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和霍去病同是汉朝名将,两个坟墓紧挨着,但是待遇却大不一样
做心怀善意的人2019-06-04 08:07
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强盛,同时保持与北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汉朝的经济发展换取了时间。但是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关烧杀抢掠,汉庭只能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到汉武帝执政后,宣布废除和亲政策,向匈奴宣战。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抗匈名将,如飞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
卫青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 。在汉代做官讲究出身,卫青的出身很不好,他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骑奴,有一身好剑术引起汉武帝的注意。后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从而将卫青调到建章营当差,因为汉武帝射杀了一匹马引得卫青的痛哭汉朝没有希望了,说汉人不爱惜自己的马就如同不爱惜自己的女人,从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卫青剧照
元光六年,匈奴骑兵南下直指长安,汉武帝兵分四路,派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卫青各领一万骑兵,主动出击匈奴。这是卫青首次带兵作战,且面对的是强大的匈奴骑兵。但是卫青冷静果敢,实施迂回深入匈奴腹地,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人,获得大胜,其余三路只有李广部不败不胜外,其余两部都大败而回。卫青的这次胜利是汉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汉武帝封卫青为关内侯。此后数次出击匈奴,于元朔二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控制了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再此修筑朔方城,不仅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还建立了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名声大噪,封为长平侯。
卫青剧照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从小熟读兵法,胆识过人,行事不拘一格,被汉武帝看中带在身边。元朔六年,十七岁的霍去病领八百轻骑随随卫青出击匈奴于漠南,率领本部八百轻骑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一路狂奔八百余里,直捣匈奴重地,斩获包括相国和当户的官员在内2028人,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霍去病两次率兵出击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霍去病剧照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元狩四年霍去病率5万骑兵北进两千多里,歼灭匈奴左贤王部7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封禅狼居胥山,匈奴单于逃到漠北,至此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剧照
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同时加官大司马,成为汉军的最高军事长官。虽说卫青没有霍去病光芒四射,但是霍去病能取得如此战绩,离不开卫青的支持。如果没有卫青细密布局,解除了霍去病的后顾之忧,并且在正面吸引了匈奴主力,为霍去病的大迂回战术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而霍去病就像一把锋利的剑,直插匈奴的咽喉。
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很好的配合,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一次次胜利,两人缔造了汉军的军魂,打出了汉军的威武,两人死后都葬在了茂陵,两个坟墓也香梨不远,但是待遇却大不相同,一个在墙外,一个在墙内,墙外卫青的坟墓无人管理,上面杂草丛生,被人在上面乱写乱画,乱堆垃圾。墙内霍去病的坟墓一直有人管理,并且打扫的干干净净,同时汉朝名将,同为民族英雄,死后竟不能同等对待,真是让人为之唏嘘。
一代名将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怎么样
汉武大帝中汉武帝的姐姐有四位,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金俗。
1、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2、南宫公主:西汉时期人,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之女,皇后王娡的第二个女儿,汉武帝二姐。元朔六年,侯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国除。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对这一段的注释为:“南宫公主,景帝女。初,南宫侯张坐尚之,有罪,后张侯耏申尚之也。”说明南宫公主先嫁给南宫侯张坐,后嫁给张侯耏申。
3、隆虑公主(林虑公主):平阳公主同母妹,嫁隆虑侯陈蟜。为汉景帝刘启之女,生母是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娡,汉武帝刘彻的姐妹。
4、金俗:修成君,姓金,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母亲是孝景皇后王娡,父亲是金王孙。因为金氏的外祖母臧儿占卜得知女儿王氏有富贵命,将她献入太子宫中。后来王氏成汉景帝的皇后,王氏此前的经历一直是不便说出来的。
扩展资料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武帝十六岁时登基,政权上,中央设置中朝,巩固皇权;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文化上,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军事上,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汉武盛世的局面。
社会经济上,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征和四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参考资料:
巾帼英雄有哪些?把她们的故乡和故事写出来。O(∩_∩)O谢谢
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我们常说的外甥和舅舅的关系,除此之外卫青还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小时候一直生活在父亲家里,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回到母亲怀抱之后才华开始被发掘出来。
霍去病的母亲是卫青的姐姐,她的名字叫做卫少儿,霍去病就是他和一个小官吏所生的。卫青当年在战场上是千军万马无人能敌,而霍去病带兵打仗的时候更是勇猛无敌,两人的为人非常相似,在战场上的作风也颇为相似。因为霍去病和卫青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所以卫青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照顾霍去病的。霍去病在卫青的影响下对于行兵打仗也是非常的感兴趣,而且他从小生活简朴,和皇宫里的那些小公子哥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不屑于待在温室里享乐,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舅舅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早日击退匈奴一家团圆,于是在他的再三请求之下卫青决定带他上战场。从这一层面上看,霍去病和卫青的关系俩除了是外甥和舅舅之外还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霍去病是西汉的著名将领,或许由于是卫青的亲外甥所以在带兵打仗方面特别擅长,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在当时很受汉武帝刘彻的器重,汉武帝爱才,霍去病不惜命,这是一对非常好的“组合”。
霍去病的一生比较带有传奇色彩。首先这个霍去病只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不敢承认,而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在霍去病刚满周岁时,他的姨母刚进宫被封为卫夫人,他的舅舅卫青也被封为侍中。可以说卫家人改变命运就是在这时刻。当时的汉王朝是非常不稳定的,匈奴人肆无忌惮的抢夺百姓的农田,财务,使百姓民不聊生。当时胸怀大志的汉武帝刘彻急切希望改变这样的局势,所以就找了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从旁协助自己。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长大了。在舅舅的庇佑下,霍去病从小精于骑射。他梦想有一天能像舅舅一样做出一番大事来。成年后的霍去病多次向舅舅请求上战场,卫青只好给霍去病八百骑兵。没想到霍去病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点也不输给多年老将,奋勇杀敌。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将敌人杀个片甲不留,而自带的八百骑兵却一个不少。这样的凯旋归来让汉武帝喜出望外,非常高兴,立即将霍去病封为“冠军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霍去病也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被汉武帝非常重用,这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勇将士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汉武帝与霍去病可以说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爱好历史的朋友,尤其对古代军事史感兴趣的人肯定都对霍去病这个名字不陌生。那么霍去病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他是女奴与小吏私通生下的私生子;是长安城里贵不可及的豪门少年;是皇帝陛下钟爱的忠孝纯臣;更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的身世说起来颇有些传奇。他的外祖母卫媪是个女奴,所以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也是个女奴。卫少儿与一个霍姓小吏私通生下霍去病,霍家觉得卫少儿身份低微因此不承认这个孩子,所以要说这个时候的霍去病是谁,只能说是一个不被生父家族承认的私生子。
后来卫少儿的姐姐卫子夫得宠为后。入住未央宫。卫少儿的哥哥卫青也因为屡立军功被封为大将军,后来还娶了从前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一下子卫家成为当时长安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家,正值少年的霍去病也不再被人提及私生子身份,成了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贵人。所以要问这时的霍去病是谁,大家都说,霍去病是长安街上鲜衣怒马的贵族少年。
因为皇后姨母的缘故,霍去病得以入宫接受和皇子们一样的教育,还常常到皇后居住的未央宫探视。所以常遇到来看望皇后的汉武帝,经过问话,汉武帝发现霍去病在军事方面很有见地,于是渐渐地汉武帝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开始让他参与对匈奴战争的准备工作。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命十七岁的霍去病跟随舅舅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此战霍去病大获全胜,凯旋后被封为冠军侯。此时的霍去病一战成名成为汉武帝钟爱的战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地区大获全胜。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再次一同挥师北进,一举拿下象征匈奴王庭的狼居胥山。这时候的霍去病已经是与舅舅卫青齐名的少年将军。
但是天妒英才,短短两年后,霍去病就因病去世了。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 、“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