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题引发 “老师,你看我会洗手了。”“老师,你的手好大,我妈妈的手也大”“老师,小手可以穿衣服”……。
托班孩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进而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的小手产生了兴趣,发现了许多小手的奥秘,从而引发了这一主题——“能干的小手”。
二、 主题网络
欣赏小手 手工饼
认识手指 我爱小手 小手喂饭 宝宝洗手
认识小手 小手真能干
能干的小手
小手游戏 小手变变
游戏:捉蝴蝶 游戏:天晴、下雨 小手变树叶 两只手
游戏:小手指一指 拉个圆圈走
三、 活动设计
撕纸《天线宝宝吃西瓜》
活动目标:
1、体验撕纸活动的快乐,感受不同质地的纸。
2、乐意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的玩偶一个;各种质地的纸做的西瓜。
2、若干个用硬纸壳做的天线宝宝造型,并在天线宝宝嘴上贴一个大小适宜的纸盒。
活动过程:
1、在快乐的音乐中,孩子们与天线宝宝共同起舞。
2、告诉幼儿:“天线宝宝累了,肚子饿了,他想吃大西瓜,我们一起给他送西瓜吧。”激发幼儿参与到游戏之中。
3、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提醒幼儿要把大西瓜撕成一块一块的,喂到天线宝宝的嘴里。(引导幼儿任意撕,体验纸质的不同;并将撕好的碎纸放入纸盒)
4、在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边撕边说“
不错的天线宝宝你吃西瓜”、“给你一个大西瓜”、“给你一片小西瓜”、“天线宝宝西瓜好吃吗?”……
四、 教学反思
充分探索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组织活动“天线宝宝吃西瓜”时,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线宝宝”、不同质地的'纸西瓜,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的操作掌握小手如何撕纸,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可是当老师叫孩子一起来说说、交流自己的心得时,有些孩子却怎么也叫不来,他们仍专注于游戏之中。出现这一教育现象值得我反思。
在活动过后的思索中,我觉得虽然教师确定的活动内容有效的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将孩子的兴趣与自己的实践自然的结合了起来,使孩子乐意实践,但对于组织“交流”活动的失败使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究其原因,发现探索与发现是孩子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充足的时间,孩子们才能有充分的体验、发现,才能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有一个总结。如果只给孩子一点点时间,难免会出现叫不回孩子的现象。我因此也体会到“充分探索”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将指导我今后的教育。
五、 分析与预测
托班的孩子刚刚从家中来到了幼儿园,通过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对幼儿园的生活已基本适应,此时他们渐渐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边与周围,而“自己的小手”则是他们想了解的。把小手作为主题内容是与孩子的经验相结合的,从“认识自己的小手”到“玩小手的游戏”到探索“小手的用处”,都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认识自己小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主动参与生活,主动将自己的体验得到练习的过程。
在活动中,随着主题的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渐渐的不满足,从自身的探索与发现向周围事物过渡,将自己的注意转向了身边的事、人、物,因此在活动的不断实施中,应将幼儿的兴趣做为主题内容的主要来源。
六、 家园共育
在主题“能干的小手”的家园共育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展家园互动,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于幼儿共同游戏。如;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家长与幼儿同唱一首歌等等。
2、请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教育活动。如:让幼儿体会小手能帮助爸爸妈妈做的事、小手可以在家中学会的一些生活技能等等。
3、家长与幼儿园开展交流,家长将幼儿在家的一些做事的相片收集起来,老师也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相片收集起来,共同在教室布置“小手能干”的墙饰,供幼儿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干的小手充满自信。
《天线宝宝》各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弱势人群。
1、紫色的丁丁代表的是男同。
2、绿色的迪西代表黑人人种。
3、**的拉拉lala最显著她代表的是女同。
4、红色的啵儿代表的是侏儒。
《天线宝宝》分别为丁丁、迪西、拉拉lala、啵儿。
1、紫色的丁丁,他是最高的天线宝宝,同时也是最绅士的天线波波,性别是男的。因为丁丁的颜色是紫色(紫色被很多人认为是男同的代表色),他的形象也被认为是男同群体的代表。丁丁喜欢跳舞和打滚,最喜欢的就是一个红色的手提包。他喜欢所有天线宝宝,但和迪西是最好的朋友。
2、绿色的迪西,他也是个男孩子,而且因为皮肤比较黑,被很多人认为是黑人的代表。绿色一般用来代表和平,所以迪西的形象也象征着和平,反对种族歧视。迪西喜欢戴帽子,经常戴的帽子是牛纹的。因为觉得这很时尚,时尚对迪西很重要。
3、**的拉拉,她是女生,因为她的名字,拉拉是女同的代表。Lala是最幸福最搞笑的天线宝宝。拉拉喜欢唱歌弹跳,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惨”。拉拉喜欢橙色的球,经常带着它到外面跑、跳、追等,想事情的时候就像企鹅。
4、红色小波了,她也是个女孩。她是四个天线宝宝中最矮的,被很多人视为残疾人的代表。有意思的是,小波在作品中偶尔会说几句粤语,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她是广东人。
《天线宝宝》创作背景:
1、1996年,Ragdoll公司和BBC签约,开始制作了这个长达260集、每集30分钟的幼儿节目。
2主要的收视对象是12个月大到5岁的学龄前幼儿。
3、Rag Doll国际节目经理Nick Kirkpatrick强调:“《天线宝宝》不是教育节目,和《芝麻街》或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儿童节目不一样。
4、《天线宝宝》只想呈现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这个节目也是根据这个想法发展出来的。
5、《天线宝宝》(英语:Teletubbies),香港译《天线得得B》,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与Rag Doll公司制作的幼儿节目,发行于1997年到2001年,主要观众对象是一到四岁的儿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