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建筑面积3334.45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
详情介绍
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建筑面积3334.45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
沙湾留耕堂主要建筑有山门(头门)、仪门(牌坊)、拜庭(中庭)、后寝、庑廊、东衬祠和西衬祠。沙湾留耕堂山门门面宽20多米,檐柱为一列六角形大石柱,内柱为一列两人合抱粗的圆形木柱。12根大柱支起五条檐梁,上有精美木雕;正门有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后人耕”仪门牌坊紧对着正门,牌坊呈“山”字形,左右三路,前后五进,由八条石柱支撑;仪门不远处有钓鱼台,高1米多,长6米,宽16米多,有石阶可登;过钓鱼台,就是拜庭,拜庭用28条木柱撑起,山墙用牡蛎壳砌成,面积400多平方米,屋顶由两座硬山顶合成,侧看似M形,每根大柱约有两人合抱般粗的。沙湾留耕堂是凝聚何氏宗族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的精髓,是沙湾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2019年10月,沙湾留耕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文名
- 沙湾留耕堂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 始建时间
-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
- 占地面积
- 3334.45 m²
- 保护级别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编号
- 8-0408-3-211
沙湾留耕堂历史革沿
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何德明(名人监)向当地政府买大量田地,并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兴建沙湾留耕堂;因族人不断增多,明正统五年(1440年),何氏扩大祠堂,将沙湾留耕堂拆毁重建;清初“海禁移民”时期,沙湾留耕堂被摧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冬,沙湾留耕堂再次重建,停建10年后,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建成。
沙湾留耕堂几毁几建,现时的面貌由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
沙湾留耕堂建筑格局
沙湾留耕堂结构
沙湾留耕堂为五开五进的建筑,依照中国古典殿堂式结构,座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沙湾留耕堂建筑面积3334.45平方米,前后跨度达82米,堂内的112条柱子全部采用木石。最大的象贤堂有28条巨柱,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 沙湾留耕堂正门屋檐的斗拱之下,33个驼峰一字排开,33个小小的驼峰雕刻着繁复的人物故事、虫鱼鸟兽图案,每一个都各有姿态。
第一进:山门
沙湾留耕堂山门前是大天街(广场),大天街正对一池塘,在临近池塘两边是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这种旗杆是古时考取功名后用以竖旗褒扬的。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大天街正北面是沙湾留耕堂正门,门上为红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横匾,门两边的一副对联——“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正门的两扇大门由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门上用中国重彩壁画的传统手法各绘一员金盔金甲的武将作门神。在门的两边各是有一个石鼓,鼓座基上刻有吉祥图案,正面刻的是狮形瑞兽;侧面刻有“老龙教子”、“三阳启泰”等吉祥图案。大门东西两侧各由三条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组成包台。前是礼台,接礼所用;后是“八音台”,迎宾唱名所用。另外还有“出孝、“入弟”两间鼓楼,它们一起构成留耕堂的门面,已初步展现出这座古建筑的恢弘气象。正门门顶的横梁是在古建筑学上被称为“驼峰”的33个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内容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或历史故事人物。整座前门,梁、枋、斗拱共同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岭南建筑艺术珍品。
第二进:仪门
仪门,属于沙湾留耕堂的二进。门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何氏是书香门第。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玫瑰、牡丹、菊花、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过碑坊,到红砖铺就的丹墀(大天井),碑坊额上有“三凤流芳”四个大字。这是为了表彰沙湾何氏祖先在北宋后期考取进士的三兄弟,这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何家三凤”。
第三进:月台象贤堂
象贤堂又叫享殿,堂前有高出1米的石构月台,俗称钓鱼台。在天井的北面,原是族人戏的舞台。其基石山由一列15块人理石构成,石上刻有“老龙教子”、“双凤牡丹”、“双狮戏珠”、“犀牛望月”、“苍松文理”及松、梅、竹、菊、牡月等图案,是元、明年间的古石雕。进入殿堂,进深达17米多,正中一前一后悬“大宗伯”、“象贤堂”;两块红漆金字木匾。象贤堂由4条石柱和21条两人合抱的木柱支撑。梁、枋、驼峰斗拱均有三纹鸟兽、花果虫鱼等复杂木雕。
第四进:东西庑廊
第四进是后寝和东西庑廊,廊中八个被雕成仰覆莲花瓣的红砂石柱基础是明代的遗物。后座有五间房子,其东、西、中三间是放置祖宗牌位的地方,后座正中下檐挂着白底黑字的“留耕堂”横匾,中间的两根柱子上一副木刻对联:“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现后寝东西两边是番禺历史人物像展,西边有广东音乐典雅派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三人的铜像;东边有番禺清代诗人屈大均,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塑像。在寝殿的东西间,有番禺的民间艺术——沙湾飘色的雕塑。
沙湾留耕堂特点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沙湾留耕堂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从东南亚国家采购而来。在雕刻方面,沙湾留耕堂保留了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体现了岭南庭园的建筑艺术。
沙湾留耕堂文物遗存
沙湾留耕堂明朝石雕
象贤堂前的月台立面上,15幅石雕镶嵌依次排开,合成了一组特色鲜明的砺石浮雕群,这组石雕群是明朝的遗迹。
沙湾留耕堂“大宗伯”横匾
沙湾始祖何德明迁来后,他的儿子何起龙中了进士。100多年后,何起龙的曾孙何子海延续了祖辈的辉煌,他极具文采,为官清廉,深得明初名士宋濂等人的赏识。
为表彰何氏曾祖孙俩的功绩,广东行省中书参知政事郑允成为何起龙立了一块金石绿底的“大宗伯”楷书横匾,置于沙湾留耕堂的象贤堂内,意思即何起龙官至太常寺卿,是当时的“大宗伯”。
沙湾留耕堂历史文化
有关对联
荫德原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
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
沙湾留耕堂旅游信息
沙湾留耕堂地址
沙湾留耕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的翠竹居与承芳里两坊之间。
沙湾留耕堂门票
RMB5元/人
沙湾留耕堂交通
乘车:市桥镇内各大汽车站乘“市桥-沙湾”班车或6路公共汽车“沙湾戏院”站。
自驾:从广州到市桥后,经市桥三桥或市桥大街都可以到达沙湾。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