚有原因 教宝宝说话有妙招
18-24个月:能用几个词组造句
这时期的宝宝掌握了用词组造句了,可以用动作和实物说明某个词汇或句子的意思(增强直观性)。同时也锻炼了宝宝造句的逻辑思维。
堆砌积木:通过堆砌积木的游戏,宝宝能掌握“概念性的词汇”。
1、准备3-4个积木,然后让宝宝跟妈妈一起堆积木。“哇,你堆得好高啊!”通过这个说明,宝宝就能形成关于高度的概念。
2、沿着一条线排列积木,然后告诉宝宝:“这些积木好长哦!”在游戏过程中,宝宝可以通过眼睛认识长度的概念。
模仿:通过模仿游戏,宝宝能掌握不同实物发出来的声音,而且能造出简单的句子。
1、“小熊是怎么叫的啊?”“你能不能模仿青蛙的叫声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让宝宝模仿汽车、货车的声音,然后一边搬衣服或花盆,一边和宝宝说“从客厅搬到阳台吧!”
2、宝宝跟洋娃娃玩游戏的`时候,也应该用语言表达。此时,应该让宝宝知道每个动作和场所都有自己的名称。
24-36个月:能表达自己体验的阶段
在宝宝掌握了一定词汇与句子之后,可以逐步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开始。
遮眼猜物:通过猜实物的游戏,可以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1、用篮子装袜子、腰带、球等各种物品。
2、把宝宝的眼睛闭上,然后让宝宝用手抓篮子里的物品,并说出不用实物的触感。
3、柔软、粗糙、光滑……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可以用各种词汇表达触感。如果才对 了,宝宝就可以睁开眼睛,并看着实物再次说出触感。
角色扮演:通过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宝宝能学会在不同状况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并培养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和宝宝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扮演医生的游戏或者扮演司机的游戏。
2、经常玩模仿游戏,宝宝能掌握不同职业的名称和适用于该领域的语言。刚开始,宝宝只能掌握职业的名称,因此不要过于着急。
一、说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欢音乐中的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游戏规则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这些能力,提高幼儿用肢体展示音乐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教学活动--音乐游戏《转个圈,摸摸地》。
这个音乐游戏通过主动探索游戏玩法,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编与各系想对应的动作,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该内容活泼生动,易学易唱,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指出:以幼儿为主体,制定相适宜的活动目标,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及自身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的三大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2、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演唱的内容。
3、在音乐游戏中,感受与同伴一起随音乐边唱边游戏的温馨与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记忆歌词,我准备了一张比较浅显易懂的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学唱歌,同时给创编动作做准备。
四、说重点、难点
此节活动的重点是: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演唱的内容。之所以把这个作为重点,是因为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对于幼儿来说,还是一个有待于加强的过程,还需多多培养。
难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奥尔夫教学法等。每种方法它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本节活动最主要的方法是奥尔夫教学法和游戏法,本次活动主要是奥尔夫音乐活动,所有重在要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音乐游戏的一个过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 完整欣赏一遍歌曲音乐,听之前提要求。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能说出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歌词,并加以理解。
2 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看看图谱上有什么图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①边看图谱,边欣赏歌曲第二遍。
②逐句分析歌词,并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歌词。
③说说图谱上的小横线,代表了前奏和间奏。
这个环节,再次欣赏歌曲,而且是边看图谱边欣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并逐步熟悉歌曲,从而能尝试用身体动作逐句展示歌词,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准备。
其中的前奏和间奏一笔带过,让幼儿有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3 整首学唱歌曲。
教师弹琴,幼儿学唱三遍。
①第一遍集体唱;
②第二遍一半幼儿唱,一半幼儿做动作;
③交换幼儿的任务。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能学唱歌曲。这个环节中仅要求幼儿只唱歌或者只做动作,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4 教师示范,幼儿集体学做音乐游戏。
①教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②幼儿两人一组做音乐游戏。
③幼儿三人一组做音乐游戏。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前面一系列的步骤都在为这个环节做准备,所以这个环节也是检验幼儿在之前的各个环节中参与、掌握的情况如何。而且,幼儿集体进行的两组游戏在逐渐地增加幼儿间合作的难度,也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随音乐边唱边游戏的温馨与快乐。
5创编:除了摸摸地,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第一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第二段:第一二三句。最后一句。
请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转一圈之后除了歌词说到的动作,还可以做什么?逐句仿编,并尝试边唱边做动作。
7 教师总结游戏的玩法。
师:这则音乐游戏可以两个人玩、三个人玩,还可以仿编很多其它动作来表演,下次我们再来玩。
该活动之后,幼儿意犹未竟,教师给幼儿继续创编的动力,让幼儿对下一次奥尔夫音乐活动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