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与泥鳅可以混养。
一、建好养殖池套养黄鳝、泥鳅的池子:
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堰塘、小水沟、小河中网箱套养,面积一般为25~15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殖,要求土质坚硬并将池底夯实。池深08~15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入30厘米肥泥层,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最好,这样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还要设置进出水口,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进出水口要用拦鱼网扎好,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
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彻底消毒,并在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再注入新水。
选择网眼密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网目大小以不跑鳝、鳅且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单箱面积不超过20 平方米,规格一般为长5 米~7 米,宽2 米~3 米,高15 米~2 米。网箱沿池边用竹竿固定,箱口高出水面05 米~06 米,箱与箱之间相距15 米,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0%。放养苗种前7 天~10 天,将新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藻类生物膜,以免擦伤鳝体。将经曝晒或消毒处理的泥土投入网箱,厚约02 米,以便鳝、鳅冬季潜入泥土中越冬。在箱内移栽水花生,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70%~80%。
二、选好黄鳝、泥鳅种苗,合理放养: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为宜,太小摄食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最好用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池塘在放养鳝、鳅苗前按常规养殖要求放养苗种。鳝、鳅苗4—11月均可放养,鳝种规格为20克/尾左右,同一网箱的黄鳝尽量规格整齐,以免互相残食。尽量提早放养,以利于提高出箱规格。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25克的黄鳝2千克、泥鳅05千克;或者放养规格为50克的黄鳝3~4千克、泥鳅1千克。放养苗种前3—5天,水花生及水体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鳝、鳅苗种消毒可用10ppm 的亚甲基蓝水溶液浸泡10—15或用20ppm 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10分钟,也可以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5分钟。
三、投喂配合饲料:
先安装饲料台,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应环境,从第四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小鱼、小虾、蚯蚓、蝇蛆、河螺、黄粉虫、蚕蛹、猪血以及动物内脏等鲜活饲料。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采用人工培育的深黄大斑鳝种苗,用配合饲料投喂,日投喂量按黄鳝体重的3﹪~5﹪,每天投喂1~2次(依天气和水温而定),采用定时、定量的原则,饲养20g的黄鳝苗一年可长到 200~300g。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 的黄鳝饲料为食,也可通过培肥水质解决一部分,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皮即可。开始投喂量要少,以后逐步增加。
人工养殖黄鳝时,最好是在驯食工作结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鳅,达到黄鳝、泥鳅互利共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为泥鳅与黄鳝的食性不同,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则需要经过一段带强制性的驯食才能适应,驯食时,常常,是黄鳝还没开口取食,泥鳅已将其一扫而光,从而影响黄鳝的驯食时间,甚至使驯食失败。泥鳅好动,取食时上下窜游,使水波动较大,以致部分饲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质,影响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驯食时间。
四、饲养管理
黄鳝、泥鳅的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5—9月,在这期间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池,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早晚检查箱体,防逃、防鼠、防盗、防汛,及时除去箱内生长过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长出箱外致使鳝、鳅逃逸。11月以后,箱中没有设泥土层的,可以将水花生加厚到03 米,然后用重物压沉,让鳝、鳅潜伏其中越冬。细心观察池塘里黄鳝和泥鳅的生长状态,以便及时采用相应措施。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值65—75之间,水位适宜。
五、鳝病以预防为主
要经常用1—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用硫酸铜药物预防疾病。因为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因此预防比冶疗更重要。
养殖黄鳝新方法
青螺也叫塘螺或河螺。
其头颈部肉质坚硬,顶部有胶质构成的甲片。体外包有锥形的硬壳,上有螺纹,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湖泊、池塘、沼泽、河流、小溪等处,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之一。
青螺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具有营养专家分析,螺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螺肉蛋白质含量相当于带鱼、鳝鱼的蛋白质含量,并高于蛋类。
青螺的养殖方法
青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死。 青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以自然的繁殖,它的寿命一般为雌性4到5年、雄性2到3年,仔螺3到4个月时生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年后基本不再生长。
青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在农业养殖当中养殖的项目特别多,不同的项目效益也是不一样的,近年来黄鳝养殖疱疹也特别明显,在养殖当中我们要注意新的方法和技术,而且要明白养殖黄鳝新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黄鳝泥鳅套养效益好。
建好养殖池套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或上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堰塘、小水沟、小河中网箱套养,面积一般为25~15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套养,放苗前先要进行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苗和泥鳅苗。若用土池养殖,要求土质坚硬并将池底夯实。池深08~15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入30厘米肥泥层,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最好,这样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还要设置进出水口,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进出水口要用拦鱼网扎好,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彻底消毒,并在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再注入新水。 选好种苗套养黄鳝、泥鳅,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选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黄鳝苗以60~80条/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1~15公斤/立方米。黄鳝苗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最好是用入工养殖的,因为人工养殖的鳝苗成活率高。 投喂配合饲料首先要安装好饲料合,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均可,面积视池子大小而定,要低于池面5厘米。黄鳝苗投放后,前3~6天不投喂饲料,待黄鳝适应环境后,第4~7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钟左右投喂饲料最佳。 人工套养黄鳝、泥鳅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自配配合饲料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干品)12%、矿物质1%、酵母50%、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每天投喂1~2次,采用定时、定量的原则,尾重20克的黄鳝苗饲养一年可长到025~03公斤。泥鳅在养殖池里主要以黄鳝排除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饲料为食,每天投喂一次麦麸就可以满足泥鳅的食量。 科学饲养管理5~9月是黄鳝、泥鳅的生长旺季,期间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池,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黄鳝和泥鳅都是昼伏夜出,要细心观察黄鳝和泥鳅的生长动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要保持池水水质清新,酸碱度pH值在65~75之间。
搞好疾病预防实践证明,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这就要求养殖户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可常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用鳝病灵、鳝鱼转立停全池消毒,预防疾病,每年春、秋季节用晶体敌百虫进行驱虫。
通过以上关于养殖黄鳝新方法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黄鳝泥鳅套养效益好,这也是在平时进行养殖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而且也要注意平时养殖时的管理方法,多方面促进效益的增加。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