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古巢老伛搜神记文言文

网友发布 2023-05-30 21:33 · 头闻号公司管理

1. 古巢老 伛古诗全文解释

《古巢老伛》

原文: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注释:

①老叟:老头。

译文:

有一天,古巢县中长江水猛涨,上涨的江水漫过了河床,随后又退回到原来的河道。江水退去后,与长江相通的一条小河湾里留下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有一万多斤重,在河湾里挣扎了三天后才死去。后来,这条死去的大鱼被全郡的人分来吃了,只有一个老婆婆没有去分吃鱼肉。忽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对老婆婆说:“那条大鱼是我的儿子,在这次灾祸中遭遇不幸。全郡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吃他,为此,我将要重重地报答你。你记住,县城东门石龟的眼睛如果变红了,县城就会塌陷。”

以后,老婆婆每天都到东门去观察石龟,有一个小孩看见后感到奇怪,老婆婆就给他讲了实情。小孩子为了作弄老婆婆,就将石龟的眼睛涂抹成红色。老婆婆看见石龟眼睛红了,就急忙跑出城去,这时,一个身穿青衣的童子对老婆婆说:“我是龙的儿子。”说完,青衣童子带着老婆婆登上了高山,很快,县城就塌陷下去变成了湖泊。

2. 古巢老 伛古诗全文解释

《古巢老伛》原文: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

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

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

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

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

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注释:①老叟:老头。

译文:有一天,古巢县中长江水猛涨,上涨的江水漫过了河床,随后又退回到原来的河道。江水退去后,与长江相通的一条小河湾里留下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有一万多斤重,在河湾里挣扎了三天后才死去。

后来,这条死去的大鱼被全郡的人分来吃了,只有一个老婆婆没有去分吃鱼肉。忽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对老婆婆说:“那条大鱼是我的儿子,在这次灾祸中遭遇不幸。

全郡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吃他,为此,我将要重重地报答你。你记住,县城东门石龟的眼睛如果变红了,县城就会塌陷。”

以后,老婆婆每天都到东门去观察石龟,有一个小孩看见后感到奇怪,老婆婆就给他讲了实情。小孩子为了作弄老婆婆,就将石龟的眼睛涂抹成红色。

老婆婆看见石龟眼睛红了,就急忙跑出城去,这时,一个身穿青衣的童子对老婆婆说:“我是龙的儿子。”说完,青衣童子带着老婆婆登上了高山,很快,县城就塌陷下去变成了湖泊。

3. 《搜神记 三王墓》文言文翻译

译文:

楚国铸剑名将干将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想要杀掉他。铸成的剑有雌雄两柄。干将的妻子莫邪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干将对妻子说:“我替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王发怒,我去送剑,王一定会杀我。你生下孩子,假若是个男孩,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发脾气,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有两柄,一雄一雌。干将莫邪只带来了雌剑,雄剑却没带来,楚王发怒,就把干将杀了。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赤长大成人,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方?”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杀了他。他临离家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赤出门向南望,看不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松木屋柱竖立在石砥之上。赤就用斧头砍开松柱的背面,拿到了剑,日夜想着向楚王报父仇。

楚王梦见一年青人额头很宽,说是想要报仇。楚王就悬千金重赏,捉拿这年青人。赤听到这个消息就逃走了,逃进山中边走边唱。一个游客遇见赤,对赤说:“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赤回答说:“我是干将和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想给他报仇。”游客说:“听说楚王悬千金重赏要得到你的头。把你的头和剑拿来,我替你向楚王报仇。”赤说:“好极了!”马上就自杀,割下头,两手捧着头和剑送到游客面前,身躯直立不倒。游客说:“我不会辜负你。”于是赤的尸身才倒下。

游客拿着赤的头去见楚王,楚王非常高兴。游客说:“这是勇士的头,应当在滚烫的镬中把它煮烂。”楚王就按着游客的话来煮头,煮了三日三夜还没煮烂。头还从滚烫的水中跳起来,瞪大眼睛,显出怒气冲冲的样子。游客说:“这年青人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镬旁观看,这头就一定会煮烂。”楚王就到镬旁看。游客用剑对准楚王的头砍下去,楚王的头随着剑势掉入沸水中。游客也对准自己的头砍下,头又坠入沸水中。三个头一起煮烂了,不能识别。人们只好从沸水中分出烂肉和三个人头一块儿埋葬,所以笼统地称作三王墓。地点在现在汝南境内的北宜春县。

4. 请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两段《搜神记》中的古文

1.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郡人。

有一次他走过泰山的旁边,忽然在树林里碰上一个穿红衣服的骑士,招呼胡母班说:“泰山府君(召收魂魄的神)召见仿。”胡母班惊呆了,正在犹豫不决还没回答的时候,又有一个骑士出来,呼唤他。

于是胡母班就跟着他们走了几十步,骑士就请胡母班暂时闭上眼睛。一会儿,他看见宫殿房屋,仪仗非常威严。

胡母班就进府拜见了泰山府君,泰山府君让人给他端上饭菜,对胡母班说:“我想见您,没有别的事情,只是想请您捎封信给我女婿罢了。”胡母班问:“您女儿在哪里?”泰山府君说:“我女儿是河伯的妻子。”

胡母班说:“我立即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着什么路走才能到她那里?”泰山府君回答说:“您一到黄河的中央,就敲打着船呼唤奴婢,自会有取信的人出来。”胡母班就告辞了出来,刚才那骑士又让他闭上眼睛,一会儿,他忽然又来到了原来的路上。

胡母班就向西去了,象泰山府君所说的那样呼唤奴婢。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婢女出来,拿了信就又潜到水中去了。

过了一会儿,这婢女又冒出水面,说:“河伯想见您一下。”这婢女也请他闭上眼睛。

不一会儿,胡母班便拜见了河伯。河伯则大摆酒宴,说话也十分热情。

临走时,他对胡母班说:“感激您老远给我送来信,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奉送给您。”于是就命令身边的侍从:“把我的青丝鞋拿来。”

于是就把这鞋子赠送给了胡母班。胡母班出来时,也闭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在长安过了一年就回家去了。他走到泰山旁边,不敢偷偷地经过,就敲着树干,自报姓名:“我胡母班从长安回来,想报告一下消息。”

一会儿,从前的那骑士出来,带着胡母班按照过去的方法进了泰山。于是胡母班就向泰山府君报告了送信的经过。

泰山府君请求说:“我会在其他方面再报答您。”胡母班说罢,上厕所去。

忽然看见他父亲带着刑具在于犯人所服的劳役,这种人有几百个。胡母班上前拜见父亲,流着泪问:“大人为什么落到这个地步?”他父亲说:“我死了后很不幸,被惩罚三年,现在已经二年了,苦得不能再呆下去了。

知道您现在被府君所赏识,你可以给我向他诉说一下,求他免除这劳役,我只是想当一个土地神罢了。”胡母班就依照父亲教给他的话,向府君磕头求情。

府君说:“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吝惜的。”

胡母班苦苦哀求,府君才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胡母班告辞出来,回家去了。

过了一年多,胡母班的儿子几乎死光了。胡母班很恐惧,又来到泰山,敲树求见。

过去的骑士就迎接他去见府君。胡母班就自己先说道:“我过去说话粗疏,等到我回家后,我的儿子都快死光了,现在恐怕祸事还没完,所以马上来禀告给您,希望得到您的怜悯和拯救。”

府君拍手大笑说:“这就是我过去对你所说的‘活人和死人属于不同的世界,不可以互相接近’的缘故啊。”就传令外边召见胡母班的父亲。

一会儿,胡母班的父亲来到厅堂上,府君就问他:“过去你请求回到家乡当个土地神,本当为家族造福,可是你的孙儿快死光了,这是为什么呢?”胡母班的父亲回答说:“我离开家乡很久了,十分高兴能回家,又碰上吃的喝的十分丰盛,实在想念孙儿们,所以就召见了他们。”于是府君便撤换了胡母班的父亲。

他父亲痛哭流涕地出去了。胡母班就回家去了,后来又有了儿子,都平安无事。

2.吴郡余杭县南边有个上湖,这湖的中央筑有堤坝。有一个人骑着马去看戏,带了三四个人到岑村喝酒,喝得稍微有点醉了,看看太阳已歪西,他就和随从一起回家去。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因而他就下了马跳到湖里,把头枕在石头上睡着了。哪知他的马却扯断了缰绳跑回家去了,随从们都去追马,到天黑也没回来。

他一觉醒来,时间已快下午三、四点了,一看人与马都不见了。只见一个女子走来,年纪大约有十六七岁,对他说:“小女子我向您多多拜上,天已经快黑了,这儿太可怕了,您打算怎么办?”他就问:“姑娘您姓什么?怎么会一下子知道我在这儿呢?”这时又有一个少年,年纪在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坐了一辆新车,车后跟着二十个人,来到这儿.招呼他上车,对他说:“我家大人想见您一下。”

(坐稳后)这少年便掉转车头回去了。只见路上火把接连不断,一会儿便望见那城墙房屋。

进了城,来到官府公堂上,只见有一面信旗,上面写着“河伯信”。一会儿又看见一个人,年纪在三十岁左右,面色就象图画上画的一样,待从很多。

河伯对他的来临感到很高兴,就让侍从给他斟酒端肉,并对他说:“我有个女儿,很聪明,我想把她嫁给您。”这个人知道河伯是神,所以不敢拒绝。

河伯就命令部下去准备,让女儿与他结婚。承办的小吏汇报说已办妥,河伯就拿丝绸单衣以及纱夹衣、绸缎裙子、纱短衫裤、鞋子等给了他,这些东西都很精美。

又给了他十个小吏,几十个婢女。那女子年龄大约在十八九岁,身材苗条,容貌妩媚。

于是他们成了婚。婚后三天,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宾客云集,女婿拜门。

第四天,河伯说:“婚礼有限,要打发他走了。”这个人的妻子便拿了黄金酒器、麝香袋和丈夫告别,痛哭流涕地和他分手。

另外,还。

5. 义犬报恩文言文翻译选自《搜神记》

原文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狼信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辑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将 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译文

周村有个商人,在芜湖那做生意赚了大钱,雇了一艘小船将要回家.在渡口时看到堤上有个屠夫绑着一只狗(准备杀它),贾某于是出双倍价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把那只狗养在船上.(岂知)那船夫是个惯匪,看到贾某身上的财物(起了贪念),于是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拿起刀(准备要)要杀他.贾某哀求他赐自己一个全尸,强盗于是用毛毡把他裹起来,抛入江中.贾某原先救的那只狗看见了,哀叫着也跳入了江中;用口咬着裹着贾某的毛毡,和它一起浮沉.这样也不知漂流了多远,终于搁浅了.狗从水里爬出来,不停地哀叫.有些人看了,十分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看见了毛毡搁在水中,于是把它拉上岸来,割断绳子.贾某居然没死,(他)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了救他上来的那些人.哀求船夫将他载回芜湖,以等候那强盗的船回来.贾某上了船后,发现救他的那只狗不见了,心里十分悲痛.到了芜湖三四天,商船十分多,就是不见原来那强盗的船.刚好有个同乡商人将和他一起回家,突然那只狗出现了,朝着贾某大叫,贾某大声喝它也不走.贾某于是下船来追那狗.那狗跑上一艘船,咬着一个人的小腿,那人打它,它也不松口.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突然发现那狗咬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因为)他的衣服和船都换过了,所以认不出来.于是把他绑起来,搜他的身,发现(自己的)那包财物还在.呜呼,一只狗,为了报恩而这样做.世上那些没良心的人,跟这只狗相比也得羞愧啊.

6. 古文《留侯论》翻译

留侯论全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圮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做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困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

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人,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留侯论》译文 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普通人遇到了难以忍受的事情时,就会拨出剑来,冲上去捞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对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一点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被激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张良在圮上接受一位老人赠兵书的传说,这件事确实太怪诞不经了。

那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他们各自都有不便道破的深意,是有大智者在相互进行着揣摩和试探。世俗之见把圮上老人看作鬼神本来就已经错了,还把老人的用意看作是向张良授书就更不对了。

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种种酷刑,来对付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无故道到杀戮的人,真是难以计其数。

那时即使有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的确势不可挡,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

然而少年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用个人的力量,在一次阻击之中逞强。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呵!贵族子弟,不愿死于盗贼之中,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像张良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圮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在他面前摆出高傲无礼的姿态,让他受到狠狠地 *** ,如果能够忍受下去,他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真的忍受下来了)所以老人才说:“这小子是可以教好的!” 楚庄正在宣公十二年讨伐郑国时,郑襄公曾袒露着上身,牵着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庄王说:“一国之君能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

于是他下令退兵言和。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在那里整整三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

少时张良虽有复仇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那位圮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担心他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年轻气盛的刚 *** 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去实现他远大的谋略。

圮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地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说明张良已经成熟了,秦始皇已经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也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了。 现在来看刘邦、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之所以能胜,项羽之所以失败,完全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虽然所向无敌,但他滥用武力任性暴怒终归失败。刘邦却能够忍耐,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等待时机而最后消灭项羽。

这完全是张良给他谋划的结果。后来当淮阴侯韩信夺取齐地之后请求刘邦封他为假王时,刘邦大怒,立刻从言语和面部表现出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及时劝阻他能最终获得胜利么? 司马。

7. 黄赭选自搜神记文言文翻译

黄赭负义

原文

鄱阳县民黄赭,入山采荆杨子,遂迷不知道。数日,饥饿,忽见一大龟,赭便咒曰:“汝是灵物,吾迷不知道,今骑汝背,示吾路。”龟即回右转,赭即从行。去十余里,便至溪水,见贾客行船。赭即往乞食,便语船人曰:“我向者于溪边见一龟,甚大,可共往取之。”言讫,面即生疮。既往,亦复不见龟。还家数日,病疮而死。

题解

《搜神记》,西晋志怪小说集。西晋干宝撰。其《后记·佚文》收录《黄赭》一文,当属选自《搜神后记》的文章。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东晋志怪小说集。题为东晋陶潜撰。《太平御览》卷九三一、《初学记》卷三十均引作《搜神后记》。顾希佳选译《搜神后记》收入。汪绍楹校注《搜神后记》入《佚文》。所记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共10卷。《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故事增多。

从题材内容上,全书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类是神仙洞窟的故事,如《桃花源》《韶舞》等,主要讲了服食导养、修道求仙之事。

一类是山川风物、世态人情的故事,如《贞女峡》和《舒姑泉》就是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

一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

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他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

《黄赭负义》,文题原作“黄赭”。

译文

鄱阳县有个叫黄赭的县民,到山里去摘采荆杨籽,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路。几天了,饥饿不已,忽然看见一只大乌龟,黄赭就对它发誓说:“你是神灵的动物,我迷路不知道怎样回家,现在我骑在你的背上,告诉我回家的路。”那乌龟随即向右回转,黄赭就跟着乌龟行走。走了十多里,就到了溪河,看到有商客坐的船。黄赭随即上前去讨取吃的,就对船上的人说:“我刚才在溪河边看见一只乌龟,非常大,我们可以一起去把它捉来。”话刚说完,黄赭脸上立即长出疮来。前去捉乌龟,也再看不到那乌龟了。黄赭回到家里几天,就患疮病而死亡了。

8. 随侯得珠文言文翻译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汉代以后的《淮南子》、《搜神记》将随侯珠的故事记得更详细。原意是: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便叫“断蛇丘”。一年以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间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

春秋战国秦代名人:

澹台灭明:春秋末鲁国孔子学生,教育家

陈婴:秦末筑南昌城为郡治所

曾据:西汉曾氏南迁之祖

灌婴:汉初大臣 筑九江城

梅福:西汉南昌县尉

彭材:东汉农民起义领袖

何汤:东汉虎贲中郎将

唐檀:东汉学者 为官不阿

何汤:东汉虎贲中朗将

徐稚:即徐孺子,东汉隐士

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净明道家派创始人——许逊

张盛:三国吴道教天师

许逊:导民治水足迹遍赣北诸县

吴 芮:鄱阳第一任县令

魏晋南北朝名人:

慧远:东晋高僧 佛教首领

桓伊:东晋音乐家

殷羡:晋代任为豫章太守

习凿齿:东晋史学家

陶渊明-东晋隐逸诗人开山之宗

慧远:东晋名僧,博通六经

陶侃:东晋大臣

慧远:东晋名僧建东林寺

雷次宗:南朝刘宋学者隐居不仕

王孚:南朝宋名志士

雷次宗:南朝刘宋时期教育家

胡谐之:南朝齐国重臣 拜右将军

邓德明:南朝名学者

邓 琬: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

隋唐五代名人:

林士弘:隋农民起义军领袖

钟绍京:江南第一宰相

钟传:曾主政江西20余年

第一个私人图书馆创建者李常

来鹄(来鹏):唐朝诗人

綦毋潜:唐代进士、著名诗人

胡仲尧:南唐寺丞、国子监主簿

邓王番:唐代尚书、节度使

饶娥:唐代《新唐书》列入孝女

柯昶:五代后唐进士 光禄大夫

吴武陵:唐代进士,翰林学士

施肩吾:号东斋,唐代诗人

王勃:唐朝文学家

来鹏:唐代诗人

张九龄:唐朝大臣、诗人

王仲舒:唐朝文学家

李璟:五代时南唐建南都于洪州

李颇:南昌人,南唐画家

韦丹:唐时期大臣 曾主政南昌

贯休:唐末诗书画家、僧人

马道一:唐佛教洪州宗创始人

邓及:南唐元宗时童子科状元

卢肇:唐朝江西第一个状元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 贬任江州司马

狄仁杰:唐朝侍御史 贬任彭泽县令

李渤:唐朝治江州 谏议大夫

董源:江西籍五代南唐画家

郑谷:宜春晚唐诗人

徐熙:南唐画家,为江南名族

行思:唐代高僧住青原山静居寺

王定保:南昌唐末光化进士

宋齐丘:南唐大臣

乐史:唐至宋真宗年间名编辑

廖匡图:五代时期文学家

廖凝:五代陶诗风格的官吏

王定保:五代笔记小说家

巨然:五代末宋初杰出山水画家

北宋名人: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首创成人大学的教育家:李燔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江西古代书画名人——黄庭坚

曾准:赣南名门“四曾”开创人

阳孝本:与苏东坡秉烛夜话

卢光稠:治理赣州城的功臣

临济宗杨岐派之创始人:方会

宋敢于直言的——欧阳澈

临济宗黄龙派的创始人:慧南

曾民瞻:北宋天文科学家

杨符:宋代诗人

洪羽: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刍: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朋: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陈执中:宋代名宰相

谢过: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饶节: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周敦颐:宋代思想家、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谢逸: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惠洪:宋代著名诗僧

刘攽: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

刘恕: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

刘沆:北宋庚午科榜眼、贤相

郑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曾致尧:南丰人,北宋散文家

陈恕:宋进士 曾位居副相

吴居厚:北宋政治家

潘兴嗣:北宋通经史 工诗文

艾宣:北宋画家 气格不凡

宋祁: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科技巨著

王钦若:北宋三朝宰相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宋儒“本心”哲学宗师——陆九渊

北宋散文大家——曾巩

张正随:北宋道教天师

晏几道:北宋词人 晏殊第七子

孔文仲:北宋文学家 三孔之兄

彭汝砺:北宋官员 巳科状元

刘敞:北宋史学家 金石学开山之主

侯叔献:北宋水利家

曾布:曾巩之弟 北宋大臣

徐梦莘:北宋文吏武将懦弱

北宋抚州崇仁学者——吴曾

北宋湿法炼铜家——张潜

北宋刻碑大师——李仲宁

北宋著禾谱农业专家:曾安止

北宋名将王韶 富于韬略

北宋宜黄水利专家——侯叔献

李觏:北宋创立盱江书院之人

宋仁宗时开仓救济百姓的夏竦

陈彭年:北宋著名音韵学家

乐史:唐至宋真宗年间名编辑

钟传:乐平人,宋代龙图阁直学士

南宋名人:

曾几:宋代官员、诗人

徐俯:号东湖居士,南宋文学家

京镗:宋代封翼国公,谥文忠

胡仔: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

陈自明:宋元妇科与外科名医

江万里:宋代白鹭洲书院创始人

宋吉州民间陶瓷家:舒翁、舒娇

苏云卿:南宋文人 结庐定居东湖畔

裘万顷:南宋进士,诗人

赵长卿:南宋著名词人

罗泌:宋代学者 精于诗文

陈三枪:南宋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

曾原一:南宋有影响的诗人

池梦鲤:南宋末年恩科状元

宋元间爱国词人——刘辰翁

赵善括:南宋词人,进士

石孝友:南宋词人,进士

马廷鸾:南宋忠臣名士

王刚中:南宋名臣 哲史学家

刘过:南宋文学家

汪应辰: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晏殊

南宋江湖诗风的开山大师——姜夔

程大昌: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

吴曾:南宋名学者

周必大:南宋大臣 文学家

徐梦莘:南宋史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爱国将领:谢枋得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徐梦莘:南宋史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爱国将领:谢枋得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

南宋著名钱币学家——洪遵

南宋著名金石学家——洪适

南宋脖子最硬的人——胡铨

南宋天文学家——周执羔

洪皓:南宋风节名臣

南宋名臣、诗人——朱弁

南宋大名医——王克明

彭大雅:南宋节度使臣

南宋知名学者—— 彭叔夏

南宋官场知名人士:彭龟年

赵汝愚:宋宗室 曾任右丞相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

南宋知名学者——陆九龄

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

金元名人:

谢缙孙:元代医家

陈自明:宋元妇科与外科名医

揭傒斯:元代文学家

刘时中:元代散曲作家

汪大渊:元代民间航海家、旅游家

熊良辅:南昌人,元朝文学家

周德清:元代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

欧阳贞:元朝学者,家庭教育家

危素:金溪人,元末学者

危亦林:南丰人,元代名医

虞集:元代著名文学家

朱思本:元代地理学家

马端临:元代历史学家

吴澄:元代理学家

程钜夫:元代文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阴时夫:元代名学者

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

元代史学家——马端临

金元文学研究——程钜夫

元代名学者:阴时夫

元代起义的农民英雄——杜可用

明代名人:

忠谏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缙

昆腔(南曲)的“鼻祖”——魏良辅

张位:明英武殿大学士兼宰相

黄德温:“血溅朝衣”的一代豪杰

杨以任:江西五大家之一

李绍:明代古碑文收藏家

李祯:明代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曾质粹:明代翰林院五经博士

郭诩:明代多才多艺的画家

欧阳必进:明代人力耕地机的发明者

熊文举:明代大臣、名学者

罗近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陈道亨:明代忠贤名臣

吴桂芳:明代御倭名将

王一夔:明代天顺状元 著名大臣、学者

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牛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章潢:明代易学家

章世纯:明代临川四大才子之一

罗万藻:明末古文家

陈际泰:明代名学者 为文敏甚

吴与弼:明代儒家老学究

徐奋鹏:明代文史学家

赵光抃:明代进士 任右佥都御史

张自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袁继咸:明代大臣

邹元标:明代东林党首领、忠臣

郭子章:明代史学家

萧九贤:明朝一代名医

余懋衡:明代清廉大臣

谢一夔:明朝大臣,文学家、教育家

朱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魏良弼:明代理学家、教育家

张元桢:明代官吏、诗人

万元吉:南明大臣,明末诗人

姜曰广:南明大臣,明末文学家

娄妃:明代女诗人、书法家

傅炯:明代清廉大臣

舒芬:明代经学家,正德状元

魏时亮:明朝文学士

陈洪谟:明文学家,曾任江西巡抚

喻嘉言(喻昌):明末清初名医

邓以赞:明朝文学家 编修

欧阳斌元:明朝天文学家

魏良辅:明代戏曲音乐家

严孟衡:明朝清廉大臣 左都御史

严孟衡:明朝曾任接察司副使

严嵩:明朝江西分宜人

明代“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艾南英:明代文学家

陈邦瞻:明代史学家

何心隐:明代思想家

罗汝芳:明代理学家

罗洪先:明嘉靖状元 地图学家

欧阳德:明代理学家

罗钦顺:明代哲学家

汪俊:明代理学家

胡居仁:明代理学家

罗伦:明代理学家

童轩:明代天文学家

胡广:明朝大臣 书法家

吴伯宗:明代天文学家

解缙:明大臣 主修《永乐大典》

胡俨:明文学家 天文学家

梁寅:明代名学者

邓琬:明代封左将军 四代为官

陈灌:《明史》“循吏”第一人

黄子澄:明代大臣

肖九贤:明代医家

杨士奇:明代名臣、台阁体诗派创始人

金幼孜:明朝大臣

朱权:明戏曲理论家 剧作家 古琴家

陈诚:明外交家 出使中亚十七国

周忱:明朝理财名臣

况钟:明朝著名清官

邓茂七:明农民起义领袖

何乔新:明朝大臣

费宏:明代大臣

夏言:明代大臣

毛伯温:明代大臣

谭纶:明代抗倭名臣

刘显:明代抗倭名将

邓子龙:明代军事家

何震:明代金石篆刻家

宋应星:明著名科学家

邓志谟:明小说家 戏曲作家

廖均卿:明代钦天监灵台博士

谢诏:明末清初学者

陈勉:明朝抗倭英雄

李涞:明朝清廉大臣

清代名人:

江西萍乡:浩气长存的文廷式

孤傲不群愤世花鸟造型——朱耷

宁都文化名人:江西画派开派家之罗牧

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

戴衢亨:声名远远播的相国状元

孔绍尧:清代赣南中学创办者

朱益藩:清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著名书法家

程茂采:清山东巡抚振威将军

程焕采:清官至江苏布政使、进士

程鹬采:清道光官授湖广总督

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牛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黄爵兹:清朝学者 清廉官吏

蔡上翔: 清朝史学家

纪大奎:清代名学者

唐英:清陶瓷艺术家 能文善画

夏廷宜:清末乐平戏曲演员

晏斯盛:清代名学者

萝有高:清乾隆举子,理学家

汪道诚:清朝嘉庆武科状元

裘纫兰:清代女诗词家

陶福同、勒深之:新建县清代词人

汤燮:南丰人,清末民初画家

谢文洊:清代著名理学家

张自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龙文彬:晚清文学家

谢启昆:清正的巡抚著名学者

勒方奇:清代词人、书法家

蒋仕铨: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江谦:清代著名教育家

齐彦槐: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朱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裘曰修:清代名臣、文学家

胡思敬:清代藏书家

戴均元:治水有术的宰相

李宜青:客家先贤

雷发达:皇家建筑设计大师

刘凤诰:才思敏捷 出口成章

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余庆鳌

蔡希邠:抗法将领臬台

周学键:清代雍正进士

张春发:清代名将,新余人氏

黄俊:清代学者

戴云官:清代教育家

吴湘皋:清初赣南私家图书馆的始建者

吴嘉善:近代外交家、数学家

我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康爱德

民国名人:

张勋:奉新人,人称“辫帅”

李烈钧:抗拒袁世凯的革命志士

邹韬奋:民国新闻先行者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陈寅恪

龙榆生:万载人氏,词学大师之一

傅烈:赴法留学生,中共早期党员

曾炯:近代著名数学家

潘震亚:从事法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工

袁玉冰:著名革命烈士

李平: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史学家

程懋筠:新建县人,现代音乐家

欧阳竟无:近代著名佛学居士

梁邦楚:20世纪花鸟画界逸品大家

曾延生:吉安党组织创建者之一

胡谦:民国以身殉国的名将

胡运洲:民国赣南最早的航海家

肖长华:京剧表演艺术家

公刘:江西现代诗人、作家

蔡希邠:抗法将领臬台

蔡公时:江西光复先遣

徐秀钧:国民众议院议员

吴嘉廉:早期《申报》评论学者

熊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吴宗慈:历史学家、著名方志学家

民国“新闻界三杰”之一:黄远生

张国焘:早期党的***,之后叛党

温晋城:民国要员、国学名家

黄大埙:民国江西高校创办者之一

陈任中:民国诗词、书法、乐曲家

回答者: skdliulei | 四级 | 2011-1-23 18:22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卢肇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翌年,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他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他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懂得“关系学”,笼络世宗亲信。两面三刀,委罪于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计。从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时间内,严嵩先后在宜春、分宜两县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桥: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座的总称),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花三四万两银子。同时还出资修茸了分宜县学等等。这些钱,虽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桥又有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桥成又尽管有媚上之嫌,但也是为人民做了点好事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

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因此,关于他幼年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以迄于今。

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就是他首先提议并亲自主持《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早在入朝之初,他就向朱元璋提出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的建议,尽管当时未受重视,他仍然提出全书的体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要求。直到永乐元年(1403),成祖才下诏编纂。初由解缙率领一百多人,用一年时间完成,定名为《文献大成》。成祖以其内容不够宏广,于是又加派了姚广孝、刘季篪为监修,动员儒臣文士二千一百余人,重加修辑,用了五年时间,于永乐六年(1408)冬告成,由成祖改名为《永乐大典》。

况钟(1383-1443),字伯律。靖安(今靖安县)人。明代官吏、诗人。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学家、诗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举世瞩目的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写成于任职期内。崇祯十一年(1638)任汀州(今福建长汀)府推官,十四年(1641)任毫州(今安徽毫县)知州。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弃官归家。后又在南明任过职。清顺治年间仍在世,约于顺治与康熙之交去世。

晏殊(90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自幼天资聪敏,笃学能文,十四岁举神童,十五岁应廷试,得到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得尽读秘阁藏书,学问益博。继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事无巨细,皆咨访之”。仁宗即位,益加信任,历居要职,先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文武职宰相)。后出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卒谥元献。

晏几道(约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殊幼子(一说第七子)。临川人。北宋词家。一生清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早年即以《鹧鸪天》词见称于仁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叔原作此。”参见黄升《花庵词选》叔原《鹧鸪天》注)。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小就聪明好思。三、四岁时就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之”。这样深邃的哲学问题。七、八岁,“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波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朱耷(1626-1706)。谱名统,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南昌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大画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权封宁王于南昌,繁衍八支,朱耷属弋阳王支,袭封辅国中尉。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潜回南昌,创建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坐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