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火红肩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egregi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其他部分为棕色;头顶、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棕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桔色加上大红色。栖息于山区森林、云雾弥漫的林区、森林的边缘地带以及连接林区的农耕地。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巴西,圭亚那和委内瑞拉。
详情介绍
火红肩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egregi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其他部分为棕色;头顶、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棕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桔色加上大红色。栖息于山区森林、云雾弥漫的林区、森林的边缘地带以及连接林区的农耕地。主要的食物为种子、浆果、水果、坚果、昆虫以及其幼虫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巴西,圭亚那和委内瑞拉。
- 外文名
- Fiery-shouldered Parakeet
- 别名
- 火红肩鹦哥,德麦拉拉锥尾鹦鹉
- 中文学名
- 火红肩锥尾鹦鹉
- 拉丁学名
- Pyrrhura egregia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鸟纲
- 目
- 鹦形目
- 科
- 鹦鹉科
- 族
- 锥尾鹦鹉族
- 属
- 锥尾鹦哥属
- 种
- 火红肩锥尾鹦鹉
- 亚种
- 2亚种
- 分布区域
- 圭亚那西部,委内瑞拉东南和巴西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Sclater, 1881
- 保护状况
- IUCN低危
火红肩锥尾鹦鹉外形特征
火红肩锥尾鹦鹉体长25-26厘米,体重75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前端有一条细窄的红棕色带状;前额其他部分为棕色;头顶、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棕色,并带有绿色滚边;耳羽为不同程度的红棕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绿色,并带有灰白色的滚边和细窄的暗灰色条状;下腹部有著不同程度的暗红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橘色加上大红色;主要覆羽和外部的飞行羽为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加上暗红棕色;眼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虹膜为棕色,鸟喙为蜡白色。
火红肩锥尾鹦鹉栖息环境
火红肩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云雾弥漫的林区、森林的边缘地带以及连接林区的农耕地;森林和长满青苔的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度约从海拔700米到1800米;有时候它们也会到开阔的地区活动。在委内瑞拉,也出现在特别高的陡峭斜坡上的次生林。这些鹦鹉还光顾村民的花园和公园。
火红肩锥尾鹦鹉生活习性
火红肩锥尾鹦鹉通常都是成对或是以3至25只的小群体活动,在森林树木之间,它们的飞行是非常快速和敏捷,也很善于隐藏,当发现一棵适合它们的树冠,会突然消失匿迹,变得沉默,悄无声息。喜欢在有遮棚的地方活动,平时会花许多时间在那边觅食,主要以种子、坚果、浆果、水果、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
火红肩锥尾鹦鹉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很短,从3月至4月,在树洞筑巢,每巢产卵4-5枚,幼鸟一般在5月和6月。其他和该属(Pyrrhura)大多数鸟类一样。
火红肩锥尾鹦鹉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
1. | 火红肩锥尾鹦鹉指名亚种 | Pyrrhura egregia egregia |
2. | 火红肩锥尾鹦鹉巴西亚种 | Pyrrhura egregia obscura |
火红肩锥尾鹦鹉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