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柑橘疮痂病又称疥疮疤、癞头疤、麻壳等,是由柑橘痂圆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病害。新梢生长不良,严重时引起大量幼果、嫩叶脱落,未落果实小、畸形,影响果实品质,影响果品价格。
详情介绍
柑橘疮痂病又称疥疮疤、癞头疤、麻壳等,是由柑橘痂圆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病害。新梢生长不良,严重时引起大量幼果、嫩叶脱落,未落果实小、畸形,影响果实品质,影响果品价格。
柑橘疮痂病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柑橘产区,中国浙江、江西等地发生严重。病菌以菌丝体在枝、叶和果实上越冬。春季阴雨多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嫩叶,开花时能侵害花瓣和花托,以后又侵害幼果。当气温超过25℃时,病菌生长便受抑制。春梢、幼果发病重,夏、秋梢一般发病轻。
柑橘疮痂病防治重点在保护幼嫩器官,防止病菌侵染。由于该病病菌对温度的要求较低,应在春季温度在15-24℃期间加以防治。
- 中文名
- 柑橘疮痂病
- 外文名
- Citrus scab
- 别名
- 癞头疤
- 为害作物
- 温州蜜柑、蕉柑、椪柑、柠檬等
- 为害部位
- 叶片、枝梢、果实
- 病原
- 柑橘痂圆孢
柑橘疮痂病病原特征
病原为柑橘痂圆孢(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有性世代为(Elsinoe fawcettii But et Jenk.)属子囊菌亚门。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组织内越冬,其为柑橘痂圆孢分生孢子盘多埋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无色、单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各有或无一个油滴。分生孢子盘散生或多数聚生,近圆形。孢子梗短,无色或灰色圆筒形,不分枝,有隔膜0-3个,大小(12-22)微米×(3-4)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分生孢子梗顶端,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内有油球,大小(6-8.5)微米×(2.58-3.5)微米。生长最适温度15-23℃,最高温度为28-32℃。
柑橘疮痂病为害症状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柑橘的叶片,嫩枝和幼果。
枝干:新梢发病,病斑周围突起现象不明显,受害后开始出现油渍状黄色小斑点,后变成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并木栓化,有明显的凸起。枝梢与正常枝相比较为短小,有扭曲状。
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油渍状小点逐渐扩大,蜡黄色,木栓化。病斑多发生在叶背,斑较小,直径0.3-2.0毫米,向叶背突起呈圆锥状或瘤状,表面粗糙。叶正面病斑凹陷,病斑不穿透叶片,散生或连片,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花器:花瓣也可发病,发病后很快就凋落。花瓣落后不久幼果随即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初生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锥形病斑,黄褐色,木栓化。
果实:花瓣落后不久幼果随即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豌豆粒大的果实染病,呈茶褐色腐败而落果;幼果稍大时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疮痂,常早期脱落;残留果发育不良,果小、皮厚、汁少,果面凹凸不平。近成熟果实染病病斑小,不明显。有的病果病部组织坏死,呈癣皮状脱落,下面组织木栓化,皮层变薄且易开裂。
柑橘疮痂病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梢等受害部位越冬。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遇阴雨连绵、雾大露重的天气时,产生分子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萌发芽管侵人春梢、嫩叶、幼果、花蕾侵入寄主约10天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量发生与流行。
柑橘疮痂病流行规律
橘类最易感病,柑类、柚类柠檬次之,而甜橙类及金柑类较抗病。温度和湿度是该病发生、流行的决定因素,最适温度是20-23℃,超过24℃时停止发生。多雨季节发病严重。苗木或幼龄树发病重,老龄树发病轻。
- 天气因子关系: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对疮痂病的发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中国浙江青田县春季雨水较多,所以春梢发病比较重。组织老嫩程度关系:疮痂病只侵染幼嫩组织,刚抽出而未展开的嫩叶、嫩梢以及刚谢花的幼果最易受侵害,随着组织不断老熟,抗病能力逐渐增强,组织完全老熟后则不会感病。春梢、晚秋梢抽梢期,如遇连绵阴雨或早晨雾浓露重,该病即流行。夏梢期由于气温较高,一般发病较轻。15年以上树龄发病较轻,反之较重。
柑橘疮痂病防治方法
防治重点在保护幼嫩器官,防止病菌侵染。由于该病病菌对温度的要求较低,应在春季温度在15-24℃期间加以防治。
柑橘疮痂病农业防治
- 实行严格检疫:柑橘种植新区的疮痂病由苗木传带,所以对外来苗木要实行严格检疫,防止疮痂病菌传入园地。清除侵染源:冬季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上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越冬病原。加强橘园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控制肥水,增施有机肥,培育健壮树势,促使新梢抽发整齐,提高树体抵抗力,减少侵染机会。
柑橘疮痂病化学防治
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2毫米前及谢花2/3时喷药,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①用0.5-1%的波尔多液;
②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800-1000 倍液;
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④80%大生M-45可湿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⑤77%可杀得600-800倍液;
⑥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喷雾。
喷药要注意天气变化,灵活掌握用药时间。选无风无雨天喷施,上午露水干后至11时,下午2时后喷药,喷药后2小时内如下雨要及时补喷1次。喷药要有重点,果园南面的植株、树冠郁闭和常年病情较重的树喷药更要周到,用药量稍大。在做好春季防治的基础上,秋梢如遇连续阴雨天也要注意防病。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