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威县。威县有许多美丽有好玩的地方,我们可以尽情地玩个够。大葛寨村西有个著名的景点——“十里荷塘”。里面有许多荷花,那么美丽,那么鲜艳,那么迷人。让人看了心旷神怡。我们村东边还有一条土堤,它像一条龙蜿蜒匍匐在这里已经4000多年了,这就是著名的“鲧堤”,据说是禹的父亲为了治水从天上偷来一种神土撒在这里变成的。威县的老沙河像一条水龙横卧境内,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河内有鱼有虾,天天都可以看到在河边悠闲自在钓鱼的人。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威县以良好生态环境和深厚文化底蕴凸显城市特色,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按照“城市建在公园里”的理念,坚持生态先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增绿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洁净工程。
同时,威县还建成31公里长200米宽的环城背景林带、总长365公里的环城水系、六大生态绿地公园、“五湖四河”水系景观,营造出的“水清、岸绿、景美、宜人”的滨水空间,为城市注入了灵气活力。
有“城”方能兴“产”。实施县城“东进北扩”战略,县城北部建设12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城区,东部建设31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两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互衔接、融为一体,以城建园、以园促城,实现“园兴城崛起”,投资开发区、享受新城区。
我们的威县正在蓬勃发展,威县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未来我将以威县建设者的身份为她的崛起尽一份力。
邢台旅游景点
威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 150公里,北距北京市380 公里,西至邢台市70公里,南距邯郸市100公里,东至山东省会济南市180公里,东北距天津港、黄骅港各300多公里。
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70公里, 东距京九铁路40公里。
106国道纵穿南北,邢临、邢清公路横贯东西,与450公里的乡村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威县自然环境优越。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充裕,水质优良。
气候四季分明,为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 集中在夏末秋初;无霜期198天;年平均温度摄氏13度;全年日照25748小时。
威县通讯网络发达,电力充足。
通讯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中继光缆化,电话全部国际国内直拨。
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自动漫游。
电力总装机容量12万千伏安。
威县是史学界公认的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现有义和拳议事厅遗址,可供考察、 旅游、观光。
拥有批零交叉的大型综合市场,商业繁荣。
“普九义务教育”通过省验收,并有省、市、县三级完全中学----威县一中;有建于五十年代的赵庄省师(即现威县师范),社会事业相对发达。
威县工业基础良好,形成了机械、纺织、食品、酿酒、橡胶、木业加工等行业。
总投资3000万元的邢台橡胶有限公司,已达到年加工 150万条汽车内胎的生产能力;县农药厂生产的对硫磷、敌百虫等农药已打入国际市场;县橡胶厂加入河北鲸鱼集团,达到年产 100万条汽车垫带加工能力; 邢台水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水系列酒,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乡镇企业突飞猛进, 形成了皮毛皮革、毛毡、橡塑制品、汽摩配件、造纸、建筑陶瓷等八大行业,年总产值304亿元。
农业经济实力雄厚,是河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之一,棉花总产连续十五年居河北省第一,素有 “冀南棉海”之称。
科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已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
[编辑本段]历史
威县本沿用威州之名。
威州始置于金代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盖因统治者企图以武振威为名。
此时威州并非在今威县地,而在其西北三百余里之遥的今井陉县威州村。
今威县当时为洺水县,属洺州,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属威州,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威州始从井陉徙治于洺水县,于是威州之名,始出现在今威县地。
元末省洺水县入威州,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县,县袭用州名,故名威县,即为今县名之由来。
威县境域,在春秋时先属齐,后为晋之东阳地。
战国时属赵。
秦代属钜鹿郡。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于此地封广宗国,故城在今县东南二十里。
新莽时废。
东汉永元五年(公元93年)又封广宗国,不久罢为广宗县,属钜鹿郡(见《大清一统志》)。
三国魏时改属安平郡。
晋初属安平国,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国名长乐国,广宗县仍属之。
北魏初,广宗县属长乐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广宗县北部与南宫县南部地置经县,故城在今威县城北约五十里的经镇,今威县此时为广宗、经县两县地,十一年两县改属广宗郡,郡治经县,不久即废郡。
两县复属长乐郡,孝昌中(公元525—527年)复置广宗郡,两县仍属之。
北齐广宗、经县复隶长乐郡,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经县名武强县。
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广宗、武强县复属广宗郡,郡治武强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宗、武强两县改属贝州,六年武强县改名经城县,十六年析经城县置府城县,故城在今县东北,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皇太子杨广名讳,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省府城县复入经城县,三年罢贝州,宗城、经城两县更隶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析经城县置府城县,同年于宗城县置宗州,宗城、经城、府城三县均属之,九年复省府城县入经城县,宗城、经城两县更隶贝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州罢改为清河郡,两县仍属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贝川,两县依旧属,至天佑三年(906年)以避朱温父名诚之讳,复改宗城名为广宗县,且更隶魏州,而经城仍属贝州。
五代初两县依旧属,后唐又改广宗县为宗城县,并与经城县同属贝州,后周宗城、经城两县改隶大名府。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宗城县因避河患,徙治邵固镇(即今威县城东邵固),六年经城县省入宗城县为经镇,宗城县仍属大名府。
金代,析宗城县北部的经城县故地置洺水县,属洺州,故城在今县北五十五里的古城,宗城县亦更隶洺州。
元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遂徒洺水县治于今威县城,仍属洺州,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以洺水县遥隶威州,(其时威州治井陉县),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始将威州自井陉县徙至洺水县,至正(公元1341—1368年)中洺水县省入威州,州属广平路。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始降威州为威县,属广平府。
清代因之。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冀南道,次年更名大名道,县仍属之,十七年(1928年)威县始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遂于次年八月建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区四专区。
后因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在威县北部、东南部、南部还分别设有清江、宏毅、企之县,到1941年11月四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三专区,其后便撤销新设三县,仍并入威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威县属冀南区四专区。
1948年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区四专区。
直到1949年8月1日,威县始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县仍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将威县划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威县并入南宫县(当时也属邯郸专区)。
1961年7月9日,析南宫县复置威县。
仍属同年复置之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威县依然属邢台地区管辖。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编辑本段]威县乱弹
乱弹是地方戏曲之一,是深受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
它分东西两路。
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
东路乱弹的活动范围是邢台、邯郸以东,石德线以南及鲁西北一带。
西路的活动范围是山西上党以东及石家庄地区东北一带。
乱弹的演出剧目大都取材于历史演义及古代传奇、杂剧等,以反映帝王将相、宫廷纠纷的戏为主。
乱弹的唱腔高亢,朴实,乡土气息浓厚,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常用板式有慢板类,二板类,散板流水类,其中以《二鼓头》、《一鼓头》、《慢乱弹》、《流水板》为主。
伴奏乐器在生、净角的演唱中,以唢呐为主;旦角的演唱则以笛子为主。
配以笙、琵琶、二胡、低音胡等乐器,本剧种曲牌十分丰富。
解放后,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乱弹得到了很大发展。
"四人帮"横行时期,乱弹这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古老剧种被砍掉了。
粉碎"四人帮"后,乱弹才得到新生。
在省、地、县个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威县乱弹剧团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日正式恢复成立。
这是全国唯一的专业乱弹剧团。
这个剧团先后排出了《杨金花夺印》、《王怀女》等十几个剧目,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
他们演出的《王怀女》曾被省电视台录象,先后在河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
省电视台、中国唱片社还灌制了唱片。
[编辑本段]义和团旗手赵三多
赵三多赵三多(1841-1902) 义和团首领。
直隶威县(今河北省邢台威县)沙柳寨人。
又名洛珠。
字祝盛。
人称“赵老祝”。
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
(后称“义和拳”)为拳教师。
在山东直隶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先后达两千余人。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东冠县(位聊城市西)于;梨园屯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事件,他被当地人民邀请率卒众声援。
1896年(德宗光绪二十二年)4月,率徒弟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天。
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三千余人。
迫使清军不敢动手拆庙。
次年冠县署任曹倜出面谈判,表示放弃拆庙另建教堂。
他亦率众撤离梨园屯。
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议偏袒教会势力,10月他再次受梨园屯人民的约请,在冠县蒋家庄(今南宫县蒋庄)集聚三千余人祭旗起义,攻打当地红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
起义军树“助清灭洋”旗帜,不久遭山东清军五营围攻,起义军突围走散。
他带领余部到临清(今冀鲁边界临清市)隐藏多日,潜回老家。
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隶阜城(位本省武强县西南)和山东临清等地多次带领“义和团”攻打教堂。
11月被山东巡抚袁世凯部包围于威县(位今临清市西北)起义军死伤惨重,他仍率残部突围,转移到直隶广宗(位威县西北)。
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
次年7月,起义失败后被捕,后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1841年5月26日,赵三多出生于威县沙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早年他拜梅花拳传人张如纯为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后来当了拳师,很受人拥戴,在各地设厂授徒,先后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梅花拳首领。
1897年春,赵三多与阎书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园屯“亮拳”三天,借此向教会势力和官府示威,也是义和拳开始转向武装斗争的标志。
此后,梨园屯教会势力寻衅,赵三多则率领义和拳攻打梨园屯教堂,杀死教民2人,使义和拳的声势大振。
赵三多加紧联络拳众准备起义,各地拳众纷纷向沙柳寨一带集合,起义遂成一触即发之势。
1898年10月25日赵三多与阎书勤、姚书起、朱九斌、刘化龙、项得胜等人集合义和拳众3000余人,在冠县蒋庄马场祭旗起义,竖起顺清灭洋大旗。
接着率领起义队伍先后攻打本村及红桃园、小里固等村教堂,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11月上旬,赵三多率部众在威县侯村、魏村一带迎战清军,拳民队伍严重受挫,赵三多怕造成更大损失,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以图再举。
1899年5月17日,赵三多等人决定将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团”,增强了迷信色彩。
1900年5月2日赵三多、阎书勤等人在直隶枣强县卷子镇再度举起义旗,宋赤子率领的神拳民众也赶来参加,并开展均粮斗争,强令富户将粮食分给农民。
无以糊口的广大饥民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
赵三多带领团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杀死了许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巨额的赔款负但转稼到了广大劳苦大众身上。
人民群众掀起了抗捐斗争。
广宗县景廷宾于1902年4月23日在巨鹿县厦头寺宣告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官逼民反”的口号。
赵三多率义和团余部加入起义队伍,被推为主将,攻打威县。
袁世凯派段祺瑞率兵前来镇压,赵三多突出重围至巨鹿县姬家屯遭武举范炳纲出卖被俘,在南宫监牢绝食7天而死,终年62岁。
由于赵三多最早举起义旗,威县便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编辑本段]威县特产“三白瓜”享誉四方
始种于明朝,曾定为明清两代贡品的河北省威县传统特产“三白瓜”,最近又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独特优势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北京、石家庄等地客商纷纷签订合同前来购买。
“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是威县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三白西瓜提供了优异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享誉四方的名瓜。
“三白瓜”个头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最长可存到第二年清明时节。
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
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独具风味的佳肴。
种植“三白瓜”时间最早的第什营乡张王目村,具有较大的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他们抓住时机,大做规模文章,并以实行统一地块、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措施来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今年一开春,400亩的西瓜地块早早就规划丈量好了,瓜农们在传统种植技术优势上,使用培育优选良种,严格按照县农技人员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地膜覆盖,根据不同的土质多蔓整枝,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管理,并且严格做到不施农药不用化肥,确保特色产品绿色无公害,目前全获丰收,种植户家里到处是大堆大堆小山样的西瓜,平均亩产达5000斤,亩收入5000多元。
他们还十分重视销售,不仅仅满足于当地市场,而把目标定在更大的城市,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精明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廷梅在去北京跑销路时,拿着样品到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此瓜不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多汁、体大、耐贮等品质,更为独特的是此瓜含十八种元素,高硒、低糖、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具有一般瓜类所没有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之功能,专家称之为罕见的保健、药用佳品。
同时,还把“三白瓜”拿到第六届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名优产品交易会进行参展,荣获优质产品奖。
消息一传开,一车车甜蜜的西瓜拉出去,换回一沓沓的钞票,赢回村里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为进一步开发这一独特产品,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遵循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的原则,以该村为试点,重点进行扶持。
县质监、农业等部门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三白瓜”地方标准起草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审定。
该县将准备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按标准生产,提高三白瓜质量,而后辐射推广,使其形成规模种植。
[编辑本段]特殊地方
河北威县师范学校简介
河北威县师范学校,1950年10月创建于威县城北20华里的赵庄,俗称“赵庄省师”。
1960年,曾被评为全国文教卫生战线先进单位,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卫战线群英会,荣获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先进单位”奖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1988年暑假,学校迁址到威县县城西关外,学校占地19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00万元,学校拥有音乐楼,语音室,微机室等先进教学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现有教职工198人,专职教师 100人,30个教学班,学生1563人。
附属小学一所,教职工18人,学生 400余人。
建校4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 14377名人才,为冀南地区尤其是邢台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振威市场简介
振威市场位于威县县城交通北大街西侧,县农业局北邻。
市场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正式开业,一九九七年又进行了扩建,总投资额达2500万元,占地面积96280平方米,有门店1213间,拥有摊位3000个,是一个大型综合市场。
市场主要经营工业品,以服装、鞋帽、烟酒、日杂为主,日均客流量3万人,97年市场成交额达3亿元,市场内设施齐全,秩序规范,在周边县市有很高的知名度,欢迎有识之士前来经商,我们将为您提供方便并给以最大的优惠。
威县第一中学简介
威县第一中学座落在威县县城北外大街北端左侧,南邻原威县汽车站址,北以北外四路为界,占地面积87亩,是威县唯一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完全中学。
威县一中始建于1951年,建校40多年来,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3000余人, 为各类院校输送生员3000余名,有的成为国家部门重要***,专家学者,如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医学专家宋步需等。
目前,威县一中设初高中两部,计28个教学班,教职工 15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23名,中级教师40名。
实验楼、语言教学室、微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齐全。
校园内栽植了大量松柏、月季、冬青等,绿化美化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环境优美,是广大有志青年的学习、成长的最佳选择,我们愿为勤勉朴实、刻苦上进的莘莘学子们做铺路石、登天梯。
义和拳议事厅简介
河北省威县是义和拳(团)运动的发源地,著名义和团首领是直隶威县沙柳寨人。
在沙柳寨现保存有“义和团议事厅”,这是赵三多等义和拳(团)首领计议军机大事的场所。
义和拳运动的导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于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于1898年10月25日在蒋庄马场首义,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史学界公认义和拳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义和拳起义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斗争,极大地震动了清朝统治者。
赵三多自1898年秋起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他是义和团运动史上唯一身历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
“义和拳议事厅”是义和拳运动的历史见证,该厅为一传统民居,院内有北房五间,屋内布置有一套介绍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斗争的展览,并陈列有部分义和团文物。
在威县,还有赵三多墓、义和拳演武场、蒋庄马场起义遗址、梨元屯教案发生地等外景点,它们以历史的真实、立体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着义和团反帝反封、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
威县西红柿大棚蔬菜基地
起初的时候,主要以威县高公庄村、东赵庄村大棚等 后逐步扩展到经镇、七级、鱼台等周边地区。
西红柿大棚的兴起使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种植技术不断的提高,收入也不断的增加。
[编辑本段]威县地方方言
问侯语、常用语 ----------------- 走啥《做啥》 慢儿(语调上扬)《什么》 啥哎、啥个、啥也哎《什么?怎么?》 走啥来《干什么呢》 吃蓝拜《吃了吗》 谁(四声)也哎《谁呀》 走慢儿(语调上扬)力;《做什么呢》 猫(mao)猫 《看看》 曾么结;增么着《怎么样、不友好含意》 固拥《动一动》 喃汉《那里》 感受类 ---------------- 歇得(dei)《很好》 真得(dei)《正好》 能(四声)得(dei)《非常好》 顶得(dei)《恰好》 得(dei)劲儿《舒服》 楚贪;区坦《舒服,宽畅》 恶应《隔应,讨厌,含让人恶心意》 形容词 ------------------ 挫恶(恶轻读)《低》 搓子《矮个子》 汉们《爷们》 撑仅嗯《有钱,摆谱》 柴(四声)《不正经,偏指于好色,区别于隆尧内邱一带的柴指弱小、不漂亮之意》 展瓜《漂亮,指活做的漂亮较多》 瓜净《同上,指劳动成果漂亮》 长短《无论怎样》 不淤群 《不合群》 现眼《丢人现眼》 眼子《事非不清,吃亏而不知的人》 酿人(那样人急读)《贬义,形容人品很差》 血淋乎辣(音:斜吝虎旯)《好多血,很可怕》 邪呼(音:歇虎)《耐性差、不经痛疼,含意可推而广之》 迪留;踢六《向上提》 出留;楚驴《往下滑》 摆置;掰即(ji)《办,解决》 呲毛(音:此帽)《次、差劲》 更么《赶紧》 得(dei)意儿得(dei)《故意地》 老丝《老是,总是》 牢西(xi)老实 样方 《好看 漂亮》 柔头 《软和》 和柔 《空荡荡的》 名词类 ----------------- 条句《苕帚》 扫句《扫帚》 饮句《炊帚》 洋茄子《汽球》 它拉(音:塔旯)《拖鞋》 营营儿、老阳儿《太阳;阳光》 胳拉拜《膝盖》 颜脸盖《额头》 胳拉窝《腋窝》 瓢《舀子》 胰子《香皂》 铺团子、铺潭子《板凳,草制,较低》 玉子《辱子》 铺地《辱子》 盖地《被子》 二布搅《半薄半厚的(衣服或被子)》 瓮《水缸》 烧《桶》 且答子《自行车前梁上挂的袋子》 窝单《大包袱》 茅子《厕所》 手把掌儿《手套》 都地《地上、大地》 排子车(qie)《手推车》 荆笆《手推车上面为载货而加高的拦板》 三蛮(三马)《三轮车》 撞屋《东西屋配房》 nia花《棉花》〔威县东北地区〕 家北、家南、家西、家东《自家村子的北南西东之外,指方向》 吐沫《唾液》 哈拉拉《哈喇子、口水》 鼻子桶《鼻涕、湿》 鼻子疙渣《鼻屎、干》 赤嘛虎《眼屎》 耳遂《耳屎》 打涕粉《喷涕》 棱子《冰雹》 行为类 -------------------- 拉臭臭、拉八八、解大手《拉屎》 臭长兴《臭美》 罗罗、拉拉《商量、讨论》 拉管《讲故事》 遥达《到处》 恶(e)整《蛮干》 一工劲《一直、一气呵成》 吃没没《吃奶》 确确《折中》 股丢下(蹲下) 冷子(冰雹) 食物类 ------------------- 居(ju)《煮》 糊(hu)《煮》 腾(teng)《蒸》 六(liu)《蒸》 榨(zha)《煮,专指煮老陈腌咸菜》 卷子、馍馍、干粮、干滴《馒头》 黄菜《大白菜》〔东南部分村庄〕 麻糖《油条》 果子《油条,也指点心》 细果子《点心》 气布袋、荷包《布袋状油条里放鸡蛋》 萝北《萝卜》 黑笋《海带》 粉欠《淀粉》 棒子《玉米》 茄夹《类似茄盒,茄与肉沫间隔蒸制而成》 宫酱子、小拐磨、拐磨子《黄豆磨半碎状和米、菜、粉条等煮制的地方食物》 那够《又称苦力,青菜加面粉蒸制的食物,前面常冠以青菜名,有名家考证来源于满 族,满语,待定》 老咸菜、老陈咸菜《箩卜等腌制后煮熟放置半干状的咸菜》 尿(sui)包《膀胱》 薰菜、髓包肉《膀胱内放肉的一种地方熟食,类似火腿》 时间类 ----------------- 那会儿《片刻之前》 过会儿、待会儿《片刻之后》 夜呵《昨天》 前夜呵、前事呵《前天》 大前夜呵、大前事呵《大前天》 今儿《今天》 起五京(起五更)《清早》 早起《早晨》 气老饭《上午九时许》 晌户《中午》 过晌儿《下午》 天西《下午》 蚂蚱眼《黄昏,天色将黑未黑》 黑呀、黑家《晚上》 半黑呀、半黑家《半夜里》 下二点《半夜二点左右》 赶明儿《明天》 过明儿《后天》 大过明儿《大后天》 夜呵黑家《昨晚》 前夜黑家《前天晚上》 大前夜黑家《大前天晚上》 年是《去年》 前年《二年前》 大前年《三年前》 来年《明年》 七功夫(吃功夫)《花费时间》 动物类 -------------- 米米蛾《蝴蝶》 马螂《蜻蜓》 夜猫子《猫头鹰》 长虫《蛇》 不个《鸽子》 老鸹《乌鸦》 花野巧、麻野巧《喜鹊》 老照、老猫照《麻雀》 凿凿木子《啄木鸟》 乖子《青蛙、视环境也指蚂蚱》 米阳、米米阳《蚂蚁》 血里虎、血虎子《璧虎》 花花叫《飘虫》 刀螂、长脖子大螂《螳螂》 老鸹虫《黑色的飘虫,不知学名》 绿豆蝇、大屎蝇《苍蝇》 黑小子《天牛》 第流《蝉》 第流牛、第流猴、西流猴《蝉蛹,夏季美食油炸金蝉》 淹白虎、压白虎、燕巴虎《翩蝠》 油淹《蜈蚣》 黄蚰《黄鼠狼》 光棍打锄《布谷鸟》 米样 《蚂蚁》像米一样
威县是不是义和团的发源地
邢台旅游景点有前南峪、内丘扁鹊庙、柏乡县汉牡丹园、邢台崆山白云洞等。
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分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十大景区。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180多处。
鹊王庙,俗称神头庙,又名扁鹊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1982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
邢台的特色美食
隆尧羊汤是历史悠久的风味名吃,它以汤浓、味美,肉嫩,入口不腥不膻、肥而不腻。广宗薄饼是一道传统小吃,其金黄透明,薄厚均匀,卖相极佳,味香质软,极为可口。邢台道口烧鸡是邢台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其造型美观完整,色泽浅红而带嫩黄,肉质软烂,味美鲜香。
威县酥鱼是通过特殊的刀工、油炸和调料制作而成的,其成品外香里嫩、鲜酥可口、甜咸兼有、香味浓郁。另外,邢台还有鬼子肉、巨鹿焖饼、黑家饺子、大锅菜、威县火烧、薄饼丸子汤等,深受人们欢迎的特色美食。
—邢台
孟村十楼村的村名有来
威县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义和团发源地旧址的几处重要史迹景点均在今威县境内。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106国道纵贯南北;邢临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99年,威县义和团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义和团运动是上世纪初在中国发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它并不是单纯的民教冲突或文化冲突,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引发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陷于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爆发的。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坦对生死,以血肉之躯与持有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向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誓死捍卫民族独立,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巨大力量和宏伟气魄。遏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和精神力量。正如周恩来总理所颂扬的那样,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威县沙柳寨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众在山东冠县蒋庄马场(今属威县)树“助清灭洋”旗帜宣布起义,义和团运动由此正式发端。由于其在义和团运动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000年10月,参加“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外专家专程到义和团发源地河北省威县进行了学术考察,并举行了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所立的“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的揭幕仪式,由此确立了威县义和团运动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
威县义和团旧址史迹景点主要有:义和拳议事厅、赵三多旧居、梨园屯教案遗址、蒋庄马场起义遗址和义和团纪念馆。义和拳议事厅和赵三多旧居在威县县城东15千米的沙柳寨村,是赵三多等义和拳首领当年计议军机大事的场所。1986年威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它进行了修复,1988年、1990年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又拨款进行了维修。该厅为一典型北方传统民居,院内有北房五间,室内布置有一套介绍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团当年斗争的展览。西侧展厅内,正中为赵三多戎装画像,他手提大刀,英武刚毅,正气凛然。展厅内还陈列有部分义和团文物,以历史的真实和立体的感觉向人们展示着赵三多和他领导的义和拳血与火的斗争历程。赵三多旧居距义和拳议事厅60米,亦为一典型普通民居,院内有北屋三间,西屋三间,北屋内为赵三多一家所用日常旧式家具和兵器;西屋内陈列着旧式织布机、纺车、炊具、农具等;院内有练武用的梅花桩,在这里能真实地感受到浓郁的尚武风习和冀南农家风情。�
梨园屯教案遗址位于梨园屯村中央,是被称为义和团运动导火索的梨园屯庙地之争的发生地。该教案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梨园屯民教之间因玉皇庙地起争端,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庙堂之争。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士绅李成龙等公捐坡地一块,建立一所义学,后来在义学后面建了一座玉皇庙。咸丰季年,玉皇庙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村中民教双方经三街会首等人公议,将土地、义学、庙宇均分,教民将分得的地基献于外国传教士梁宗明。同治十二年,天主教在原玉皇庙地上修建教堂,民教双方互控到冠县,冠县令以同治八年(1869年)原分单为依据,准许在原庙地上建堂。光绪七年(1881年)又改变了原判决。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教民扩建教堂房屋,激起民愤,村民拆堂建庙,执械阻止建堂。后经十八村梁庄著名绅耆潘光美调停,民教得以互释前嫌,民教相安达二年之久。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由于法使和山东主教的插手,沉寂两年的庙堂之争又重新开始。村中有阎书勤、高元祥等号称“十八魁”的侠义之士,挺身而出,以武力护庙。他们还到直隶威县沙柳寨村请赵三多的梅花拳支援。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开始,在梨园屯摆会“亮拳”三天,向官府和教会示威。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梅花拳众三千余人再赴梨园屯,执持刀械,杀死教民两名,将教堂拆毁,这时赵三多的梅花拳“一夜即呼聚万人”,令清政府和外国教会十分震惊。
赵三多、阎书勤、姚文起等义和拳首领以沙柳寨为中心,聚众练武,分析军情,作揭竿起事的酝酿。沙柳寨村西北隅的“义和拳议事厅”就是他们计议军机大事的地方。义和拳收“十八魁”为徒,决定攻打梨园屯、改梅花拳为义和拳以及1898年的蒋庄马场起义等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议定的。1898年10月,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在蒋庄马场祭旗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帷幕,它所提出的组织名称与旗帜口号,为直隶山东许多反洋教的民间组织所接受,义和团运动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第一次起义后,攻打了红桃园,打下小里固教堂,焚烧了第三口教堂,后在直隶、山东两省官兵的联合剿杀下,起义失败,义和拳重要首领姚文起被捕,旋遭杀害,赵三多率领部分骨干北上直隶中部一带。先后在武邑、晋县、沧州、枣强等地,传播火种。�
1899年5月17日(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赵三多在正定大佛寺召开义和拳各路首领会议。改义和拳为“神助义和拳”,广发《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并决定联合各反抗斗争组织共同斗争。�
1900年5月2日,赵三多在枣强卷子镇举行了第二次起义,带领万余名拳民和民众以武力打击反动教会势力,同时开展“均粮”斗争,强令富户均给贫苦农民粮食。赵三多率军回师藁城、南宫、威县,攻打了临清小芦教堂,随后又攻打了梨园屯、小里固、红桃园、教堂。使威县赵家庄、魏村天主堂惶惶不可终日。�
1900年义和团被中外反动派镇压下去之后,赵三多秘密活动于直隶南部民间,伺机东山再起。1901年他曾游说广宗油堡郑安涛共同举事,后适逢广宗景廷宾、刘永清组织联庄会抗捐,赵三多参与其间,并于1902年4月23日参加了景廷宾在巨鹿厦头寺举行的“扫清灭洋”大起义。起义军起义伊始便袭击了清军新练左军营官参将鲍贵卿所带新军,杀死千总吕孝申等官弁50多人。继而杀死法国传教士罗泽溥等三人,起义军又攻打了威县张庄、寺庄、军寨等处教堂。清廷命直隶总督袁世凯迅速派兵剿灭。在清军的镇压下,轰轰烈烈的“扫清灭洋”大起义失败了。景廷宾、赵三多等起义首领惨遭杀害,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高风亮节永远为后人所景仰。威县义和团首领赵三多自1898年秋率义和拳众首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是义和团运动史上惟一身历义和团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由于威县义和团和赵三多在义和团运动史上的特殊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威县义和团旧址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威县又斥巨资修建了“义和团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目前国内惟一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义和团纪念场馆。�
义和团纪念馆在威县县城,位于义和广场南端,为一大型现代建筑。馆内陈列着一套全面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大型展览。展区分为三个大厅。序厅迎面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巨幅油画。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陈列于第一、第二两个展厅内。第一展厅陈列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强侵略,国门洞开”。分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强权下的“门户开放”和经济掠夺、炮口下的传教事业和清廷腐败、万民倒悬四项内容。第二部分“民教冲突,教案迭起”。把晚清教案分为三个时期,表现中国人民在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下的愤怒呐喊。第三部分“义和团之缘起”。分为“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义和团的导火索——梨园屯教案”和“义和拳蒋庄马场首举义旗”三个题目,表现义和团运动在威县一带的爆发及其成因。第四部分“星星之火,势成燎原”。表现直隶义和团的高潮、影响及义和团挺进京津后的斗争。第二展厅内陈列着后五至八四个部分。第五部分“八国铁蹄蹂躏津沽”。分为西摩尔联军廊坊受挫、联军攻陷大沽和血染津门三个题目。第六部分“京都血泪,华夏狼烟”主要表现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中外反动派剿杀义和团和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三方面内容。第七部分“丧权辱国,中华蒙难”。主要表现在列强的压力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并为克林德修建牌坊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行为。第八部分“扫清灭洋,血沃中华”。主要表现1902年,直隶广宗景廷宾举行的“扫清灭洋”大起义和赵三多率领义和团余部参加起义的不争事实。,展现了冀南人民与中外敌人展开的殊死斗争。本部分结束处采用了列宁和德国《前进报》载文对义和团的高度评价等资料,并以周总理接过德国格罗提渥总理归还义和团旗帜的巨幅结束。整个展览以周恩来总理关于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的论述作为结束语。�
义和团发源地旧址作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充分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威县正在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场馆软硬件建设,开发具有义和团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使之进一步发挥其激励广大人民“回顾历史,不忘国耻,创业报国”的应有作用。
河北邢台有哪些旅游景点?
孟村村地名由来: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孟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孟村。
常庄镇孟村位于威县东北部,常庄镇政府东北12公里处,是威县,清河,南宫三县交界处。全村共304户1215人,耕地面积共计2741亩。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
孟村村与桑园村、团堤村、何家庄村、后屯村、尚家寨村、前屯村、安上二村、东陈庄村、安上一村、北仓庄村、大河村、南仓庄村、豆坊屯村、孟官庄村相邻。
孟村村附近有威县弥勒经幢、威县义和团发源地旧址、王亚平故居、鲧堤遗址、定陵古迹、义和团运动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威县葡萄、威县梨、威县三白西瓜、威县火烧、威县酥鱼、威县粉皮等特产,有威县乱弹、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威县梅花拳、威县冀南梨花大鼓、十字八方拳等民俗文化。
威县第十营乡高家什么时候集
邢台市区 有达活泉公园 公园里有郭守敬纪念馆 达活泉公园免费 进去的游乐设施都要钱 郭守敬纪念馆 门票8元 建议请个导游 20元/次 听导游讲比较有意思 比自己看强多了 邢台周边的景点更多,柏乡的牡丹园:20元/人;天河山景区30元/人(1月、2月、3月和12月每位20元);临城的崆山白云洞:50元/人(1月、2月、3月和12月每位40元);内邱的寒山风景区:30元/人;邢台县的天梯山:40元/人(金水洞30元,上山/水库10元);云梦山景区:60元/人,还有紫金山、太行大峡谷、九龙峡等好多好多 邢台拥有35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因邢侯浆水建"邢侯行台"而得名,素有"鸳水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古邢是商族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历史上多次成为立国建都之地,商祖乙九祀迁都于邢,周封邢侯之国,汉初为赵王居地,晋末有石勒定鼎, 唐宋为州郡治所,明清称畿南要府,是河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历史上邢台英贤辈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以此为内涵的人文景点,可以使您领略邢襄文化的独特意蕴。这里有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故居,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纪念馆,元"邢州五杰"就读的紫金山书院,唐朝贤相宋碑和乾隆御笔"梅花赋"书画,邢氏宗墓邢侯墓,老子修身广阳山,中医圣祖鹊山祠,殷商帝王"酒池肉林",秦始皇"平台晾尸",赵武灵王困死的"沙丘平台"遗址,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大本营黄巾军寨,威县义和团纪念馆,神奇柏乡汉牡丹,清河武松公园,前南峪抗大陈列馆等等。 邢台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世界奇峡"邢台峡谷群、"北方奇观"崆山白云洞、"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太行翡翠"小天池等美不胜收。
三月十八,十月十一。
高家村位于大广高速南,第什营镇乡镇府东北部,现有人口686人,其中党员17人,村委会班子4人,总耕地917亩,主要产业有葡萄625号,桃180亩。每年集会在三月十八和十月十一。
高家村附近有威县义和团发源地旧址、威县弥勒经幢、王亚平故居、鲧堤遗址、定陵古迹等旅游景点,有威县三白西瓜、潍县火烧、威县酥鱼、威县粉皮、粗布绣花四件套等特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