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泰宁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
详情介绍
泰宁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
泰宁尚书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明代建筑群,是研究福建古代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
1988年1月13日,泰宁尚书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泰宁尚书第
- 地理位置
- 三明市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
- 所处时代
- 明朝
- 占地面积
- 6000 m²
- 保护级别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放时间
- 08:30-17:30(最晚入园17:00)
- 别名
- 五福堂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编号
- 3-0086-3-034
泰宁尚书第历史沿革
泰宁尚书第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
1984年,国家拨款进行了部分维修,并辟为泰宁县博物馆。
泰宁尚书第建筑格局
泰宁尚书第坐西朝东,占地60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五幢并列,各幢间有薄砖建造的高大防火墙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五座宅院。宅前有甬道,南北两端为主要出入口。甬道内有五重门楼。门楼及宅门上均嵌有阴刻石匾。甬道﹑庭院,走廊,天井的地面全部用基凿精细的花岗岩石板铺设。泰宁尚书第采取传统的“三厅九栋”连片的建筑形式,也就是每幢都有前厅、中厅、后厅,几幢并排相连,幢与幢以封火墙相隔,以廊门相通;厅与厅以封火墙或楹门相分;形成既相隔又相通,既连片又独立的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民居建筑形式。
泰宁尚书第内部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杉木材料,柱径粗大,排柱密集。房屋内部装饰更为讲究,所有天井都用大块条石拼砌,呈棋盘状,出水洞镂空成花鸟兽图案,天井内置石雕花柱、花架和石水缸。大石缸内装满了水,用以养鱼、浇花和防火。大厅地面以方砖铺砌而成,呈菱形。厅堂条格状的窗户特别引人注目,类似百叶窗的这种老式窗户夏天通风透气,冬天糊上白纸防风又采光,既暖和也明亮。泰宁尚书第,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多间,全为砖石木结构,每个房间地板下还有个阴井,开启活动板门就可倾倒污水。主宅每幢均为三进,中厅堂用减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径0.45米,柱头挑出二抄斗拱撑托枋梁,础石八角形,雕刻着麒麟、锦象、莲瓣等图案,柱础间还垫着雕刻的扁鼓石。
泰宁尚书第各门楼都采用通天石柱和石梁、石枋支撑墙体,底部是刻有连瓣花卉的石质须弥座。门楼上有砖石雕刻、斗拱花饰,匾额的枋檩柱头处也都雕刻有精巧图案。门墩墙基刻有荷墀托、莲裙座、竹节衬柱等精美图案。
泰宁尚书第文物遗存
泰宁尚书第抱鼓石
泰宁尚书第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2米,宽0.92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的图案。
泰宁尚书第石匾
泰宁尚书第长长的甬道共设了五重门楼,各个门额上都嵌有石匾,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
泰宁尚书第文物价值
泰宁尚书第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雄伟壮观、雕饰精美,是福建省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明代建筑群,是研究福建古代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
泰宁尚书第历史文化
历史人文
泰宁尚书第所在的胜利二街是留存的古街,保存着大片明代住宅建筑群。这里居民日常饮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着“隆庆”、“万历”等年号字样。泰宁尚书第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泰宁尚书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宁尚书第旅游信息
泰宁尚书第地理位置
泰宁尚书第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胜利二街福堂巷。
泰宁尚书第交通信息
从三明汽车站乘车至泰宁县,再转乘当地出租车或摩的到达景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