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网友 2023-09-08 23:30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详情介绍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中文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作者
恩格尔
应用学科
心理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

(二)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三)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奏效。

(四)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身体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

一般认为,在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可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代表。

1.布鲁姆

1974年,布鲁姆(Blum)提出:影响人类健康有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大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2.综合健康模式

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了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制定卫生政策、指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

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