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1、芍药种植时间:芍药喜阳光、耐寒,对气温要求宜凉怕热,夏季高温时生长不良。秋季是栽植芍药的最佳时期。
2、土质:地栽芍药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切忌栽在易积水的低洼处。芍药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而又略带酸性的砂质土壤。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3、栽培要点:露地栽培,应施厩肥深翻,整细后理成髙畦。一般畦高为10~15厘米,畦宽为70厘米,长度不限。栽培的株距为80厘米。栽培时根据根系长短、大小挖坑,注意根部要舒展,不宜过深,覆土以盖上顶芽4~5厘米为度,栽完后浇一次透水,壅土越冬。
4、肥水管理:芍药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经常浇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开花前后并遇春旱时才适当浇几次水,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叶及花蕾正伸展时,以施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花肥。
5、整形修剪:为了使芍药花多色艳,生长健壮,整形修剪是十分重要的。芍药整形主要包括定干、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残花等工作。芍药栽植2—3年即可进行定干。
6、病虫害防治:芍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
二、芍药养殖注意事项
1、芍药定植后不能经常移栽,否则会损伤根部,影响生长和开花,为使芍药良好生长,每年需进行合理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浇足水,并应立即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雨季应经常中耕除草。
2、盆栽芍药,霜降后剪去枯萎枝叶,以防孳生病虫。越冬期间无需移入室内,放置在阳台上或房檐下阳光充足处,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3、芍药开花前,侧蕾出现后,可及时摘除,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美。花谢后,如不打算播种繁殖,应随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一、养殖环境
1、土壤:养殖芍药要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要选择碱性的土壤,不利于它的生长还可能会出现黄叶。
2、浇水:它是一种耐旱的植物,平时不需要经常浇水,在天气干燥或温度高的时候适当浇点水就可以了,浇水量不要过大,偶尔的淋雨也是可以的。
3、光照: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若是阳光太强烈就适当采取遮荫措施,免得叶子被强光灼伤。
4、施肥:每年施肥三次就可以了,入盆时施一次基肥,花期一周后施一次高磷肥,秋冬季节追加一次肥。
二、繁殖方法
1、根插繁殖:在分株的时候截出5-10厘米的根断,插入经过深翻后且平整的沟中,覆盖一层稀土,然后浇透水就可以了。
2、压条繁殖:将嫩芽穿过盆孔,引入花盆内,随着其生长不断填土,同时要保证盆土湿润,不久后就会生根,入冬之前要剪断盆下的茎就好了。
三、常见病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红蜘蛛、金龟子等,病虫害一定要早期预防,出现病虫害后要根据病害程度使用药剂喷洒。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如下:
种植时间:芍药的种植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年的8、9月份,种植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太晚温度都不是很合适,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出苗。要是出苗之后根系比较弱的话,到了第二年春季长势就会比较差,容易出现死亡的情况。
处理种子:在种植芍药的种子之前,首先需要挑选种子,把残缺、干瘪和一些不健康的种子去掉就可以了。芍药的种子在种植之前需要先用水浸泡,让它的种子充分的吸收水分。
土壤适宜:芍药花最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当中,建议使用腐叶土、河沙土、田园土混合养护。另外,在配土的时候需要往土壤中加入少量有机肥,保证土壤的肥力,并使用多菌灵对土壤进行消毒。
进行播种:把处理好的种子摁进土壤中,种植的深度在2厘米左右,不能太深。种子种植的间距保持在3厘米左右,不要种植太过密集,不利于后期的生长。
控制温度:芍药花喜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5℃之间,养好芍药花一定要做好夏冬两季的控温措施。夏季将它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控制温度不超过30℃,冬季将它搬入室内进行保暖,控制温度不低于10℃为宜。
光照充足:芍药花属于长日照植物,植株的生长以及开花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建议将它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进行养护,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以及花芽的分化。另外,夏季的光照较强,此时应当做好相应的遮阴措施,避免强光晒伤植株。
浇水方法:养殖芍药花一定要控制好浇水量,保持土壤微湿润,浇透即可,不得出现积水现象。一般情况下,春秋季节每星期浇水2~3次,夏季高温水分蒸发较快,每天清晨浇水一次,冬季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下降,10~15天浇水一次。
修剪:芍药花在养护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病枝和多余的枝干,病枝会传染影响芍药的生长,而多余的枝干会导致爆盆。所以这些都需要被修剪掉,既能够使芍药花更好的生长,也能够保持更美的体型。
花朵凋谢后应马上把花梗剪掉,勿让其产生种子,以避免耗费太多营养成分,使花卉的生长发育及开花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