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墓群在镇原县庙渠乡文夏行政村王新庄东侧的白梁湾,两条山梁环抱成一个簸箕掌,地形隐蔽,环境清幽,湾掌平缓开阔,面临深沟,与孙寨行政村的挂山隔沟相望,墓葬就在这簸箕舌头中央、洪水冲成约丈余的峭壁上。
详情介绍
墓群在镇原县庙渠乡文夏行政村王新庄东侧的白梁湾,两条山梁环抱成一个簸箕掌,地形隐蔽,环境清幽,湾掌平缓开阔,面临深沟,与孙寨行政村的挂山隔沟相望,墓葬就在这簸箕舌头中央、洪水冲成约丈余的峭壁上。
- 中文名
- 王新庄宋墓群
- 地理位置
- 镇原县庙渠乡文夏行政村王新庄东侧的白梁湾
- 地形
- 隐蔽
- 环境
- 清幽
王新庄宋墓群基本简介
王新庄古墓群,埋藏地下800余年,历经风雨剥蚀,洪水冲刷,沟掌塌陷,逐渐暴露,被一打柴群众偶然发现。
王新庄宋墓群地理位置
从地形状况看,这里原来应是一片宽阔缓坡平地,山洪绕开坟墓分流到前边沟渠。年久日深,冲刷塌陷致墓葬暴露于外。1976年麦收后的一天,本村群众李富邦到这里挖柴,无意间发现沟边崖壁上有一盘画龙,他感到十分稀奇,就想弄个究竟,顺手拾起土块照着甩过去,却掉下几块砖头来,露出一个黑洞。这才看清并断定是一处砖箍墓。为了可以看个究竟,他又叫来几个人,在崖壁上挖通小路后,洞口塌落,画龙不复存在。他们下去一看,原来,暴露于外的是三座墓葬,均枕西面东,一字儿平行安厝。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多人反复践踏,全部被毁。三座墓中,一处为砖箍墓,另外为黄土洞穴。当时,砖墓里棺椁全部腐朽,尸骨尚全,头骨旁还留有发丝;墓室内有一“无咀油行”充塞着糊状物,显然是埋葬时供死者食用的祭祀品;一带盖陶罐,内空无一物;两个陶制锅腔。除墓志砖外,还有大量的条砖、方砖,方砖上有雕刻。此墓群发现后,邻近村庄不断有人前来观看,践踏破坏更加严重。在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了解古墓葬、懂得其价值的人太少了,他们不知如何对待。就请示生产队长,队长即组织群众将墓葬物全部搬到较近的马岔高窑存放,等待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
王新庄宋墓群墓群特点
两个月后,这个消息终于传到地区博物馆,这才由县文化馆派人陪同前来发掘,实际上根本谈不上发掘,只是察看地形、测量墓穴、清理墓葬,访问发现探墓及其他知情群众,现场再未有新的发现。通过测量整理,水磨砖箍墓为平面长方形,以磨制的条砖镶砌,单砖卷顶,砖块较现代的大而厚,墓高二点五米,宽二米,长三点五米。结构严谨,排列有序,墓室通体彩绘,华丽无比。彩绘的三层棺椁,置于室中。两壁有龛,浮雕彩绘门窗,前镶墓志砖三块,龛下镶砌对称的用方砖浮雕着人畜花卉。计有身着铠甲、手执剑钺的武士一对,瓶插荷花一对,鹿衔灵瓶一对,卫士牵马一对,胡人骑骆驼一对,手执棍棒卫士一对等。 这些砖雕画面,十分精致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陪葬的器物有黑瓷梅瓶,黄釉小瓷碗,灰陶灶,灰陶彩绘莲塔,这座莲塔的莲罐,置于三个相背而跪的大力士头上。此墓葬的华丽堂皇正如墓志所云,“各用香柏修棺,花砖卷屋”,“奇匠修极乐之宫,埏饰蓬莱之洞,睹而光添殊丽,千门罕比,其风事展后奢百里越常于众崇钦”。可以想象,这样的墓葬不仅在当时,就是现在亦属“千门罕比”了。镇原境内就目前已知道的墓葬,从墓室建筑来说,其华丽阔绰,陪葬讲究丰富,具有相当艺术价值,且年代较远者,当首推“奢百里越常于众”的王新庄墓群了。
王新庄宋墓群墓群说明
从墓志看,墓主人白氏,大宋原州开边寨人户,后嗣白重立、重舜珉。墓建于宣和五年(1123年),后列砖匠、木匠、画匠及撰志者姓名。墓志只列其祖父、祖母、父、母的生、卒及送葬时间,无名讳记载,此砖墓为其“七公之柩”,“迁归于西郊之间,起茔于东穴之上”。墓志称,闻听高曾之祖“葬在新门之北”,新门寨在开边寨正北,为夏人边壕。宋时,开边寨于熙宁二年(1069年)并入新门寨,次年又复为开边寨。墓志证明,宋时镇原就称原州,开边、新门都是其西北边寨,历史上就有分有合,古今相通,墓群所在地,处深沟偏僻之隅,距离原面约4公里,800多年前的地貌环境已不得而知,仅可看出墓群北侧有山庄遗址一处,窑洞已被全部掩埋,空留填压未平的巷道遗迹,说明曾经有人住过。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