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发展所需的“六要素”环境
企业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然而中国的企业在担负起创新主体的重任上,却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那么是哪些要素影响创业企业发展?
所谓“六要素”环境,通俗地讲,即创新发展所需的政府(政)、企业(产)、大学(学)、研究机构(研)、金融机构(金)、中介机构(介)等六个关键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通过互补、互动、互利、互惠关系形成的创新网络。清华科技园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发展不但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政、产、学、研、金、介等多种创新要素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从小企业到中型企业、由中型企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的聚变。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然而中国的企业在担负起创新主体的重任上,却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产品,是市场,而在政策动态、智力资源、研发项目、资金储备等方面相对不足。因此,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的阶段中,各创业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也会遭遇不同形式的瓶颈和束缚。如果不能一一妥善解决这些需求和束缚,企业很难获得持续性发展。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介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所有可用的创新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就成为摆在广大创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清华科技园已有400余家企业和机构进驻。其中,园区的主体,也是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源泉的,是2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这些从海外或是大学进入园区的企业,大多拥有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有些正在进行着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试验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一级创业;部分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则进入了实现产业化和进行市场推广的二级创业阶段。多年来,清华科技园从对这些创业企业的服务经验中得知,在目前国内创新组织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等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大学科技园区的平台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来自政、产、学、研、金、介等各方的优势资源—作为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园区能够形成融合这六大创新要素的创新网络,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帮助企业克服发展的束缚和瓶颈,从而实现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1.大学/科研机构的参与对创业型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看大学/研究机构在推动创业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大学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发展学科建设,取得学术成果;而创业型企业关注的焦点则是产品,是市场。由此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大学在人才、项目、装备等方面的储备要优于企业,而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则更加灵敏和准确,双方能够形成较好的优势互补。为此,如果创业型企业能够从对前沿产品、市场走向等的了解出发,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力量,就能够弥补自身在智力资源、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获事半功倍之效。
以清华科技园里的创新创业企业为例。目前,园区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都与清华大学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合作:一是大学的教授、博士到企业参与研发工作、帮助公司发展;二是有些企业委托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合作开发;三是一些企业还与大学合办了工程研究中心。而在合作过程中,大学和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双赢—大学提升了学科水平,企业则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优势。例如,凌讯公司早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现已被确定为国家标准。2007年,搜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手成立了“清华大学—搜狐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实践证明,清华大学在计算机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能够进一步强化搜狐的技术竞争优势;通过强强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推进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
2.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对创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政府通过国家行为切实为企业提供扶持和引导,是中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往往会通过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上市扶持、政府采购以及重大工程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引导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规模、信息渠道等种种要素的制约,创业型企业在获取政府政策支持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创业企业往往需要借助大学科技园区这一平台的聚集效应,通过园区的力量实现政府相关资源的落地,从而实现政、产对接。
举例来说,目前清华科技园内的创业企业除可享受中关村的各项税收优惠和人才引进政策外,还可通过清华科技园从北京市政府申请到适当的财政补贴,从海淀区申请到一定的科技项目资助。同时,清华科技园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建立企业服务平台,海淀区政府的多项补贴和优惠政策均由清华科技园作为代理受理部门。此外,清华科技园还积极参与重大企业项目,为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和技术合作争取政府的相关扶持。
3.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对创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创业型企业需要和其他相关企业不断交流、碰撞、互动,通过合作和共赢,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在科技园的各种作用力下,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形成市场环境下的产业聚集和上下游合作关系。目前,清华科技园举办有大量的沙龙、论坛、讲座、展览、CEO早餐会、行业协会活动,来推动产业聚集并形成企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今天在清华科技园聚集的核心技术,很大一批集中在IT领域,这就使得企业之间具备实现合作共赢的可能性。目前清华科技园已经在这方面出现了很好的态势,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开始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集群形态。
4.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对创业型企业发展的作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停滞不前,因此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处在这种状态的企业,需要强有力的中介机构来运作。通过投资银行和公司经纪人的介入,通过整合、重组、捆绑、并购等资本手段,让若干小企业直接进入到中企业,若干中企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这也是清华科技园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5.创新网络—创业型企业发展的高端需求
总的说来,无论是产学的合作、产产的合作,还是政产的合作、产介的合作等等,这些毕竟都还只是两个要素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更为高端的需求,是融合有政、产、学、研、金、介等多种要素的区域创新网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不仅两两的要素之间可以形成双向的互动创新链,而且多要素之间还能相对自由的产生碰撞、互动。这是因为该网络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所以处于这个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单个的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创新网络中丰富的其他资源,这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且,由于创新网络能够给企业提供创新网络以外的企业难以获取的资源,因此,处于创新网络内的企业往往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特色,成功率比较高,而企业的高成功率又将反过来加强创新网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种凝聚力、吸引力和扩散力必然促使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够呈几何级数、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清华科技园正在昆山市打造的“小核酸产业基地”为例。2007年,清华科技园引进“国家973计划”小核酸领域首席科学家梁子才的小干扰核酸研发、制备项目,并协助组建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随后,在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首届中国小核酸会议于2008年4月在昆山举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清华科技园提出了建设小核酸产业基地的构想。
按照园区的构想,该基地将最大限度地整合来自政府、大学(在学术资源上,基地拟筹建由若干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率领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高端研究提供智能储备)、研究机构(以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为依托,基地将建设一系列的小核酸研究实验室)、相关企业(产业基地未来拟孵化一批生物企业)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并通过这些要素在创新网络中的互动和合作,促成小核酸领域高科技企业的极大发展。而这一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建成,不仅将使基地内的创业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条件,也将促成相关企业的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乃至整个区域的创新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对员工忠诚的涵义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态度忠诚论、行为忠诚论和综合论三种观点。态度忠诚论认为忠诚实际上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态度,应该着重从员工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加以考察。行为忠诚论认为员工的忠诚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着重强调对企业的奉献。综合论认为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的统一,即员工忠诚是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和竭尽全力的态度与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理念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时刻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1.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
(1) 生产规模小
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也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花色品种、质量、标准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然而近几年来,技术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一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办出了特色,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在美国硅谷和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尽管生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少,但其技术含量不低,有些还在纳斯达克或其他二板市场上市。
(2) 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1999年美国有中小企业3 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2000年中国有中小企业3 98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如日本、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中小企业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和98%,发展中国家也差不多如此。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竞争性领域无所不在。
(3)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中小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其经营范围宽和经营项目丰富,经营体制灵活。当经济波动时,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跟上时代步伐,很快转向,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比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更具快速反映优势。
(4) 竞争力弱,寿命短,停业破产率较高
当然,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优势,但真正要在经营中取得有利地位,还需“船大好冲浪”的大型企业。美国每年有60万家中小企业注册,但其中30万家只能经营一年半,能维持经营10年的不到一成。
2.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国中小企业是在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经济转轨时期崛起的,因此,带有这个特定条件下的明显特征。
(1) 数量大、比重大
根据推算,1994年底,在中国全部工业企业的100.71万户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无与伦比,比以中小企业比重而著称的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总数中的比重(1991年)还高0.15个百分点。真可谓中小企业的海洋,这与中国农村工业刚启动的现实是相一致的。
(2) 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
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人化,由于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199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资本金只有23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1/11,为大型企业的1/80,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这和中国的整个水平较低是相称的。
(3) 投资主体多元化
中小企业既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多为国家投资兴建,因而多为国有企业;也不像资本主义国家的那样,多为私人投资兴建,因而多为私有企业。而是既有国家投资兴建的企业,也有大量属于劳动人民集体所有的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私营)企业。一般来说,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多为非国有企业。如1994年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大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7%,非国有企业占23%;中型企业中,国有企业占69%,非国有企业占31%;小型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14.5%,非国有企业占84.5%。乡镇企业除少数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国有的中小企业,其中集体的和个体的企业单位分别占18%和82%,从业人员分别占66.42%和33.58%,产值分别占79.02%和20.98%。
(4) 组织程度差
中国的企业:大企业是大而全,小企业是小而全,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在销售方面缺少固定的 渠道 。特别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也缺少扶持政策同时缺少发达国家那样的社会服务体系。
(5) 生产经营市场调节
在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下,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提过大、中、小型企业并举的 口号 ,但国家计划实际上是偏重于大型企业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忽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计划的保障。改革开放前,中小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生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扩大,中小企业才得到迅速发展。
(6)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国内经济的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① 就业压力,② 自身素质低下的压力,③ 资金短缺的压力。由于中国人口多,经济相对不发达,劳动力过剩是长期存在的压力,为了增加就业,便要多办中小企业。同时,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须要面向国内市场,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外向型中小企业,也因为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很不稳定,加之体制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向主要是国内市场。又由于资金短缺,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其技术进步缓慢,这也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从而很难挤进国际市场,其生产服务的方向主要是国内市场。
(7) 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又由于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创业型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我们知道薪酬对任何一个员工都很重要,薪酬代表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自我实现、尊重、职业价值判断以及个人的合理预期。创业型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且激励作用显著的工资薪酬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使薪酬制度能激发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问卷中也反映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抱怨。创业型企业要尽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使其工作得更加舒心、轻松。
(2)精神激励。
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企业中成绩突出的员工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授予荣誉称号,使其成为其组织的榜样和标杆,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另外,企业应当在员工结婚、生育、乔迁新居、事业成功等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关怀与鼓励,以鼓舞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士气。对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员工要及时提供帮助,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以增强其归属感。
(3)政策激励。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员工比较赞同以绩效考评结果来发放薪水的制度。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绩效考核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员工帮助计划(EAP)是基于对人和现代组织的心理关照、健康维护和功能改进的一项新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世界各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成立EAP有助于发现和帮助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它对创业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工作激励。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