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网友 2023-09-17 21:29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是依托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和文艺学博士点建立起来的。 学术阵容强大,科研成果卓著。1982年开始进行比较文学研究,1984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室,1992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所,曹顺庆教授是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详情介绍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是依托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和文艺学博士点建立起来的。 学术阵容强大,科研成果卓著。1982年开始进行比较文学研究,1984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室,1992年建立比较文学研究所,曹顺庆教授是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中文名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建立时间
1984年
教授
曹顺庆
研究
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诗学研究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学所发展

近20年来,四川大学在比较文学学科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取得很大成绩。1999年6月,根据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文艺学两个博士点对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规划,对原有学术力量实施优化组合,组成了该所。

其科研人员少而精,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以及译介学与中西文学文化关系)既体现了该所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又居于本学科十分活跃和迅速发展的前沿阵地。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学科现状

目前,企图覆盖他种文化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封闭、倒退的文化孤立主义之间的文化冲突正在破坏全球文化生态的均衡发展,跨文化研究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也反对文化孤立主义;一方面致力于在世界文化语境中研究本民族文学,从他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拓展自己;另一方面,又从与他民族文化的比照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尽量贡献己之所长于解决世界文化新发展中的新问题。

有鉴于此,该所在学术发展的方向上将立足该所实力,着重

(1)“‘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诗学研究”,

(2)“比较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和

(3)“译介学与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以期充分发挥所内专兼职人员在语言、学科和前期成果等方面的组合互补优势,力争在近期内从跨文化综合研究的角度对拓展中国比较文学的格局,并对世界比较文学事业作出贡献。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项目规划

A. “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诗学研究

21世纪中国诗学该何所取向,是本课题的关注核心。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1)20世纪中西诗学的交汇是以西方诗学取代中国传统诗学为主流;

(2)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具有不同的知识形态和意义空间。

(3)21世纪将面临更为强大的全球化语境;在此种背景下,21世纪中国诗学在知识形态、文化立场、话语方式、思维空间等方面该向何处去,不仅是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直接目标,同时也是它能够得到合理展开的理论前提。?

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本课题的实质是以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为核心来探索21世纪中西思想应如何交汇以及在此交汇的基础上当如何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力图融用知识谱系学和现象学方法为一体:

1)以知识谱系学方法展开对中西传统诗学知识形态及其历史演变的实证性比较考索;

2)以现象学方法还原来推究中西诗学融会贯通的理论视域和逻辑之根。

项目内容:结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基地的现有情况,本课拟从以下方面展开:

1)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异质性”研究。

2)中西诗学话语的比较研究。

3)中西诗学知识谱系的比较研究。

4)中国诗学知识形态的现代演变研究。

5)20世纪中国诗学重要概念的语义空间及其源流研究。

6)中西诗学论域之相异、相通的现象学研究。

7)比较诗学的文化立场研究。

8)现象学视野与知识谱系学:比较诗学的方法论研究。

B.比较文学与“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研究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课题背景

21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面临着新的历史阶段,在全球“多元一体”格局下实现学科“本土化”亦即构建自己的理论话语将是其首要任务之一;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近现代的国际交往中处于第三世界范畴,与此同时中国又拥有数千年文明史及其可供转化的遗产,如何在同与西方为代表的异域文化比较和对话中获得复兴已成为几代人持续探求的目标;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兴起无疑是中国比较文学必须关注和值得参照的重要资源,这一理论的突出意义在于打破“西方中心论”模式对非西方世界的束缚,开启一个多元互补的文化新时代;

目前关于“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国兴起并对西方和非西方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方面的研究还未形成与之相应的局面,还有许多重要领域亟待展开。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课题意义

有鉴于此,从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角度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必要同时也拥有明显的学科整合及跨文化对话的优势,可望取得明显成果。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项目内容

结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基地的现有情况,本项目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2)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化研究;

3)全球交往中的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作为“东方学”对象的异质文明——“非西方世界”与中国:从泰戈尔、鲁迅到马尔克斯、赛义德(“非西方世界”的跨文化比较);

4)多元文化与边缘批评;

5)从文化产生、文化传播与文化接受看20世纪的“西方文论在中国”;

6)本土传统与比较诗学:文化殖民主义还是文化相对主义;

7)寻求共同语:面向新世纪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C. 译介学与中西文学文化关系

中西文学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全球化”进程急速迅猛,但“流”也罢,“化”也罢,都少不了路径、桥梁和媒介——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翻译。 在“流”和“化”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中,打破仅仅在语言学范畴内就翻译论翻译的局限,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开展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拓展我国传统译学研究的视野,在夯实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基础的同时创立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意义的译介学。交流不是单行道,只不过流向总是由相关各方的发展水平所决定。

“西学东渐”谈了已经一个世纪,历史更加久远的中学西播却长期遭到了忽视。 从考察路径、桥梁和媒介也即翻译入手,以确凿的事实和丰富的史籍为依据,理出中学西播的历史脉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一代代的西方中国学家,不管过去或现在都是中学西播的主力军。

研究西方中国学的历史、流派、机构、人物、成果、现状等等,自然成为了译介学研究与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的结合部。采用实证的传统方法,引入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文艺学以及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等为纬,对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中学西播作全景式的考察、描绘。

适应现有的人员构成和前期成果基础,以对中学西播问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争取在三五年内完成一部多卷本的,系统、全面、翔实的《中学西播史稿》。在这个过程中,也出一定数量的译介学研究和国外中国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