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帕米尔盘羊

网友 2023-09-17 14:30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帕米尔盘羊(学名:Ovis polii):是牛科、盘羊属动物。平均体重126千克,肩高100-113厘米。雄性拥有盘羊中最大的弯角,粗大,长达140厘米,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详情介绍

帕米尔盘羊(学名:Ovis polii):是牛科、盘羊属动物。平均体重126千克,肩高100-113厘米。雄性拥有盘羊中最大的弯角,粗大,长达140厘米,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盘羊的腿比较长,与其它野绵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较差,因此在逃跑时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动物,其习性与其它野生绵羊一样。在发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约5至10头羊组成的群。发情期在冬季,这样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树叶为生。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较大篇幅地提到了帕米尔高原上的羊。他告诉后人,那些野生的羊,“羊体硕大,羊角长达三四掌尺,有的羊角甚至长达六掌尺。”欧美人士说起“帕米尔盘羊”,对方很可能挠满脸的迷茫。他们称帕米尔高原这种大角大野羊——马可波罗羊。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边界的帕米尔山脉地区。

(概述图参考来源:)

中文名
帕米尔盘羊
拉丁学名
Ovis polii
别名
马可波罗盘羊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偶蹄目
牛科
亚科
羊亚科
盘羊属(绵羊属)
盘羊
亚种
帕米尔盘羊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0
保护级别
近危(NT)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同义学名1
Ovis poli typica Lydekker, 1898
同义学名2
Ovis ammon poli Blyth, 1841
外文名
Pamir Sheep

帕米尔盘羊动物学史

帕米尔盘羊命名

整个盘羊物种的二项式名称是“Ovis ammon”,这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1758年命名的,该物种的所有成员通常被称为“盘羊”。帕米尔盘羊亚种“Ovis ammon polii”于1841年首次由动物学家“Edward Blyth”进行科学描述。这些盘羊通常也被称为“马可波罗盘羊”或“帕米尔盘羊”。

该盘羊亚种的拉丁学名“Ovis ammon polii”以13世纪探险家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因为它们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所描述。1914年《阿富汗历史和政治地名录》中描写,在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盘羊在当地被称为“nakhjipar”。它们在瓦希语中被称为“ra-ma-poy”,这是位于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红其拉甫口岸高地周围的“Khunzerav”地区当地人的语言。

帕米尔盘羊分类

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在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采用此说法,将其视为独立物种。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和大部分资料仍将视为盘羊亚种。

帕米尔盘羊狩猎

20世纪50年代,当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Mohammed Zahir Shah)猎杀一只野生的公羊时,狩猎帕米尔盘羊开始流行。此后,他宣布,他猎杀的山谷是一个受保护的盘羊栖息地,是阿富汗皇室的狩猎场,直到1968年,一名美国游客才被允许在保护区内狩猎。2008年,据估计,美国猎人为一次狩猎帕米尔盘羊的探险平均支付2-2.5万美元。一项研究表明,每张许可证的费用已经涨至4万美元。

帕米尔盘羊形态特征

帕米尔盘羊以其长长的螺旋角而闻名,经测量,这些角高达140厘米。该物种拥有所有盘羊中最长的角,有记录以来最长的个体角长1.9米,体重27千克。帕米尔盘羊的角遵循线圈模式,尖端直接指向远离头部的水平方向;尽管如此,尖端很少折断。它们在羊出生后15-20天开始生长,长度增长在第一年最为明显。厚度增长在前两年最为明显。

大多数盘羊有一条大约6-8厘米长的圆形尾巴,尾端有一簇毛;帕米尔盘羊的尾巴有点长,大约12-16 厘米。成体公羊平均重126千克,公羊肩高大约113厘米,母羊肩高100厘米。角每年都会长出新的环,由此可以确定雄性动物的年龄。

帕米尔盘羊毛色呈深棕色,下体为白色;两个不同的部分被一条深色的毛发分开。臀部有一块白色斑块。随着冬天的临近,雄性的白毛会变长,直到变成突出的皱褶,这一点不比其他亚种突出。雌性的毛色比雄性的要浅,并且没有如此明显的季节变化。脸庞比身体颜色浅。

帕米尔盘羊栖息环境

帕米尔盘羊生活的海拔3,700-4,800之间。该种主要生活在中国边境沿线的巴基斯坦罕萨地区的西北部,栖息在“Kilik Mintaka”边境和红其拉甫国家公园的西北部地区。也栖息在阿富汗边境的瓦罕走廊。它们与雪山盘羊等动物共享大部分栖息地。在夏季,帕米尔盘羊更喜欢靠近河岸地区和植被,而在冬季,它们更喜欢在较平缓和朝南的山坡上。地形崎岖程度和年平均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帕米尔盘羊生活习性

帕米尔盘羊比较耐寒。一般3-5或数十只为一群。腿比较长,身材比较瘦,与其它野绵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较差,因此在逃跑时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主要在晨昏活动,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觅食。以草和树叶为生,以禾本科、葱属以及杂草为食。主要天敌是狼和雪豹。

帕米尔盘羊分布范围

大多数帕米尔盘羊生活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边界的帕米尔山脉地区。

帕米尔盘羊繁殖方式

在秋末和初冬发情交配,通常持续一个月,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妊娠期155-160天,次年3月底至4月初产羔,通常每胎产仔一只,但也有双胞胎甚至三胞胎。分娩前,雌性从族群中离开,躲到一个丛草密集的地方分娩。雌羊和它的新生儿将与族群分开几天,在此期间,羔羊一动不动地躺着,而它的母亲则短暂地出去觅食。幼仔适应环境的本领很强,出生后毛一干便能直立起来吃奶,几小时后即可随母亲活动,通常在4个月后断奶,哺乳期大约持续半年以上。性成熟期雌性2岁,雄性5岁。寿命约为10-15年。

帕米尔盘羊保护现状

帕米尔盘羊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 ver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帕米尔盘羊种群现状

1976年,帕米尔盘羊的数量估计为300只。这一数字在1978年至1981年期间下降到最多160只,1991年再次下降到只有45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乔治·沙勒估计2003年全球数量约为10000只,是罗纳德·佩托茨1973年勘察时估计的一半。据记录,它们的种群密度为每1平方公里(0.39平方英里)不到两只动物。帕米尔盘羊被列入阿富汗国家环境保护局2009年6月发布的第一份保护物种名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