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德星堂(台湾台北市陈氏宗祠德星堂)

网友 2023-09-28 09:31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德星堂乃是陈氏宗族建祠祭祀先祖的专用堂名,缘于东汉时的太丘长陈寔。

详情介绍

德星堂乃是陈氏宗族建祠祭祀先祖的专用堂名,缘于东汉时的太丘长陈寔。

中文名
德星堂
属性
陈氏宗祠
范围
全国各地

德星堂简介

台湾陈氏大宗祠德星堂

祠堂地址:台北市建成区宁夏路廿七号

创建年代: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年)

陈氏大宗祠主祭祀圣祖舜帝重华公。陈氏姓源,出自妫姓,虞舜之后。帝舜为黄帝八世孙,以大孝著称,历传凡一百五十余世,后裔得姓除「妫汭五姓」:姚、虞、陈、胡、田之外,尚有袁、王、孙、陆等二十几个姓氏,因而组成至孝笃亲舜裔的宗亲团体,陈氏大宗祠大殿,亦称「舜帝殿」。

舜帝卅四世孙胡公满,封于陈,称陈侯,卒谥胡,故曰陈胡公,为陈氏开山得姓始祖。胡公四十八世孙,舜帝八十一世孙陈实,东汉时为太丘长,至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五六九年),追封颍川侯,被尊为颍川始祖。舜帝九十三世孙陈元光,宋封广济王,明封开漳圣王,舜帝九十五世孙陈邕暨德配夫人等神位。尘氏郡号多达六个(注: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但以颍川的后人最多,郡名「颍川」,故地在今河南省境(注:光州固始县),是大多数陈姓人家的望出地,但颍川的「颍」字,今多被误写为「颖」等,正确的写法应如德星堂所刻的「颍水之乡」的「颍」。

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年),举人陈维英于掌教宜兰「仰山」、及艋舺「学海」两书院之余,每念台湾本岛缺少陈氏宗祠,祭拜无所,谱牒不修,恐有数典忘祖之虞,乃思在其私宅──大龙峒老师府,奉祀陈姓先祖三神位。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族人捐钱出力,鸠工于旧台北城内文武街文武庙之东邻,兴建德兴堂一座,这就是陈氏大宗祠之肇始。

太丘长陈实子侄,向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兴。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兴」或「聚德」为堂号者,台北市陈氏祠堂也因此命名「德兴堂」。在台南市永福路另有一座陈氏家庙,叫做「聚德堂」。(另外在田尾乡有「绳武堂」)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台北文武街宗祠土地被强行征用为武德殿,及建造台湾总督府(现今总统府),陈氏祠堂等同遭拆除,族人顿时祭拜无所,嗣经不断据理力争,日本人始同意以大稻埕宁夏路现址土地交换,于是在民国元年动工重建新祠,历时两年方告落成,除了恭迎先祖三神主归座外,并再进奉圣祖帝舜重华公,当时的台湾总督,还赠扁一方「汉唐柱石」以为纪念。

德星堂重建后,复经两次大修,一次为1935年,一次为1956年,第二次大修完成时,陈故副总统辞修先生,特书匾「绍德贻徽」存念,是台湾最壮观的家庙之一。

台北陈氏祠堂,系由著名工匠陈应彬主持设计建造,且为陈应彬早期的代表作;坐落于台中市国光路的林氏家庙,亦是彬司杰作。陈氏祠堂整作殿宇美轮美奂,格局特殊,为两殿两廊两护室式,三川殿面宽三间,入口石雕龙柱一柱盘抱双龙,这种格局双柱盘龙景观,在台湾尚属初次出现,前殿于民国三年才完工,系两层式太子殿,本地亦是不多见。其后点金柱刻,有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石柱,显为未迁建前的旧物。祠堂最大的特色,是三川殿假四重,即歇山式假四垂顶,排楼面直顶上檐,架内二通三爪,形式严谨具有美感,各重结构之构材饱满有力,此即陈式宗亲不惜钜资,远自福州聘请名匠,并自内地采购建材,精心砌筑出的杰作。

德星堂历史背景

台湾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创建年代,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0年),祠堂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宁夏路二十七号由台北后火车站步入大圆环,再顺宁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莱国小前右转进到平阳街,左首即为陈氏大宗祠。门牌虽仍为宁夏路,出入却要在平阳街;大门柱上分挂两块牌子,一为「财团法人陈德星堂」,另一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

由于公业祀产及祠堂疏于管理,造成公业屋宇年久失修,派下子孙日渐疏远,彼此不相往来,临街相视,亦不识吾族亲,吾恐此下去实非本族之幸事,实有愧于列祖列宗,况且谱牒自先祖朴商公率同族亲来台后,业历经二百三十年其派下子孙繁衍众多,族亲移居台湾各处,因年久失联,造成诸多族亲因此下落不明,未见先祖修谱承续,谱牒不修宗族必失序,吾因感事态严重,且攸关本家族之兴衰,故随即向族亲说明,联合族亲众人之力,推动管理人改选及收集谱牒相关资料,历经十二年之光阴及心血和各房宗长配合、协助之下,今幸蒙祖先庇佑,终于在九十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本公业管理人顺利改选,并且正式成立『祭祀公业陈台硕祀产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总干事一人、财务委员一人、总务委员一人、监察委员三人,一改旧往之管理方式,希为日后建立制度,藉由公业组织之运作,有效管理公业事务及祀产之维护,公业对于日后会务之运作及管理,除依旧例如期举办春、秋二祭之祭祀活动。

一则表达孝思,阐扬祖德,扬善修睦,增进族亲间之互动与情谊,二则针对本公业日后规划及发展,期以敦亲睦族,制定规范传承遵循,并计划运用公业现有经费及增加现有公业收益,利用有限资源,举办旅游或聚餐联谊之活动,增加族亲互动促进彼此之情谊,并且制定派下员福利办法制度及发放标准,三则当务之急首在族谱之修整,以此匡正宗族世系之延续,四则为制定公业规约书及有关办法及规定,『本公业祠堂』藉此而成派下族亲们之精神象征,进一步维系血缘的感情,达到敦睦宗谊之效果,宗祠之功,至此益见其伟。

祭祀公业 陈台硕科君派下裔孙 陈嘉明拜撰

二零零二年四月一日

德星堂建筑特色

陈德兴堂占地二千二百余坪,是四合院式建筑,左右加盖外护各一排,堂皇巍峨,光复之后,在大埕上又添建照墙和大门,以壮观瞻,堂内保有之匾额楹联,多出自逊清先贤裔孙手迹,古色古香,叹为观止,诚属固有文化之宝藏。

奎府聚五星,地符人瑞

漳州开二阁,名冠皇唐

前殿大门这一幅对联,其掌故很有意思。按宁夏路过去是山地平埔族鸡母萃社之故地,日据时代把鸡母萃改为奎府,故联句上才有「奎府聚五星」,至于「漳州开二阁」等文词,当指唐朝开拓漳州的陈元光。

陈姓宗支遍布海内外,居住在台湾地区者,根据六十七年统计,即达一百八十五万余人,约占全台湾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为此第一大姓,所以台湾民间有句谚语,有道是「陈林半天下」,一点也不差。散居各地的陈氏宗人,深深体念「服虽尽而长幼自如,属虽疏而宗盟不改」之义,都能踊跃前来祠堂,参加春冬祭典。春祭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冬祭则为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届时只要是陈家一份子,不分男女老少,也不论籍贯宗派,大家聚集一堂,顶礼膜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尊宗敬祖、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诚如德星堂右边门联所说「万派眉源,千枝一本」,到了祠堂,顶着子孙登斗大的「陈」字,大家都算是一家亲。

台湾陈氏大宗祠德星堂,不但已成为海内外陈姓宗亲之精神堡垒,「舜帝殿」建祠历史悠久,中央政府明令列为三级古迹。

德星堂文化遗存

德星堂祠壁上律诗二首

岐山卜宅奠高曾,沮豆馨香世代承,大帽加时冠带肃,前溪流处藻苹登,

南岗脉厚基巩固,颖水源深浪沸腾,却借天鼓为报捷,高车驷马耀云礽。

携筇摄屐到岐山,入望高低雉堞环,一带溪汀浮鹤渚,四围屏障映螺鬟,

顾家犹识诗书好,遗俗应知稼穑难,大乘金刚频笑我,君今梦里又偷闲。

德星堂又联二对

颍水分支源远流长蓝水无非颖水、

岐山发脉岗相联断岐山即是南山。

屏列岐山青山不老、

带环蓝水绿水长存。

德星堂相关资料

陈寔(104-187),字仲弓,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德高望重,誉满朝野。《汉书》记载:寔因党锢之祸自请入囚,遇赦后,三公每缺必召之,寔不受官,而退隐故里。平心率物,乡人有争讼,则求判正。众皆曰:“甘为刑罚所加,莫为陈君所短。”

岁荒时,有盗伏梁上,寔见之,呼其子孙曰:“不善之人, 未必本恶, 习与性成, 梁上君子是也。”盗投地伏罪。不予追究,反施财物与盗。盗破涕而去,誓洗心革面。“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

东汉灵帝时, 太史上奏:“德星聚奎,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 汉灵帝派人查访,是退隐的陈寔常率子孙和号称“八龙”之一的荀淑等人游于许昌西湖。汉灵帝遂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

寔的六个儿子都很贤德,也很有名望,尤其是长子纪、四子谌(因难分别二人之高下,故称难兄难弟),与寔合称“三君”,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图像百城”。

寔84岁而终,“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制蓑麻者以百数”,并刻石立碑,谥“文范先生(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后在许昌建“太丘祠”专祀。370多年后, 南朝陈文帝于天嘉五年(564年),追封寔为康乐侯,陈宣帝于太建元年(569年),加封为颍川侯。

后来,江州义门建有德星堂、唐代太子太傅陈邕在漳州建德星堂,均祭祀上古圣君舜帝和陈氏列祖列宗。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