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采药(端午节习俗)

网友 2023-09-06 22:16 · 头闻号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采药,即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详情介绍

采药,即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中文名
采药
拼音
cǎi yào
理论
阳气旺盛,药性最强
起源
上古

采药民俗简介

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中国各地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清嘉录》载:“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中国很多地方的民间俗语对此也有反映,如“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五月初六艾——过时”等。

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城市,市民不方便出城采药,乡民就进城兜售捆扎成把的“端午药”。渐渐地,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以端午为期、以药材为主要交易商品的集市或墟日,即端午药市。广西壮乡村寨端午时“赶药市”是一项传统的风俗,赶药市除了买药、看药,还识药、闻药,人们普遍相信,五月初五的草药生长茂盛,药力大,疗效好,去药市饱吸百药之“气”,一年中就少生或不生病。南方沿海地区,如广东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麦药又或菖蒲、艾蕊等烧水给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还有的地方或以“午时水”洗澡,或在端午日采刺蒺藜等草药枝蔓煮汤沐浴,认为可消风治病。在端午时通过沐浴的方式净化身心,以达到驱邪、避瘟、禳病之目的的传统,在东亚各国至今仍以多种变通的形态存续着。

端午采药及其这天所采之药灵验的观念,后来也逐渐地被东亚各国所共享。在日本历史上的飞鸟时代,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11年,即推古十九年五月五日,宫廷曾有“药狩”之举,亦即去野地采草药,同时取鹿茸等为药。至于所采草药,一般认为当包括菖蒲和艾草在内。日本民间有的地方还把端午这天称为“药日”,若下雨则叫作“药雨”,认为是很吉祥的。在韩国和朝鲜,据说端午这一天尤其是午时采来的艾草、益母草等草药,经晾干制药,会非常有效。人们或在端午当天的黎明时分去野外收集青草上的露水,将其用于化妆;或在午时把艾草把安置在门口以为辟邪,或特意在午时洗端午澡。

采药其它相关

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蟆蛤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农历五月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艾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

《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明 王铎《石寓(袁可立子)召自浒墅入大石山登象鼻诸峰》:“牢落江湖客,偏将梵服寻。苟非同采药,不易有幽心。”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在野外举行游艺活动的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中国民间端午节有丰富多彩的习俗,但南北方略有差异,南方一些地区会举行送瘟神仪式以求祛除疾病,竞技类活动也比较多;北方过端午则以家庭范围为主。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