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寺村镇

网友 2023-09-10 01:05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寺村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地处象州县中部,东接中平镇、百丈乡,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交界,南连妙皇乡,西邻象州镇,西北与运江镇接壤,北接罗秀镇。区域面积239.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9226人。

详情介绍

寺村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地处象州县中部,东接中平镇、百丈乡,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交界,南连妙皇乡,西邻象州镇,西北与运江镇接壤,北接罗秀镇。区域面积239.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9226人。

清代,分属南乡里、北下里。民国,分属象县寺村、人和、义和、协和4个乡。1949年12月,为象县寺村区。1984年7月,寺村公社改称寺村乡。1995年4月,改称寺村镇。截至2020年6月,寺村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2019年,寺村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个。

中文名
寺村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
地理位置
象州县中部
面积
239.98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寺村社区
电话区号
0772
邮政编码
545804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桂G
人口
49226人(2019年户籍人口)

寺村镇历史沿革

清代,分属南乡里、北下里。

民国,分属象县寺村、人和、义和、协和4个乡。

1949年12月,为象县寺村区。

1951年2月,改称三区。

1953年4月,改属石龙县。

1956年4月,复称寺村区。

1958年1月,分为寺村、上山、横桥3个乡;同年8月合并为幸福公社。

1959年3月,分为寺村、上山、横桥3个公社。

1960年5月,石龙县更名象州县,寺村公社属之。

1962年9月,寺村、上山、横桥3个公社合并为寺村区。

1966年8月,改称寺村公社。

1980年3月,林塘大队析出白崖大队。

1984年7月,寺村公社改称寺村乡。

1995年4月,改称寺村镇。

寺村镇行政区划

2011年末,寺村镇辖寺村1个居民委员会,齐心、王院、中团、岩口、士篢、崇山、林塘、白崖、谭村、上山、横桥、花池、秀和、大井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个居民小组、1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寺村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寺村社区。

寺村社区

士篢村

上山村

齐心村

崇山村

横桥村

王院村

林塘村

花池村

中团村

白崖村

秀和村

岩口村

谭村村

大井村

寺村镇地理环境

寺村镇位置境域

寺村镇地处象州县中部,东接中平镇、百丈乡,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交界,南连妙皇乡,西邻象州镇,西北与运江镇接壤,北接罗秀镇。区域面积239.98平方千米。

寺村镇地形地貌

寺村镇东南部为低山,中部为倾斜山前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平原一平原丘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热水村有矿泉溢出。地面高层一般在海拔106~250米,最高点位于南部的笔架山,海拔932.9米;最低点位于下木苗村;海拔106米。

寺村镇气候

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特点显著,光、热、水基本同季。降水比较集中,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气温10.8℃,极端最低气温-1.6℃(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9.5℃(1990年8月23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8.6℃。生长期年平均330天,无霜期年平均344天,最长365天,最短2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1.6小时,年总辐射106.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出现0℃以下气温比较少见。年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988毫米(2002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57毫米(1958年)。

寺村镇水文

寺村镇境内水体大致可分为河流、泉塘两大类,河流又分为自然河流与沟渠,泉塘则分为溪泉与塘库。水域面积1.1万亩,其中河流水面0.06万亩,水库面积0.3万亩,水塘面积0.3万亩,沟渠面积0.4万亩。

寺村镇自然灾害

寺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洪涝多发生于4~8月,以6月最多。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5年6月21日,造成房屋倒塌257间(学校3间),造成危房896间,水稻被淹8700多亩,甘蔗被淹1740多亩,其他作物被淹6200多亩,经济损失约350多万元。

寺村镇自然资源

寺村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重晶石、铜铅锌矿、水晶矿。其中重晶石地质储量1294.4万吨,可采储量1035.5万立方米,分别分布在崇山村、上山村、火把岭、古兰岭一带和镇东北龙保村一带。

寺村镇人口

2011年末,寺村镇辖区总人口4949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500人,城镇化率37.3%,另有流动人口2700人。总人口中,男性24845人,占50.20%;女性24646人,占49.80%;14岁以下7424人,占15.00%;15~64岁27072人,占54.70%;65岁以上14995人,占30.30%。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35696人,占72.13%;汉族12339人,占24.93%;仫佬族1173人,占2.37%;另有瑶、苗、侗等8个少数民族283人,占0.57%;2011年,人口岀生率10.2‰,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4.5‰。

截至2019年末,寺村镇户籍人口49226人。

寺村镇经济

寺村镇综述

1999年,寺村镇实现生产总值24506万元,农业总产值14250万元,工业总产值31954万元,财政收入1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598元,各项社会事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002年,寺村镇生产总值29759万元,农业总产值1785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2611万元,财政总收入150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元。

2006年,寺村镇实现生产总值4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1.4%;财政总收入243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

2011年末,寺村镇财政总收入4966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2万元,比上年增长33.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36万元,增值税909万元,企业所得税9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03.4元,比上年增长16.0%。

2019年,寺村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0个。

寺村镇农业

寺村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均2.1亩。以种植水稻、甘蔗、玉米、桑树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960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2%。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万亩,粮食总产量3.5万吨,人均711.2千克。其中水稻3.1万吨,玉米0.2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桑树。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4.6万亩,产量17万吨;桑园面积2.1万亩,鲜茧总产量86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36.3万羽。

寺村镇工业

寺村镇工业以化工、矿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末,工业总产值达到72000万元,工业增加值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9%,占生产总值的34%。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职工1234人。

寺村镇商业

2011年末,寺村镇有商业网点57个,职工231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30000万元。

寺村镇金融

2011年末,寺村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1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寺村镇社会事业

寺村镇教育事业

2011年末,寺村镇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1446人,专任教师62人;小学14所,在校生2859人,专任教师1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31人,专任教师7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51.5万元,比上年增长50.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0.4%,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寺村镇科技事业

2011年末,寺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59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25人,经营管理人才86人,技能人才112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72人。

寺村镇文体事业

1992年7月,寺村镇建有线电视台,后改为广播电视站。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入户率65.3%。

2011年末,寺村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业余文艺队22个;各类图书室17个,藏书15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23人。

2011年末,寺村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看台设座椅1800张,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寺村镇医疗卫生

2011年末,寺村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6个;床位72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46张;固定资产总值32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寺村镇社会保障

2011年末,寺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5户,人数169人,支出36.5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长17%;城市医疗救助7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7人次,共支出8.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80户,人数3622人,支出269.4万元,比上年增长7%,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1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福利事业费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人。有慈善分会1个,年接受社会捐款16万元,使53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基金支岀合计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8万人,参保率98%。

寺村镇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寺村镇有邮政所1处。全年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0.8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3%;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2万户。

给排水

2010年,寺村镇建成自来水改扩建工程,供水量为5000吨/日。新增铺设干线水管7.59千米。

供电

2010年,寺村镇建成变电站,供电能力为2000千伏。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寺村镇驻地有花坛25个,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寺村镇交通运输

寺村镇境内有307省道过境,距泉南高速公路新兴收费站47.9千米。有客运车辆100辆,日发客运汽车300班次,日均客运量5000余人次。

寺村镇历史文化

寺村镇地名由来

寺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寺村(今寺村社区)得名。

寺村镇地方特产

牛腊巴

象州牛腊巴以辖区内寺村镇所产最有名气。相传,清朝未年,居民宋江做得一手好牛腊巴,食者啧啧称赞,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食品。

牛腊巴颜色红光油亮,其味香辣,越嚼越香。牛腊巴可作菜下酒送饭,也可作休闲零食。如作赠品,可用瓶罐装好,以石灰浆纸密封,可保存数月不变质。过去常有到寺村经商及探亲旅游者订制,带往柳州、梧州、广州、香港等地,赠送亲朋好友。

寺村镇风景名胜

寺村镇内人文、自然景观较多:象州温泉水温高达86℃,含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疗养价值;镇内还有清代享有“岭南才子”、“两粤宗师”之称的郑小谷故居、小谷古墓;堪称桂中第一泉的蕉林凉泉;大黎清代古建筑群等。

郑小谷故居

郑小谷故居位于县城约十五公里的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小谷故居座落在村南面,不远处有一株数百年的麻栎树,雄伟奇特,树高约十七米,树径达二米,树冠幅宽二十余米,树根均隆起在地面,形如大小不一的游龙嬉戏玩耍。

据郑小谷著的《家记》记载:小谷故居占地约十亩,由大门、二门、主房、客房、书房、补学轩、西笑亭、花园、磨房、鱼池及其它一些建筑等组成。现仅存大门和主房。主房右边寝室、正厅的屏封和正厅门口已按原式样修复,并按原状史料记载重建了二门和西笑亭。大门头有“比第部”三字,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为:比部更新承继先贤扬国粹;下联为:典型犹在务期后裔振家风。二门上方镌刻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题写的“郑小谷故居”五个大字,右边的对联为:万卷藏书遗子弟,左边的对联为:十年树木花风烟。主房是青砖砌成,中间为正厅,厅上屏封正中有小谷手书的“有书带草堂”五个刚劲大字,两边为复制小谷手书的对联,上联为:家食尚书禄;下联为:国尊高密乡。主房两边为寝室。西笑亭建在正厅外边院子的西南面,为四角亭,上盖硫璃瓦,亭檐下方悬挂着复制的郑小谷手书的“西笑亭”牌匾,亭下边路面是用鹅卵石砌成太极图案,拟碑刻小谷所作的《西笑亭记》在亭的北面。

附注:郑献甫,别字小谷(1801-1872年)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权威性辞典、史料和刊物有记载小谷,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郑小谷主讲过广西德胜书院、桂林榕湖书院、广东凤山书院及广州越华书院等,其门生遍及江南,被被誉为“两粤宗师”。小谷著作尚流传于世的著作有《四书翼注论文》、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补学轩文集》等,成为名噪一方的“江南才子”。郑小谷故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颇具人文艺景观的旅游价值。

寺村镇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0日,寺村镇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