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贡氏深海狗母鱼,Bathypterois guentheri (Alcock, 1889),是属灯笼鱼目狗母鱼科深海狗母鱼属的一个物种。
详情介绍
贡氏深海狗母鱼,Bathypterois guentheri (Alcock, 1889),是属灯笼鱼目狗母鱼科深海狗母鱼属的一个物种。
- 外文名
- TributeSpiderfish
- 别名
- 鱼
- 中文学名
- 贡氏深海狗母鱼
- 拉丁学名
- Bathypteroisguentheri (Alcock, 1889)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 硬骨鱼纲
- 亚纲
- 辐鳍亚纲
- 目
- 灯笼鱼目
- 科
- 狗母鱼科
- 亚科
- 深海狗母鱼亚科
- 属
- 深海狗母鱼属
贡氏深海狗母鱼形态特征
背鳍12~14,臂鳍11~12,胸鳍2+6+5,腹鳍1+7,尾鳍1+16+2。侧线鳞:49~54。鳃耙10+26~27。
体长为体高5.9~6.6倍,为头长3.7~3.9倍。头长为吻长3.0~3.3倍,为上颌长1.5~1.7倍,为眼径8.9~11.8(为露出部眼径19~26);为眼间隔2.9~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4~3.6倍。
体低而延长,侧扁,尾柄长。头前部平扁,背缘上斜。吻长,宽平。眼极小,侧位。眼间隔宽,稍圆凸。两鼻孔紧接,前鼻孔小,有鼻瓣;后鼻孔大,圆形,距眼比距吻端稍近。口大,前位。上颌边缘由前颌骨组成,正中有1缺刻,上颌骨后端扩大,伸达颊部中央。下颌明显突出,正中有l突起,嵌于上颌缺刻中。辅上颌骨1,狭长。牙小,圆锥形,可倒伏。两颌具牙带,犁骨牙稍大,两端各具1牙丛。腭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无假鳃。鳃耙发达,细长,向前进入口腔前方。鳃盖条骨11~12。
体被圆鳞,小而薄。后头部、颊部、鳃盖和尾鳍基也有鳞。侧线完全,平直,行于体中部,近尾基上翘伸达尾鳍。头部感觉孔明显,自吻侧至眼前头背有4孔,沿围眶骨前下方边缘有5孔,下颌腹侧有8孔,均对称成行排列。
背鳍起点约位于体中央,脂鳍完全在臀鳍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第9、10鳍条下方,基底短于背鳍基底。胸鳍发达,上侧位,鳍条分成上下两部份,间隙宽,稍大于邻近鳍条之间的距离,上部最上方2鳍条粗大延长,伸达尾基,下方有6鳍条短,且依次递减。下部具5游离鳍条,长者伸达尾柄。腹鳍基底位于背鳍之前,最外侧1不分枝鳍条粗长,端部钝,伸达尾鳍中部。第二鳍条细长,上半部分支,下半部与外侧不分支鳍条愈合。尾鳍分叉,下叶外侧2鳍条粗长,其长约为尾鳍长2倍。肛门距臀鳍比距腹鳍稍近。
体暗褐色,背鳍前方和尾柄有2条宽阔的白色横带。头黑色。除尾鳍后部和各延长鳍条淡色外,各鳍均暗色。口腔和鳃腔黑色。
贡氏深海狗母鱼习性及分布
贡氏深海狗母鱼狗母鱼科
全世界计有3亚科,分别为狗母鱼亚科 (Synodontinae)2属34种、镰齿鱼亚科(Harpadontinae)2属19种及深海狗母鱼亚科(Bathysaurinae)1属2种(Nelson, 1994)。为砂地上的主要底栖肉食性鱼种,但有时亦会在礁砂混合区生活;栖息深度由沿岸浅海域至深达4500公尺的深水域。某些鱼种之体表花纹在砂地上是很好的伪装,常在砂地上停滞不动或将身体埋入砂中,仅露出眼睛,伺机捕食水层中之小鱼或甲壳类。大部份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域,少数则为全球分布。
贡氏深海狗母鱼觅食习惯
狗母鱼的英文俗称「蜥蜴鱼」除了源自外型的联想外,也因为它平时栖息在沙泥地上时,不但体色可模拟环境的色泽,而且会抬起头部,以腹鳍支撑身体,姿态极似蜥蜴之故。狗母鱼也会将全身埋在沙泥地中,只露出眼睛和口部,伺机窜起、吞食游经的小鱼或甲壳类小生物。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