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名人创业故事小故事

网友发布 2023-05-19 13:09 · 头闻号化工轻工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那肯定也有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我们应该多学习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挫折,从而走向成功的。接下来,我为您介绍了名人创业故事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5、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6、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7、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8、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9、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

 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10、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十年创业磨一剑 厚积薄发正当时]十年磨一剑 一朝试锋芒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创业成功的故事,这些成功闯荡出自己事业的人都有一些我们可以学习的正能量。浙江嘉兴就有这样一个男幼师自己创业卖童书,一天的时间可以卖出一万套的成绩。他的身上有很多正能量,时刻为他人着想,很会为人处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己、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等等。

一、时刻为他人着想

这位男幼师大家都称呼他为明明老师,他一直把为孩子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为导向,从来不只为了销量和赚钱。在这样一个企业理念的指引下,明明老师才能受到广大的粉丝们的热爱,粉丝们感受到明明老师时刻都在为她们着想。一些宝妈们进入明明老师的直播间就出不去了,不由自主的跟着明明老师的推荐买书。这都是明明老师用自己的真心在感染者每一位宝妈。

二、情商很高、为人处世值得学习

明明老师的情商也很高,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自己的高情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总会遇到一些很会为人处世的人,和这些人相处,我们都会感觉很轻松。明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有办法让很多的粉丝们一直追随着他。一些想要创业的小伙伴也可以学习一下,这些成功人士的为人处世。

三、从不放弃、坚持梦想

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辛苦的时候,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是一样。明明老师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也总是觉得很累,现在两鬓都有白发了。但是他始终把自己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从未想要放弃。

四、不断尝试、跳出舒适区

除此之外,他还总是在自己舒适区外做新的尝试,不断地扩充图书的品类,让每一个来到他直播间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正是由于这些正能量,让明明老师从一个幼师转变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奢女郎几年创业

 节节攀升的四个里程碑 历史追溯到1989年,开发区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从1989-1994年,漕河泾开发区利用当时的农舍,成立了推进以高校成果转化为主的科技一村和科技二村,并且由开发区专门的部门负责,形成了以“农舍文化”为标志的第一代孵化器;从1994-1997年,漕河泾开发区利用标准厂房作为孵化基地成立了上海新兴技术创业公司,以企业化方式运作孵化器,孵化面积2900平方米,每个孵化单元60-100平方米,形成了以“经典孵化器”为标志的第二代孵化器;从1997-2002年,成立了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建造了专门的孵化大楼――创业中心大厦,获得了“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的称号,初步形成了以“国际化和规范化”为标志的第三代孵化器;从2002年至今,创业中心拥有三个孵化基地,孵化面积29000平方米,构建了“中介服务平台”、“风险投资平台”、“专家咨询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形成了以“系统化、规范化、区域化、国际化”为标志的第四代孵化器。

创业中心经过多年奋力拼搏,积极开拓,改革创新,对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从而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等称号,并成为全国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创业中心,成为全国孵化服务机构的佼佼者之一。

成功率达90%的孵化器

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是由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全额投资的企业性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十年来,创业中心坚持把引进国际化管理模式和营造国际标准的孵化环境作为走国际化之路的先决条件,已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孵化运行机制,由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走向了国际、国内市场。截至目前,创业中心孵化企业357家,存活率达9088%。

波澜又起扬帆起航

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公司主要股东由一批留学美国的留学生组成,主要从事用于数字电视的高度集成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开发、设计、生产。公司董事长杨崇和曾在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成功创办了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以8500万美元被美国硅谷著名的IDT公司并购,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较高声誉。

澜起在成立伊始,得到了漕河泾创业中心的帮助,在很短时间公司就注册成立。在发展过程中,创业中心更是在人力资源、贷款融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服务。

澜起科技杰出的表现,吸引了数家业界资深的投资公司。2006年6月,澜起科技获得了由英特尔技术基金(Intel Capital)和永威投资公司(AsiaVest)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目前,公司资产经评估已达5000多万美元。

上海新立前程似锦

新立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并同时进驻创业中心接受孵化,是创业中心重点跟踪孵化企业。新立曾参与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的竞标时,一举击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所,最终夺魁获得国家200万元的项目研发基金,当年又引来了1600万的风险投资用于公司另一项目生产。

公司创办人钱志良原为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由于体制的原因,工微所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产业化。作为党委书记的钱志良带头下海,带领一批科技人员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创业初期,公司资金缺乏,创业中心为其联系银行;公司需要人才,创业中心为其联系人才市场;公司需要申报项目,创业中心协助其申报。

经过数年经营发展,新立公司已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多个项目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其在黑龙江、甘肃、浙江、重庆、广东、四川、宁夏等地形成了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动项目投资逾十亿元人民币。在国际上新立也已与美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进行了项目合作。

2004年,新立承担了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化科技攻关项目《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任务,这进一步表明,漕河泾孵化器培育的企业已具备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承担市级和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

光桥科技 牵手巨人

光桥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光纤通讯产品研发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光桥的创业团队由10多位海归人员组成,这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凭借自身的技术背景和对行业前景的深刻认识,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创立了光桥科技公司。

2002年5月,为寻求进一步发展,光桥公司入驻漕河泾开发区,瞄准了国际最先进的光纤通讯技术产品的研发。依靠专业的技术实力、敏锐的市场眼光、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光桥科技在短短的两三年推出了以MetroWave为品牌的“下一代多业务光传送平台”全系列城域光网络产品,所有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都为“光桥”自主拥有。2003年,光桥科技产品和技术服务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产品开始进入国内外市场。

光桥科技的发展得到了漕河泾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市、开发区领导给予其极大的关注,开发区和创业中心在推荐风险投资、贷款融资、项目申报等多方面为该公司提供帮助。2006年,光桥科技以其良好的发展被全球光网通讯巨头西门子青睐,西门子的以接近1亿美元价格并购了光桥。

这,不是“神话”

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从创业中心“孵化器”里飞出的一个个“小巨人”演绎了漕河泾科技创业史上动人的神话。高智科技股份公司以30万元起家,最终发展成为年销售额上亿元的知名企业;留美学生创办的企业――新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漕河泾“孵化器”短短的三年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便达到了世界水平,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首例,新涛的强劲发展势头引起硅谷巨子IDT公司浓厚的并购欲望,最终以高出起家资本42倍的高价出售,由此进入了IDT 的产业序列;还有圆中国机器人产业之梦的广茂达公司,制造新一代宽带接入用户机的卓杨科技公司,以及新诺、新维科技、威能电力、浦汇光电、南瑞配网、吉凯基因、翰友网络、方圆系统、辰昌信息等,这些科技“小巨人”相继“破壳而出”走向了国际、国内市场。

开发区科技创新取得的骄人业绩,吸引了国内外风险投资商家敏锐的目光,一笔笔风险资金流向漕河泾开发区:美国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收购新涛,卓扬科技吸引香港一家知名投资公司3000万元风险基金,东方希望集团2000多万元投入拓能,康巴赛特被上市公司航天机电以888万元人民币收购。值得一提的是,创业中心投资的分众传媒(中国)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增值50倍,漕河泾创投盈利退出……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漕河泾开发区引进的风险资金已超过了12亿元。风险投资商家敢于这样频频“大手笔”投入,不能不说是他们看到了预期的高回报,看到了漕河泾开发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这时,记者想起了2001年,美国著名的IDT公司总裁在上海收购新涛科技时,对上海新闻界说过这样一番话:“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能成功培育出象新涛这样具有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表明上海已经具备国际一流的创业孵化环境,并有能力培育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和一流的人才……”

“四化”服务独树一帜

创业中心“四化”服务独树一帜。在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服务系统化、管理规范化、辐射区域化、发展国际化”建设。服务系统化,即形成了创业中心系统的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完善了“中介服务平台”、“风险投资平台”、“专家咨询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服务平台的网上注册用户达到308个,6个服务平台为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配备了强大的后台支撑。

管理规范化。即强化创业中心内部管理,严格按照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创新创业服务的创业中心。

辐射区域化。立足创业中心,走出创业中心,面向整个开发区,为所有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创业中心负责整个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的初审工作。

发展国际化。即孵化企业国际化,注重引进国外的中、小企业及留学生企业;市场国际化,帮助孵化企业到国外开拓市场;资金国际化,通过留学生回国创办企业以及引进国际风险资本,形成资本的多元化、国际化;合作交流国际化,通过加强与国外的园区、孵化器、大学和科研单位等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创业中心是漕河泾开发区软件园管理机构。2005年软件园内83家企业数据显示表明,园内软件企业经营收入总额为3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额为2亿元。共有59家认定为软件企业,有47个软件产品进行登记。创业中心还承担了“示范信息化园”项目的企业信息化推广实施工作。2005年为41家企业提供了资助。

十年风雨磨一剑

创业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由企业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孵化服务机构,坚持市场化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服务机制,把“竭诚为企业效力”作为企业精神,把“孵化企业至上,追求成功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十年来,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357家,存活率达到9088%,毕业企业77 家。截至目前,创业中心注册资本为6500万元,拥有29万平方米创业基地。据1997-2005年统计,创业中心孵化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985亿元、R&D投入367亿万元、实现利润128亿元、税收168亿元。

十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引来风险基金超过12亿元,充分验证了创业中心走国际化管理之路、探索风险投资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果。

十年来,创业中心通过投资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创办了20多家高科技公司,重点发展现代通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并在支持科技小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孵化经验。

十年来,创业中心经过了初创时期艰苦的探索,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了丰富的孵化管理经验,造就了一支服务于“双创”工作的优秀团队。

十年来,创业中心的发展成就赢得了社会良好的声誉,在全国同行业中拥有了多项第一:第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国家级创业中心;第一个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孵化企业――新涛公司,并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并购案之一;被评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第一批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被联合国企业孵化器认定为第一批孵化专家单位,并帮助尼泊尔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2006年,以综合考评评分名列第一的成绩,获得上海市优秀“孵化器”称号……

十年来,创业中心坚持双创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使一大批科技人才尽快掌握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实现了向知识型企业家的转变;培育出了一大批知名高科技企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未来,从“双创”起步

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力度,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决定将总公司科技部与创业中心合署办公,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事业。不言而喻,漕河泾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事业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开发区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创业中心董事长达孺牛提出,“新时期,创业中心工作要抓实、抓好、抓特色”。他说,“抓实”就是脚踏实地,将双创工作落在实处,抓实事,出实效。“抓好”就是追求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抓特色”就是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要求,结合漕河泾开发区的实际情况,走具有漕河泾开发区特色的“双创”工作道路。

2006年10月10日,“创新创业园”在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破土动工。“双创园”软硬件目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定位于建设以“专业孵化器集群”为标志的第五代孵化器。“双创园”第一期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左右。亚洲孵化器协会主席、上海市孵化器行业协会理事长王荣在“双创园”开工典礼上表示:“漕河泾创新创业园的建设标志着孵化器在上海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天的创业中心,将继续坚持双创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正在为实现“三个转变”而努力――从“育苗”功能向“育苗造林”功能转变,从创业服务向创新创业服务转变,从创新企业服务向为创新产业服务转变而不懈努力!

今天的创业中心,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开发区自主创新的道路,突出为创业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增值服务,注重综合孵化与专业孵化、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创业中心“系统化、规范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建设,进一步把“双创”工作做实、做好、做出特色。为把漕河泾开发区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多功能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作出新贡献!

后记:

十年的时间,可以造就很多成功的企业。一般来说,许多成功的事例,一定会有很多原因才能促成;而失败,却只要一条便足够,把企业做大、做强也是如此。认真总结、提炼、概括创业中心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无论是对漕河泾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或对创业中心“孵化器”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这也是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十年发展回顾总结的首要课题。

这十年中,创业中心的热点事件很多,或许有些事件刚有起色,有些事件的热潮已经退去,但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突破和“亮点”给每一个漕河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我们只选取了只鳞片甲奉献给读者,所谓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创业10周年,可以用10th 表示吗?th代表什么意思?

奢女郎2008年创业,创业了10年。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在2008年,创业者袁芊芊将英国品牌奢女郎引如中国,在2018年讲述了自己10年的创业经历,向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奢女郎是美容护肤的品牌。

创业10周年,可以用10th表示。具体来说,十周年应表示为:10th anniversary。

th可以表示在某一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

字母组合th在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中读清辅音/θ/。 

例如:

three [θriː] n 三,三个    thirty ['θɜːtɪ] n 三十年代    

thirteen [θɜː'tiːn] n 十三    third [θɜːd] num 第三    

fourth [fɔːθ] adj 第四的    fiftieth ['fɪftɪɪθ] num 第五十    

thousand ['θaʊz(ə)nd] n 一千    hundredth ['hʌndrədθ] adj 第一百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