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松石萱花图》是明代画家陈淳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详情介绍
《松石萱花图》是明代画家陈淳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松石萱花图》描绘的是松树、湖石和萱花。构图饱满,松树用笔苍劲,湖石皴染结合,萱花勾写兼用,画法丰富多变,显示出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夫。画中松树一株,湖石一丛,萱花一茎,三者结合,浓淡相宜。松树乔立,枝虬针疏;萱花掩映,光华竞发;墨色淡雅,风格疏爽,是画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表现技法的典型作品。
- 中文名
- 松石萱花图
- 规格
- 纵153.2厘米,横67.5厘米
- 创作年代
- 明代
- 作者
- 陈淳
- 现收藏地
- 南京博物院
- 幅式
- 立轴
- 材质
- 纸本
- 画作类型
- 设色画
松石萱花图画作内容
该图描绘了一棵与奇石相伴的巨松及萱花小草,为庭园中习见的小景。画面上的湖石立于土坡上,坡地上遍满花草、灵芝和盛开的萱花。湖石后一棵苍松拔地而起,松树粗大弯曲,枝叶向四方施展。
画幅上方自题五言一首:‘‘乔松叵敷阴,宜男(萱草之别称)亦多花,光华发草木,知是地仙家。”款署“陈道复”,钤“复父氏”“白阳山人”二印。
松石萱花图创作背景
陈淳师于文徵明,在师徒学艺过程中,文氏发现其弟子陈氏与自己迥异的艺术资质,便鼓励他在书法上多下功夫。陈氏在苦练书法艺术的过程中,得到了控制笔力和水墨的悟性,也觉察到以书法入画,对提高绘画的造诣很有帮助。所以,他在绘画上摆脱老师蹊径,独创自家的风格,如画山水画更注重发挥水墨渲染的特性,画花鸟也不复老师常表现的奇花异石,而把视野转向了庭园,写入他的画幅的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花木,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发现美,此《松石萱花图》就是这类画中的代表作。
松石萱花图艺术鉴赏
松石萱花图构图
该图湖石后的苍松填充了此画的上半部位与画面的下部相对应,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体现了作者在物象的配置方面颇见匠心。此画构图既丰满,但又不觉密塞,既虚灵又不疏散。
松石萱花图技法
该图中一朵浅黄色的萱花缀在枝头,花瓣平展,花蕊小巧而清晰地点缀在花瓣中显得分外潇洒,花枝叶用浅淡色描出;灵芝、小草亦也用淡色画成,较为雅致。松树、湖石、萱花三者和谐结合,浓淡相宜。画面左上方为作者自题款,其间钤有两颗朱红的印章,填补了画面的空白,亦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该图画法虽不工细,但亦不粗野。综观全幅画面,画意、诗情、书趣,如水乳交融,刚柔相济,形成一个整体,可见,文人花鸟至陈淳,已蔚然成风了。松石萱花图作品评价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宁传华:图中画松树、湖石、萱花各一,三者结合,浓淡相宜。松树乔立,枝虬针疏;置花掩映,光华竟发。墨色淡雅,风格疏爽,用笔潇酒灵活,富有文人气息。
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波:从《松石萱花图》构图的精审和笔墨的秩序,可以看到陈白阳内心的高洁和清雅,绝不见情绪失控的激动和败笔。
松石萱花图作者简介
陈淳(1483年—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弟子,擅长山水、花鸟,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自成一家。山水取法米友仁、高克恭,善作泼墨云山,淋漓纵逸。花鸟初师沈周、文徵明,后纵笔泼墨写意,形象疏斜历乱,笔势飞动苍逸,水墨淋漓随意,达到了文人画所崇尚的“逸格”,也开创了水墨写意花卉画新风,与稍后的徐渭并称“青藤白阳”。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