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老县城村

网友 2023-09-17 02:02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老县城村,又称佛爷坪、佛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胥水河南岸,村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

详情介绍

老县城村,又称佛爷坪、佛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胥水河南岸,村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

老县城村是千年古道傥骆道途中唯一的要塞城池,曾是清代佛坪厅的所在地,其周围四山环抱,一水中流,被誉为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佛坪厅故城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坚固高大的石头城墙及东、西、南三座城门保存完好。老县城村民俗文化丰富,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2月9日,老县城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文名
老县城村
村落属性
行政村
所属政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
村域面积
12.10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
清代
主要产业
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
主要景点
城隍庙、白云塔、佛坪厅故城
保护级别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批准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
批准时间
2016年12月9日

老县城村村落历史

秦汉以来,老县城村属右扶风及汉中郡。

三国后,老县城村属扶风骏及梁州。

唐代,老县城村属稷洋三州。

宋代,老县城村属京兆、兴元二府。

元代,老县城村属奉元、兴元二路,

明代,老县城村西安、汉中二府。

清嘉庆年间,始设周洋县丞于袁家庄,辖佛爷坪(今老县城村),隶属西安府。

清道光五年(1825年),废县丞,割周洋地设厅治,改属汉中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迁佛坪县府于袁家庄(今佛坪县政府所在地)。

1962年7月,厚畛子人民公社和老县城行政村再次划归周至县管辖,袁家庄作为佛坪新县城,佛爷坪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坪县老县城,即今老县城村。

老县城村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老县城村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南岸一块山间平整坎地上,距周至县城108公里,距古城西安185公里,村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老县城村地层属秦岭褶皱带,该带是地史上历次地壳运动形成的复杂构造带,在多期南北方向挤压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它主要呈近东西方向排列。褶皱构造形态复杂,规模巨大,反映了地壳运动的剧烈。

老县城村位于秦岭中的船型盆地,秦岭主脊横亘境南,支脉由南向北蜿蜒而下,纵横交错,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多数地方沟谷深邃,峭壁悬绝。

水文

湑水河位于老县城村北,为汉水上游左岸支流,水量充沛、水质良好。

植物资源

老县城村太白山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医用植物库,在种子植物名录中,有五十种以上是以“太白山”命名的。除此之外,老县城村松树坪还有巨大古松等。

动物资源

老县城村是国际生物学界优先关注的区域之一,被世界基金组织评为大熊猫走廊,是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鸡、血雉的栖息地。

老县城村内还分布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金猫、金鸡(锦鸡)、水獭、红角雉、苏门羚等及属于保护动物的林麝、豹猫、岩羊、血雉、老鹰(鸢)、鹞子(赤腹鹰)和猫头鹰(红角号鸟)等。

老县城村村落格局

老县城村选址理念

老县城村位于船型盆地内,整座城北倚秦岭大梁,有湑水河作为护城河,形成天然的防御系统。南面紧靠山脉,左为太白山,右为农田,阴阳序次,风雨时至,物备而乐成。“群山环抱,一水中流”的格局符合古人营造古城时的风水选址意向。

老县城村空间布局

老县城村城池规整,三座城门西为丰乐、东为景阳、南为延熏,老县城衙门坐北朝南,衙门口直对延薰门。四周城墙由数万块巨大卵石砌就,城墙内为三合土夯实。城墙门上原有谯楼、城上有垛堞、瓮城,沿城墙内部一圈有马道,坚固而完整,其城外南侧及东侧建城时形成护城河。

老县城村建村智慧

老县城村的城墙、护城河等要素属于城市防御工程,建城方法体现了当初营造城市时的防御理念。作为防御性城市,老县城村的城市功能主要以防御、行政为主,衙署建筑和军事用地较多,包括演武场、武营、剑道、把总署、额外外委署、巡检司狱署、守备署等,还包括关帝庙、社稷坛等精神场所,均反应了老县城村的防御功能。

老县城村经济社会

老县城村人口

20世纪70年代建治之初,老县城村人口370余人。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老县城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172人,常住人口130人。

老县城村经济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老县城村村集体年收入为1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7800元。

老县城村主要景点

老县城村佛坪厅故城

佛坪厅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周长1197.2米。城墙为三七灰土夯筑而成,内外均垒砌自然毛石,基宽6米,顶宽3米,高6.1米,是古城中现存保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建筑。城墙东、西、南三面现各有一砖砌城门:西门“丰乐门”、东门“景阳门”、南门“延薰门”,城门上原有谯楼,今已不存。

佛坪厅故城北门未建成就已废弃。城中一条东西向主街道将整个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官署区和官办机构,南侧为商业和住宅区;原城内有文庙、监狱、马王庙、荣聚站等,现完整建筑仅存荣聚站一处,已在原基址上照旧重修,大部分建筑被破坏殆尽,仅存基址于民房下或耕地中,故城建筑部分柱础暴露在田野中,有的柱础被当地居民建房所用。当前城内居住着九户村民,被称为“九户人家一座城”。

老县城村白云塔

白云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通体以当地产汉白玉石料雕凿而成。造型为八角形楼阁式结构,共七层,均雕饰图案、楹联,作工精良。“文革”中被推倒,但各种构件基本齐全、完好,现已由周至县佛坪厅旧城文管所组织修复。

老县城村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城东门外400米北侧,占地约2100平方米,包括戏楼、前殿、西厢房基址及东厢房,现仅存砖砌基址,前殿基址为100平方米,后殿基址规模同前殿,戏楼基址约72平方米。东、西厢房面阔均为12米,三开门土木构建,占地约110平方米,三架梁,前、后檐带单步梁。东西厢房现保存状况较差,梁架倾斜,屋面塌陷,尤以西厢房情况严重。东、西厢房现为村民牲口房。

老县城村历史文化

老县城村历史名人

孙培经

民国十年(1922年),时任佛坪县县长孙培经奉命来佛坪(今老县城村)平剿顽匪,安定了民心。在此之前,由于匪患、旱灾馑荒所致,使厅城(今老县城村)荒凉凄惨,破败不堪,百姓饥寒交迫,死里求生。孙培经力精排恶,整治残局。筹建民团,维护当地治安。为解除百姓饥寒之苦,购得小麦十余石,亲自发放。为以资救济百姓,在修复县衙时采取以工代赈,让当地百姓修复建造,把建修县衙的钱款再发给他们,使之生活得以维持,把老百姓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民国十一年(1923年)佛坪各区四民为了颂扬孙公培经为官清廉,有胆有识,解民之疾苦,救民于危难之中,特立《清官第一》德政碑,以示纪念和颂扬。

老县城村非遗项目

厚畛子山歌

厚畛子山歌是周至山区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口头创作的歌曲,经一代代口耳相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艺术加工,是山区劳动人民的音乐艺术结晶,流行于周至厚畛子、王家河、 沙梁子等山区诸镇。厚畛子山歌的曲调色彩最为鲜明,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被称为原生态山歌。

厚畛子山歌大致分五类:一是“山歌号子”又称“拉号子”“吼号子”。二是“山歌调子”亦称“调子”。三是“通山歌”又称 “茅山歌”“草歌子”“姐儿歌”“班子歌”等。四是“锣鼓草”。五是风俗歌曲。

厚畛子山歌产生于野外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有着明白直畅和抒发感情自由奔放的特点。

2011年,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名录。

老县城村物产美食

苞谷酒

老县城村村民用苞谷酿酒历史悠久,村里大部分农户熟悉苞谷酒的酿造工艺。传统手工酿造苞谷酒一般要经过粉碎、搅拌、蒸料、糖化、发酵、蒸馏等步骤。老县城村酿造的苞米酒绿色天然,口味纯正,营养丰富,香味沁人心脾。

老县城村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9日,老县城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